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行业标准(FZ) >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FZ/T 0110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01101-2008

中文名称: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英文名称:Textile test method—Fiber content—Quantitative physical analysi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4-27

实施日期:2008-10-01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纺织品 纤维 含量 测定 物理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01纺织产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参照AATCC 20A-200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2-18812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6.0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5-04-30

起草人:顾红烽、李莉、徐圳、李辉

起草单位: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杭州长相知寝具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省纤维检验所)

归口单位:家用纺织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物理分析的方法(包括显微镜测定和手工拆分法)测定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可手工拆分的或不宜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的混纺、混合和交织纺织产品及散纤维原料的纤维含量定量分析,不适用于特种动物纤维混纺产品。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59.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01101—2008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物理法
Textile test method-Fiber content--Quantitative physical analysis2008-04-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
FZ/T01101--2008
物理法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
2008年6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6千字
2008年6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18812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14.00元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TYKANKAa
本标准参照美国AATCC20A:2005《纤维定量分析》中相关内容进行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家用纺织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FZ/T01101—2008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杭州长相知衰具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省纤维检验所)。本标推主要起草人:顾红烽、李莉、徐圳、李辉。本标准首次发布。
1范围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ikNrKca
FZ/T01101--2008
本标准规定了用物理分析的方法(包括显微镜测定和手工拆分法)测定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可手工拆分的或不宜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的混纺、混合和交织纺织产品及散纤维原料的纤维含量定量分析,不适用于特种动物纤维混纺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FZ/T01057.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7部分:密度梯度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圆形裁面roundlateralsection
纤维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可通过测量直径,计算纤维横截面积,从而计算出体积。3.2
异形截面non-round lateral section纤维的横截面旱非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等,可通过扫描或其他手段测量纤维横截面积,从而计算出体积。
中空截面abnormitylateral section纤维的横截面呈单孔、多孔等特别形状,难以通过测量直径、横截面等计算出实际体积。3.4
massproportions
纤维质量含量
样品中某种纤维的质量(通过称量或已知密度乘以体积得出)占总纤维质量的百分比。3.5
纤维体积含量bulkproportions
样品中某种纤维的体积占所有纤维体积的百分比。3.6
纤维根数含量
amountproportions
样品中某种纤维的根数占所有纤维根数的百分比。4原理
4.1手工拆分方法:对于目测能分辨区分的纤维,采用手工拆分、烘干、称量,从而计算出纤维质量1
FZ/T01101—2008
含量。
4.2显微镜测定方法:采用显微镜放大后辨别各类纤维,测量纤维直径或截面面积,结合测得的各类纤维根数,按需分别计算纤维质量含量、体积含量和根数含量。5仪器、工具和试剂
5.1显微投影仪:放大倍数500倍。5.2数字化纤维检测系统:由光学显微镜、视频摄像头、带有图像获取、测量及数据分析处理功能软件系统的计算机,放大倍数200倍~1000倍。5.3分析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01g。5.4纤维切片器:哈氏切片器或双刀片。5.5恒温烘箱:可控范围(105土5)℃。5.6称量皿、镊子等。
