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轻与重为话题的作文

2019-06-01

轻与重为话题的作文
优质解答
1.作文题目:
现代人大都陷入了日常的忙碌,被无数轻细而烦琐的事件缭乱了双眼、模糊了视线、凝滞了脚步、壅塞了胸怀……生死边缘,回眸一望,常常发现玉石俱焚,鱼龙混杂,重要的事情被疏漏,不重要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
请以“轻与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900字.
『佳作展台』
权 , 然 后 知 轻 重
辗转于人世,起伏的人生让我们茫然,蓦然回首,原先计划的道路已成为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何为轻,何为重早已扑朔迷离.我们还未到生死边缘,但孰轻孰重,漫漫前程谁又能道破.
面对轻重的抉择,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
“楚汉之争”,一名游荡于市井之中的“平民”在屠户让他选择“刺我”或“出我胯下”时,选择了后者.“市人以为怯”,而他忍辱负重,多年之后,承受了“胯下之辱”的懦夫终在十万大军面前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轻重缓急,成大事者也.——淮阴候韩信如是说.
倘使韩信不分轻重,将其倒置而选择“刺之”,他一剑下去必使自己身首异处,那么恐怕历史记载的只是一个宁死不受辱的无名小卒.更有甚者,当历史的车辙辗过之后他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然而古人并非都如此明智,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追求自以为重要的一切,却终究一无所获.所幸的是他们把握住了那些在后人看来重要的举动,虽然那些举动多少带着阴差阳错的意味,但他们也如淮阴候一般,为历史所铭记.
回望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清瘦的读书人正忍受着十载寒窗、悬梁刺股之苦,为的是分得琼林宴上的一角席位,然而,他落榜了,在月明星疏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静静的江水,支离破碎的雄心,此时远处传来寒山寺缥缈的钟声,心中的万千感慨让他轻而易举地谱出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在他波澜不惊的一生中,最不经意的恐怕是这次吧,而后人能够记住“张继”这个名字,恰恰是因为这个看似平凡的夜晚他不经意的一次率性发挥.而这样的人物又何止一个?归有光八次落第,却有《项脊轩志》传世;苏子左迁黄州,造就了两篇《赤壁赋》;王勃欲写《滕王阁诗》,以序为辅,诗为主,而人们却深刻地记住了《滕王阁序》淡忘了那首诗.
造化弄人,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注重的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不断追逐,殊不知有时重要的却是追逐间隙的那段漫不经心的小插曲,值得庆幸的是阴差阳错间,先人们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重要的人生插曲,没有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幻想、复仇和追逐之中,于是后人记住了他们,文学的天空也因他们曾经驻足变得熠熠生辉.
漫溯悠远的历史,且不论我们能否像韩信那样分清轻重,单议那些有着不经意之举的诸多古人,如果张继没有乘兴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果归有光落第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苦读浪费光阴;如果苏轼一心惦记官复原职;如果王勃吝惜笔墨未能写下诗序……是的,阴差阳错带来了多么幸运的光环,然而我想并非所有人都能这般幸运,太多的如果道破一个不变的真理:权,然后知轻重,知轻重然后择重而为之,人生方能无憾!
看那人生的天平无论在右盘中加入多少砝码,也永远称不起左盘中重要的一切.权,然后知轻重,发人深省!
2.轻与重的话题


“四斤棉花,四斤铁,哪个重?”昔日的智力测验或智力游戏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们往往不假思索,脱口便答道:“铁重.”在人们的感觉中,铁代表重,棉花代表轻,这是由物质的质地给予人的经验.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中,轻与重的对立和两极对比,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稍加审视,便能得到颇堪玩味的话题.
对人类来说,死是沉重的,而生轻松;战争是沉重的,和平轻松;奥斯威辛是沉重的,迪斯尼乐园轻松;悲剧是沉重的,喜剧轻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就事物的一般常态而言,特定情况又当别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死亡本身也有轻重之分.一个人受不住酷刑折磨和精神摧残,在生比死还痛苦的境况下,“引刀成一快”,自杀了,便找到了解脱之道,这时,死便转化为“轻”了.再如饥饿,腹中空空,就其物质状态而言,是轻,但是饿了三天,精神上受不住了,便又成为沉重负担了,只有饱餐一顿,使体力恢复,心情才会舒畅,就又轻松起来.由此可见,轻与重的话题,大有文章可做.
