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初中如何记好课堂笔记?

2019-12-05

初中如何记好课堂笔记?
优质解答
1).紧跟老师的思路
课前认真地进行了预习,并不是说听课时思想就可以放松了.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一位同学总结了这样的方法: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2.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4.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5.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
(2).前松后紧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也难.为此,全国高考河北省理工类第三名高峰同学认为,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他说,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有人对高一100名同学(50名男生,50名女生)就听课时间的长短进行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一节课45分钟太长,45%的同学认为30~40分钟为宜,37%的同学认为20~30分钟最好,甚至有13%的同学主张一节课在20分钟左右.这样,注意力可持续时间与正常教学一节课45分钟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3).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学科,记笔记有不同的记法.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书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语句严谨,科学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不必记.就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政治课上,主要记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再记一些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要点,从而帮助自己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语文课主要记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某些词语的用法以及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外语课则主要记词汇的各种用法和区别等,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谜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学习知识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4).整理笔记“七步法”
我们在学会记笔记以后,还要学会整理笔记.因为只有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才能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参考材料.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顾佳飞同学,创立了一套“整理课堂笔记七步法”,很有实用价值.这七步是:
第一步,忆.“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如,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1).紧跟老师的思路
课前认真地进行了预习,并不是说听课时思想就可以放松了.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一位同学总结了这样的方法: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2.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4.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5.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
(2).前松后紧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也难.为此,全国高考河北省理工类第三名高峰同学认为,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他说,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有人对高一100名同学(50名男生,50名女生)就听课时间的长短进行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一节课45分钟太长,45%的同学认为30~40分钟为宜,37%的同学认为20~30分钟最好,甚至有13%的同学主张一节课在20分钟左右.这样,注意力可持续时间与正常教学一节课45分钟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3).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学科,记笔记有不同的记法.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书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语句严谨,科学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不必记.就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政治课上,主要记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再记一些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要点,从而帮助自己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语文课主要记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某些词语的用法以及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外语课则主要记词汇的各种用法和区别等,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谜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学习知识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4).整理笔记“七步法”
我们在学会记笔记以后,还要学会整理笔记.因为只有经过整理的课堂笔记,才能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参考材料.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顾佳飞同学,创立了一套“整理课堂笔记七步法”,很有实用价值.这七步是:
第一步,忆.“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如,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