首页 > 通信行业标准(YD) >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YD/T 1777.2-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1777.2-2008

中文名称: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标准类别:通信行业标准(YD)

英文名称:Test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Release 5)of 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HSDPA Part 2:Network Compatibility Test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8-01-01

实施日期:2008-06-01

作废日期:2015-10-01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数字 蜂窝 移动 通信网 高速 下行 分组 接入 终端设备 测试方法 部分 网络 测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99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6无线电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YD/T 1777.2-2015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5页

标准价格:30.0

出版日期:2008-06-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果敢、李传锋、来志京、魏然、石美宪、徐霞艳、孙元宇、陈珺、田云飞、李凤、汪文清、彭宏利、师延山、张元、曾荣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提出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SDPA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兼容性测试的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版本的TD-SCDMA终端。对于HSDPA相关的要求,支持单载波HSDPA功能的终端为必选要求。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6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777.2-2008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Test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Release 5) of 2GHz TD-SCDMADigital Cellular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HSDPAPart2:NetworkCompatibilityTest2008-03-28发布
200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概述·
系统接入·
位置区更新
路由区更新·
电路域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重选·分组域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重选
小区更新/URA更新
电路域业务
分组域业务
补充业务
增值业务
并发业务·
呼叫性能·
系统版本兼容性测试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环境建议目
YD/T1777.2-2008
YD/T1777.2-2008
本部分是《2GHzTD-SCDMA数字峰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标准之一,该标准共分2个部分:一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测试:一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是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1)·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1)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2)
3)-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技术要求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4)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5)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6)