5.7胶棉液或固体石蜡。免费下载标准就来唯久标准网
5.8无水甘油或液体石蜡。
5.9干燥皿:内置无水硅胶。
5.10载玻片、盖玻片、表面血等。楔形尺、方格描图纸等。
索氏萃取器。
6试样
6.1采样
6.1.1供检验用的样品应是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产品。6.1.2散纤维样品,将样品均分为8个部分,在每一部分中采用多点法抽取各10g样品,分为8组样品。
6.1.3填充物(混合)样品,将一个制品均分8个区域,在每一区域中随机抽取各10g样品,分为8组样品。
6.1.4将6.1.2或6.1.3的每组样品充分混合后,含弃一半,保留一半,每两个一半再组成一组新的样品,按图1顺序重复如上操作,将最后得到一个10g样品均分为三份试样。10g
图1取样混和方法
6.1.5纱线样品,在筒子纱或绞纱中截取5cm长的纱段150根,再均分为3份试样。6.1.6针织物样品,将针织物拆成纱线,截取5cm长的纱段150根,再均分为3份试样。6.1.7机织物样品,在距边10cm以上,按梯形排列取3块(5cm×5cm)样品,当组织结构较大时,应增加样品量以能覆盖整个循环,当采用拆分称重法时,每份不少于1g。将每个样品拆分为经纬纱线各2
3个试样。
注:混合均勾性较差的样品,应加大采样点数量,样品需充分混合后再抽取试样。6.2预处理
6.2.1一般预处理
KANIKAa
FZ/T01101-2008
将试样放在索氏萃取器中,采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循环6次~8次,得试样中的石油醚挥发后,将试样在冷水中浸泡1h,再在(65士5)℃的水中浸泡1h,并不时搅拌溶液,水与试样之比为100:1,浸泡完毕后,将试样脱水、晾干。6.2.2特殊预处理
若样品上含有水不溶性或石油醛不能萃取的非纤维物质,则需采取特殊的方法处理,同时要求这种处理方法对纤维组成和形态没有明显影响。若不能采取适用的处理方法,且试样中的非纤维物质可能对检测数据有影响,则需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6.2.3试验环境
对于质量比和体积比试验方法,样品应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3)%的标准大气中吸湿平衡至恒重。
6.3制样
6.3.1测定纤维横截面试样制备
在试样中随机取适量纤维整理平行成束状,放入哈氏切片器中,切去露出的纤维,转动适当的刻度,涂上胶棉液或石蜡,待试样凝固后,切取适当厚度的薄片放置在滴有无水甘油或液体石蜡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供横截面面积测量试验用。6.3.2测定纤维纵向试样制备
将试样整理平行成束状,用纤维切片器切取合适长度约0.4mm的短纤维,纤维切断处不应对纤维被测量段直径有影响,将短纤维移至表面皿中,加人适量无水甘油或液体石蜡,必要时再加人适量分散剂,充分混合成稠密的悬浮液。将适量悬浮液移至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展开,盖上盖玻片,注意需使载玻片上的纤维分布均勾且不重叠,悬浮液中的纤维不可流失到盖玻片之外,每个试样中抽取的纤维总根数不少于1500根,如果一盖玻片纤维根数不够,可制作多个盖玻片。7程序
7.1手工拆分称重测定法
对目测可分辨的样品,按不同组分进行手工拆分,注意拆分过程中不要丢失任何纤维,将各种类纤维在(105士5)℃的恒温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再在干燥皿中冷却后称取干重。7.2显微镜测定法
7.2.1纤维横截面面积的测定
7.2.1.1用显微投影测定
用显微镜测微尺(分度为0.01mm)校准显微投影仪,使投影图像到达投影平面上时能得到需要的放大倍数。将6.3.1制备的试样放在显微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在投影平面内放一张约30cm×30cm方格描图纸,用削尖的铅笔将投影图像描在描图纸上,注意不要描那些已经描过的纤维。计数方格数,测定每根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再计算每种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um\)。7.2.1.2用数字化纤维检测系统测定将6.3.1制备的试样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显微镜调到合适的放大倍数,使显示器上的纤维图像直径达500倍1000倍,选择图像分析软件中正确的标尺和图像采集功能。调节显微镜焦距,使显示器上的图像消晰,用视频摄像头采集图像。利用鼠标完成图像冻结、面积测量等程序,将横截面面积测量结果储存于图像分析软件系统。移动载物台,选择另一图像清晰的界面继续测量面积。利用检测系统软件的统计计算功能自动计算每种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μm)。3
FZ/T01101-2008
7.2.2纤维直径的测定
7.2.2.1用显微投影仪测定
按7.2.1.1校准显微投影仪。将6.3.2制备的试样放在显微投影仪的载物台上,使测量的纤维都在投影圆圈内。调焦至纤维边缘的影子能清晰地投射到模尺上,测量纤维长度中部的投影宽度作为直径。注意不要测量那些重叠和测量点在两根纤维交叉处的纤维,以及长度短的影响被测量段直径的纤维。计算每种纤维的直径平方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μm)。7.2.2.2用数字化纤维检测系统测定将6.3.2制备的试样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显微镜调到合适的放大倍数,使显示器上的纤维图像直径达200倍~1000倍,选择图像分析软件中正确的标尺和图像采集功能。调节显微镜焦距,使显示器上的图像清晰,用视频摄像头采集图像。利用鼠标完成图像冻结、直径测量等程序,将直径测量结果储存于图像分析软件系统。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的统计功能自动计算每种纤维的直径平方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μm)。
7.2.3纤维根数的测定
将6.3.2制备的试样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目测纤维特征,按不同种类分别计数纤维根数,直至试样中的全部纤维计数完毕。
注:本步骤可与7.2.2同时进行。7.2.4测量根数
每种纤维至少测量100根,若试样纤维横截面积(直径)存在明显不均勾,则测量根数不少于300根,若某种类纤维含量较低,试样中该类纤维总根数不足,则测量试样中所有该类纤维根数。计数纤维根数不少手1500根,
7.2.5显微镜法测量样品行程