人类总是在避重就轻.科学技术对解脱和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最明显的例证.就世界的整体而言,和平与发展,给人们带来许多轻松和快乐,但是,还有“9·11”,还有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大屠杀,还有灾难、贫穷、艾滋病和“自杀性爆炸”.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富裕和幸福,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轻与重的不平衡并未彻底消失.“无职一身轻”的下岗职工,是轻了还是重了?“告别”劳动,无所事事,身体轻快了,心情却不轻松,这个话题沉重了些,不说也罢.当今社会更普遍的现象,不是“不能承受之重”,而是“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它的深刻含义,我不是一下子便理解了的.直至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接触到当代人尤其某些“新新人类”的生存状态,我才读懂了这句话.
值得羡慕的当代年轻人,未曾经历过严酷的政治运动洗礼、强制性思想改造的压力、“红卫兵”运动的狂热之火和下乡知青艰辛劳动的冶炼,一切“不能承受之重”都未亲历,他们是有福的了.“蜜罐”里泡大,“小皇上”、“小公主”们娇宠成性的幸运儿中,有的人便不知人间尚有苦和辣;有的人则混迹于享乐、游戏生涯,出入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高枕无忧,高薪无忧,高位无忧了.不仅仅是“不管他人瓦上霜”,便是“自家门前雪”也悉由他人打扫,何劳自己操心劳神呢.至于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老掉牙的语言,更不会往心里去了.游戏人生,人生游戏,只知享受而不思付出,光想自己而不管别人,但享权利却不尽义务的人生,无责一身轻、轻如一朵云的人生,何等快乐,何等逍遥!“后现代”的解构、虚无,意义的抽空,价值的否定,嬉皮士的满不在乎,漫不经心,这样的一种“轻”,果然充实、美满、幸福吗?
“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身而毫无意义.”昆德拉这样说.虽然,人各有志,有选择自由,但作为社会,或许也负有提醒之责吧.尤其是文化载体,大众传媒,应起到循循善诱还是推波助澜的作用,便值得想一想了.毕竟,到处滋生“轻如云烟”飘飘然的人群,终非一个健康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之福吧
3.轻与重 又是一个无法消遣的夜晚,又是坐到桌前,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图而烦躁不安.目光在书架上游移不定,随手抽出一本书,读不了几行,就搁下了,我觉得日子停留在原处.今天和昨天一模一样.
我对朋友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求闻达,只愿生活充实,多一点快乐,多一份情趣,因为在欲望的折磨和自身的匮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我说我认清了自己,我既不能弹奏出一串美妙的音乐,又不能研究出一项造福人类的成果,同样,也不能写出什么划时代的巨著.我没有天赋,太平庸,太寻常.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从前的理想,因为理想终究是理想,如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为缥缈的未来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未来必须失去现在,所以,我宁愿选择一种自在逍遥的方式.
就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睡懒觉,看风景,听音乐,看闲书,瞎聊天,有时则据案枯坐无所事事直到一天时间悄悄溜走.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我每晚躺在床上睡觉时,内心总冒出一阵阵无名的空虚.自愧自责的情绪使我入睡前的心情非常恶劣.没有一个晚上我不是忏悔着进入梦乡.如此这般,三番五次,忏悔成为自我惩罚,誓言则仅仅论为仪式.