7)-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8)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9)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与《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配套使用。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果敢、李传锋、来志京、魏然、石美宪、徐霞艳、孙元宇、陈珺、田云飞、李凤、汪文清、彭宏利、师延山、张元、曾荣1范围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YD/T1777.2-2008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本部分规定了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SDPA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兼容性测试的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版本的TD-SCDMA终端。对于HSDPA相关的要求,支持单载波HSDPA功能的终端为必选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YD/T1776-2008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djacentChannel LeakagepowerRatio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AutomaticFrequencyControl
AutomaticGain Control
Acknowledged Mode
Adaptive Multi Rate
AmbientNoiseRejection
AccessStratum
Acceleration Spectral Density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uthentication Centre
AdditiveWhiteGaussianNoise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Broadcast Channel
BitErrorRatio
Block Error Ratio
邻道泄漏功率比
邻道选择性
自动频率控制
自动增益控制
确认模式
自适应多速率
环境噪声抑制
接入层
加速谱密度
异步传输模式
鉴权中心
加性高斯白噪声
广播控制信道
广播信道
误码率
误块率
YD/T-1777.2-2008
DPCH_E
HS-DSCH
Common ControlChannel
Common Control Physieal ChannelConnection Management
SCoreNetwork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ontroll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Circuit Switched
Continuous Wave (un-modulated signal)DigitalAcousticInterface
DownLink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Average energy per PN chip for DPCH.Drift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cho Route Loss
Ear Reference Point
Error Vector Magnitude
Forward Access Channel
Frame Erasure Rate, Frame Error RateFrequency of unwanted signal.Forbidde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GPRSMobilityManagement
GeneralPacketRadio Service
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ome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PDSCH
HS-SCCH
HS-SICH
HighSpeed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SharedInformationChannelforHS-DSCH公共控制信道
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连接管理
核心网
、信道质量指示
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
电路交换
连续波(未调制信号)
数字音频接口
下行链路
专用物理信道:3
DPCH每个伪随机码的平均能量
迁移无线网络控制器
非连续发射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回波路径损耗
耳参考点
误差矢量幅度
前向接入信道
误顿率
非有用信号的频率
禁止的PLMN
GPRS移动性管理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归属PLMN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高速下行共享物理信道
HS-DSCH共享控制信道
HS-DSCH共享信息信道
Thepower spectraldensityofa band limited whitenoisesourceasmeasuredattheUEantennaconnector带限白噪声功率谱密度
Thetotal-transmitpowerspectraldensityofthedownlink,NodeB天线口发出的下行链路signal at theBS antenna connector信号总功率谱密度
Thereceivedpowerspectraldensityofthedownlink、UE天线口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IMSI
P-TMSI
S-CCPCH
TD-SCDMA
signal as measured at the UE antenna connector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Medium Access Control
Mobile Equipment
Mobility Management