测量从盖玻片一角开始,测量一个视场内的全部有用纤维,不能测量的纤维可以跳过,不允许重复测量。测量完一个视场,按平行于盖玻片边的一个方向移动到相邻的视场继续测量,连续按此方向移动视场测量,直到盖玻片的一边,然后沿此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一个视场,再反方向移动测量回到开始边,如此按弓字形路线测量,直至测量到所需的根数。如果一盖玻片纤维根数不够,则测量下一盖玻片。8试验结果
8.1试验选取顺序
通常情况下,首选试验结果为纤维质量含量(质量含量又以手工拆分方法为先),其次为纤维体积含量,最后为纤维根数含量。或按协议各方的约定。8.2手工拆分测定法试验结果的计算纤维净干质量含量按式(1)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mg-×100
式中:
P—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净干质量含量,%;mg——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净干质量,单位为克(g)。纤维结合公定回潮率含量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mg.(1+w.)
Pe=zmg(1+w)]
式中:
Pc——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结合公定回潮率含量,%;mg——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净干质量,单位为克(g);4
.(1)
........(2)
W一第i组分纤维的公定回潮率(按GB/T9994规定),%。8.3显微镜测定法试验结果计算
8.3.1纤维根数含量计算
纤维根数含量按式(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Nx100
式中:
Pi—第i组分纤维的根数含量,%;N,第i组分纤维的计数测量根数;N—纤维计数测量总根数。
8.3.2纤维体积含量计算
YKAoNrKAa
FZ/T01101-2008
.(3)
8.3.2.1对横截面呈圆形或近似圆形纤维,按式(4)计算纤维体积含量,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
Pu=(N,Xd)
式中:
P第i组分纤维的体积含量,%;
N,一第i组分纤维的计数测量根数;d,—第i组分纤维的直径平方的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μm)。·(4)
8.3.2.2对横截面呈非圆形纤维,按式(5)计算纤维体积含量,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NXS
式中:
Pu——第i组分纤维的体积含量,%;N第i组分纤维的计数测量根数;S:一一第i组分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um)。8.3.3纤维质量含量计算
(5)
8.3.3.1对横截面呈圆形纤维,按式(6)计算纤维质量含量,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Nxdxpi
P=E(N,Xd:Xp)
式中:
P第i组分纤维的质量含量,%;
N.第i组分纤维的计数测量根数;d2—第i组分纤维的直径平方的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um):Pr—第i组分纤维的密度(按附录A规定),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6)
8.3.3.2对横截面呈非圆形纤维,按式(7)计算纤维质量含量,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N,XS.Xp
Pa=(N,XS.Xp)
式中:
P。———第i组分纤维的质量含量,%;N,———第i组分纤维的计数测量根数;S,——第i组分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平均值,单位为平方微米(μm);pr———第i组分纤维的密度(按附录A规定),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7)
FZ/T01101—2008
机织物试样结果计算
机织物试样纤维含量按式(8)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Pa=PaXmr+PawXmx100
式中:
P.一一试样中第i组分纤维的质量含量,%;P一一试样经纱中第组分纤维的质量含量,%;Pw一试样纬纱中第i组分纤维的质量含量,%;m———试样中经纱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mw一试样中纬纱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8.4最终试验结果计算
样品最终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若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异大于3.0%时,应测定第3个试样,最终结果取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最终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进行独立的测试,在95%置信区间的重复性限参见附录B。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样品名称及编号;
所使用的标准缩号及选用方法;c
使用仪器型号及编号;
试样预处理的方法;
偏离本标准的细节及异常情况描述;样品所测各类纤维含量的最终结果;g)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纺织纤维密度[(25±0.5)℃]依据FZ/T01057.7,常用纺织纤维的密度值按表A,1规定选取。表A1纤维密度值
纤维名称
氨纤维
变性纶
芳纶1414
莫代尔纤维
莱赛尔纤维
密度值/(g/cm)
纤维名称
偏氨纶
玻璃纤维
酚醛纤维
聚矾酰胺纤维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
聚乳酸纤维
FZ/T01101—2008
密度值/(g/cm)
FZ/T01101—2008
样品名称
莱赛尔、粘纤混纺纱
菜赛尔、棉混纺纱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实验的重复性限
试验的重复性限
根数含量/%
大豆蛋白纤维、聚乳酸纤维混合散纤维15den单孔涤纶、九孔涤纶混合傲纤维7den单孔涤纶、七孔涤纶混合散纤维F2/T01101-2008
体积含量/%
质量含量/%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80001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