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 声:频率低于20Hz.
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
ɑ气体>ɑ液体>ɑ固体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温度的高低;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
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 1A=103mA 1mA=103μA
2.测量方法:
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 声:频率低于20Hz.
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
ɑ气体>ɑ液体>ɑ固体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温度的高低;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
③导线: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 1A=103mA 1mA=103μA
2.测量方法:
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 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 I1≠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