Mouth Reference Point
Mobile Switching Centre
Non Access Straum
Operatorcontrolled PLMN
PacketTMSI
Packet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acket Data Protocol
PublicLandMobileNetwork
Parts Per million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dioFrequency
Radio Link Control
last Registered PLMN
Receiving Loudness Rating
Second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ending Loudness Rating
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SimulatorSystem
Sidetone Masking Rating
Time Division-Synchronisation Code DivisionMultipleAccess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TemporaryMobileSubscriberIdentityUserEquipment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User controlled PLMN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VisitorPLMN
YD/T.1777.2-2008
号功率谱密度
国际移动用户身份标识
媒体接入控制
移动设备
移动性管理
嘴参考点、
移动交换中心
非接入层
运营商控制的PLMN
分组TMSI
分组数据收敛协议
分组数据协议
公众陆地移动网络
百万分之一,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链路控制
上次登记的PLMN
接收响度评定值
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信干比
发送响度评定值
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
模拟系统
侧音掩蔽评定值
时分一同步码分多址接入
时分双工
传输格式组合
临时移动用户身份标识
用户设备
通用集成电路卡
用户控制的PLMN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访问地PLMN
YD/T1777.2-2008
4概述
4.1测试环境
在本部分中,测试环境可分为两种:商用网络测试环境和实验室测试环境。测试内容尽可能在商用网络环境中进行,考虑到商用网络的运营安全等情况,对部分测试项目,如需进行网络参数调整和特殊配置的测试项,可在试验网环境进行,参考测试环境如图1所示。温度:-10℃~35℃
相对湿度:0%~95%%
电源:厂家给出的标称值
进行网络兼容性测试,不应当影响到现有商业网络中的其他用户。在一个正在运行的商业网络中进行测试时,避免影响到正常的业务应用。除非另外说明,测试应当在无线信号覆盖情况好的地区进行,即:前向链路:UE接收到的DwPTSRSCP高于单个P-CCPCHRSCP3d且平均接收功率大于等于一84dBm;
反向链路:UE使用最大发射功率发射时,足以达到反向链路的目标FER。有些网络兼容性测试需要在信号覆盖情况不佳的区域进行。V
测试参考环境
4.2终端信息
多业务平台
表1列出终端生产厂商准备进行网络兼容性测试前需要提供的信息。网络兼容性测试移动台测试前信息表1
终端型号标识、级别、芯片型号内容
硬件及软件版本编号
终端进行测试的必要性设备信息,例如连接电缆、连接器、电源需求、配置编程信息等终端支持业务和功能
4.3测试实施
终端网络兼容性测试项目,需要在网络覆盖良好的地区来进行。测试前应选择一条可以令测试正常进行的行车测试路线。针对网络兼容性测试对路线的要求,表2列出了一些典型的测试路线特征。表2网络兼容性测试典型行车测试路线特征序
多种覆盖区域,已知小区基站位置,切换区域硬切换边缘
多种行车速度(高速公路,普通路段,静止状态等)YD/T1777.2-2008
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和未通过项目,需要分析并判定原因,可以借助其他已经通过网络兼容性测试的终端作为参考,来判定是由于网络因素还是被测终端自身设计缺陷导致测试失败,但应避免采用性能优异的终端作为参考。
本部分中的测试项目,根据终端厂商提供的信息,对于不同类别的终端以及终端在支持的业务和功能上的区别,允许存在不支持项目(参考终端设备规范中的分类及相应要求)。5系统接入
5.1附着和去附着
5.1.1IMSI附着和去附着成功
5.1.1.1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能够成功进行IMSI附着和去附着5.1.1.2测试条件
UE在归属PLMN中处于关机状态。5.1.1.3测试方法
1)将USIM卡插入UE并开机:
2)观察UE是否登网成功,记录其登陆的PLMN号或运营商标识;3)关闭UE电源;
4)使用PSTN用户呼叫UE,应提示已关机,确认IMSI去附着成功。5.1.1.4预期结果
UE在开机后应正确显示其归属运营商标识:去附着后呼叫被测UE应提示已关机。5.1.2IMSI附着拒绝
5.1.2.1测试目的此内容来自唯久标准下载网
验证终端开机后其IMSI附着被拒绝。5.1.2.2测试条件
UE在归属PLMN中处于关机状态。5.1.2.3测试方法
1)将USIM卡插入UE并开机;
2)观察UE是否登网成功:
3)拨叫PSTN用户,确认呼叫未成功建立5.1.2.4预期结果
UEIMSI附着失败,开机后无法进行AMR语音业务。5.2PS域附着和去附着
5.2.1PS域附着和去附着成功
5.2.1.1.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是否能够成功进行PS域的附着和去附着。5.2.1.2测试条件
UE在归属PLMN中处于关机状态。5.2.1.3测试方法
YD/T1777.2-2008
1)将USIM卡插入UE并开机;
2)如终端支持PS域附着显示,应在人机界面上给出附着标识;3)确认UE能够成功建立PS域业务:4)进行PS域去附着操作;
5)确认UEPS域去附着成功。
5.2.1.4、预期结果
1)UE成功进行PS域附着后PS域业务能够成功建立:2)UE成功进行PS域去附着后PS域业务无法成功建立。5.2.2PS域附着拒绝
5.2.2.1PS域附着拒绝(GPRSservicesnotallowed)5.2.2.1.1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能够成功处理PS域附着拒绝过程。5.2.2.1.2测试条件
UE在归属PLMN中处于关机状态,且所在覆盖区内不提供PS域业务。5.2.2.1.3测试方法
将USIM卡插入UE并开机;
网络拒绝PS域附着;
3)如终端支持PS域附着显示,确认未在人机界面上给出附着标识;4)确认UE无法成功建立PS域业务。5.2.2.1.4预期结果
UE进行PS域附着不成功且PS域业务不能够成功建立。5.2.2.2网络初始化PS域去附着,拒绝重新发起附着(PSservicesnotallowed)5.2.2.2.1测试目的
验证网络初始化PS域去附着后,UE能够拒绝重新发起附着。5.2.2.2.2测试条件
1)UE已成功在覆盖区1进行PS域附着,覆盖区2不提供PS域业务;2)爱盖区1、2均为UE归属PLMN。5.2.2.2.3测试方法
1)UE由覆盖区1移动至覆盖区2;2)·如终端支持PS域附着显示,确认未在人机界面上给出附着标识;3)确认UE无法成功建立PS域业务。5.2.2.2.4预期结果
进入覆盖区2后由网络发起PS域去附着,UE不再发起附着请求,PS域业务不能够成功建立。5.2.2.3网络初始化PS域去附着;拒绝重新发起附着(GPRSservicenotallowedinthisPLMN)5.2.2.3.1测试目的
验证网络初始化PS域去附着后,UE能够拒绝重新发起附着。5.2.2.3.2测试条件
1)UE已成功在覆盖区1进行PS域附着,覆盖区2不提供PS域业务;2)覆盖区1、2属于不同的PLMN
5.2.2.3.3测试方法
1)UE由覆盖区1移动至覆盖区2:2)如终端支持PS域附着显示,确认未在人机界面上给出附着标识;3):确认UE无法成功建立PS域业务。5.2.2.3.4预期结果
YD/T1777.2-2008
进入覆盖区2后由网络发起PS域去附着,UE不再发起附着请求,PS域业务不能够成功建立。5.3组合附着
5.3.1组合附着成功
5.3.1.1测试目的
验证UE能够成功进行组合附着。2测试条件
1)UE所在覆盖区为网络模式I;2)
UE已被设置为开机自动发起PS附着请求。5.3.1.3
测试方法
将USIM卡插入终端,开机;
观察UE是否登网成功,记录其登陆的PLMN号或运营商标识;2)
如终端支持PS域附着显示,应在人机界面上给出附着标识;4)
拨叫PSTN用户,确认呼叫成功建立;5)
确认UE成功建立PS域业务。
5.3.1.4预期结果
UE在开机后应正确显示其归属运营商标识且进行PS域附着后PS域业务能够成功建立。5.4PLMN选择
5.4.1PLMN自动选择
5.4.1.1PLMN自动选择成功
5.4.1.1.1测试目的
验证UE能够进行自动PLMN选择。5.4.1.1.2测试条件
1)在测试用USIM卡中预设4个PLMN信息,其中PLMN1为HPLMN,PLMN2为允许漫游的PLMN,而PLMN3为FPLMN,不允许UE接入,PLMN4输入EHPLMN;2)UE设置为自动PLMN选择模式。5.4.1.1.3测试方法
1)UE在PLMN1、PLMN2、PLMN3和PLMN4的共同覆盖区开机,进行开机首次PLMN选择;2)UE移动到有PLMN2和PLMN4覆盖而PLMN1、PLMN3无覆盖的区域,观察UE的状态;3)UE移动到有PLMN2和PLMN3覆盖而PLMN1、PLMN4无覆盖区域,观察UE的状态;4)UE移动到有PLMN3覆盖而PLMN1、PLMN2和PLMN4无覆盖的区域,观察UE的状态。7
.YD/T1777.2-2008
5.4.1.1.4、预期结果
1)在有PLMN1、PLMN2、PLMN3和PLMN4的共同覆盖的区域,UE应接入到PLMN1;2)在有PLMN2和PLMN4覆盖但无PLMN1和PLMN3的覆盖区域,UE应接入到PLMN4.且不显示漫游标记;
3)在有PLMN2和PLMN3覆盖而PLMN1、PLMN4无覆盖区域,UE应接入到PLMN2;4)在有PLMN3覆盖但无PLMN1、PLMN2和PLMN4的覆盖区域,UE不应接入任何网络,UE应提示“无网络”、、“限紧急呼叫”或“服务受限”。5.4.1.2PLMN自动选择失败(所选PLMN无信号)(按优选顺序继续选择)5.4.1.2.1,测试目的
验证UE在PLMN自动选择失败后(所选PLMN无信号),能够按照优选顺序继续选择。5.4.1.2.2测试条件
1)在测试用USIM卡中预设3个PLMN信息,其中PLMN1为HPLMN,PLMN1和PLMN2都允许UE接入,而PLMN3为FPLMN,不允许UE接入;2)UE设置为自动PLMN选择模式。5.4.1.2.3测试方法
1)UE在无PLMN1、PLMN2和PLMN3覆盖的区域开机,进行开机首次PLMN选择,观察UE的状态;2)UE移动到PLMN2和PLMN3的共同覆盖区,观察UE的状态。5.4.1.2.4预期结果
1)在无PLMN1覆盖的区域,UE不应接入任何网络,UE应提示“无网络”或“服务受限”;2)在PLMN2和PLMN3的共同覆盖区,UE应接入到PLMN2。5.4.1.3PLMN自动选择失败(PLMN不可注册)(按优选顺序继续选择)5.4.1.3.1、测试目的
验证UE验证UE在PLMN自动选择失败后(PLMN不可注册),能够按照优选顺序继续选择。5.4.1.3.2测试条件
1)在测试用USIM卡中预设3个PLMN信息,其中PLMN1为HPLMN,PLMN1和PLMN2都允许UE接入,而PLMN3为FPLMN,不允许UE接入;2)UE设置为自动PLMN选择模式。5.4.1.3.3测试方法
1)UE在只有PLMN3覆盖的区域开机,进行开机首次PLMN选择,观察UE的状态;!2)UE移动到PLMN1和PLMN2的共同覆盖区,观察UE的状态。5.4.1.3.4预期结果
1)在只有PLMN3覆盖的区域,UE不应接入任何网络,UE应提示“无网络”或“服务受限”:2)在PLMN1和PLMN2的共同覆盖区,UE应接入到PLMN1。5.4.2PLMN手动选择
5.4.2.1,PLMN手动选择成功
5.4.2.1.1·测试目的:
验证UE能够进行手动PLMN选择。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