瞧,我不再执著,想自在地生活,可得到些什么呢?我解放了,我自由了可我并未因此体会到生命的欢欣.我没有折磨自己,苦苦追求,没有向往通过奋斗获得什么,我不视“价值实现”为绝对价值,我似乎悟透了财富、知识、声誉、成就的空虚和脆弱,它们不过都是“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的东西而已.钱钟书先生有诗云:“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既然喜食人间烟火,既然热爱红尘亲切、人伦和美,那又何必学嫦娥奔月,过寂寞的生活呢?我们的很多追求都是不免如禅宗所谓:“得鱼忘筌”,或者像蜂蝇往糊着窗纸的光明瞎闯,却不知道返身从门口走出一般.记得梁实秋和钱钟书都引用过这个禅宗讲义.从这个禅宗讲义的道理看来,皓首穷经做学问,或者殚精竭虑干事业,最终都免不了越来越偏离生命的本真.可是,我想明白了,也同样苦恼和厌倦了.
我有以前劳动时的体会: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被压得龇牙咧嘴这个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不幸的了.见人家荫凉下休息,简直要生出恨!终于,我走到一棵树下,重重地歇下担子,一种突然解放的快感充溢了我的心.我倚在担子旁,懂得了什么叫快慰和幸福.但是,这种时间何其少!闲坐在屋里,一事不干,有电视、有电扇、有吃有喝我却感到无聊和疲惫.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轻与重哪个更难忍受?有的人把轻松看作受罪;有的人把重压为人生苦难,并不能一概而论.叔本华说过,人生如钟摆,总是在厌倦和疲惫中摆动,欲望没有满足,拼命去追求,是疲惫的;欲望满足之后,却只有厌倦因为欲是无穷的,不会到头,所以便继续追逐.人是这样地为“欲”所累,摆来摆去,永无真幸福.有的人“欲”淡,有的人“欲”强,因此也便有不同程度的幸福和痛苦.譬如我就不该强奈下欲望之蛇,否则,心中的大片空白靠什么来填补呢?更可况,区区我辈,放弃执著,享受生活,这差不多是一种奢望——其实也是一种欲,只是它更其感官化而已.平庸散淡的生活本身并不可厌,如果来之不易的话.而现在,得之快,则倦也快;得之易,则倦也易.生命之重,给人疲惫;生命之轻,给人倦怠.生命之重,咬咬牙,之后是美丽瞬间;生命之轻,则将何以承受?就像琴弦,只有绷紧了,才能弹奏出动人的音乐.人何尝不是这样?只有肩上有分量,他才会想到站起来,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正面对着人生,正实践着人生;他只有在重压之下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黑格尔曾说:“只有挫折,风浪才能见出一个人的威力.而古罗马诗人鲁克烈斯这样写道:如果没有森的阻挡,大风必定早早地失去它的力量.有多少人,在轻与重之间徘徊,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我不断胶行,复又折回,反反复复.
我努力过,也放弃过,现在应该明智许多.我不是个耽于安逸的人,安逸是苦.而我为自我放纵所找的任何理由无不是懒惰的托辞,是自我安慰罢了.我宁做跋涉长途中的流浪汉,也不愿做一个苍白岁月的寄生者.印度佛教典籍《经集》中有关于“执著”的两段话,一段是魔鬼说的,一段是世尊说的.魔鬼说:“执著是快乐.”世尊说:“执著是痛苦.”我竟不幸与魔鬼同调,悲哉也乎!还是借韩愈之口来表明我复杂的心迹吧:“梅心怠心往往如水沤石炸生还灭……匹似转磨之驴,忽尔顿足不进,引吭高鸣,独抒其气,旋复贴耳踏陈迹也.”
在人生之旅中,总得有个理想,有个目标,有个吸引你走人生路的金苹果哪怕它是虚幻的,也要把它当真.作家史铁生有篇著名的小说《命若琴弦》讲了一老一小两个瞎子的故事.两个瞎子以弹琴为生,老瞎子珍藏着一张“药方”,可以使两眼重见光明.“药方”的药引很奇特——1000亲手弹断的琴弦.一辈子下来,他弹断了1000根弦,却发现师傅留下的所谓“药方”只是一张白纸……老瞎子很快死去了,临死前,他把“药方”传给小瞎子,说自己记错了数,药引应该是1200根断弦.就这样,小瞎子将继续走老瞎子的路.
1.作文题目:
现代人大都陷入了日常的忙碌,被无数轻细而烦琐的事件缭乱了双眼、模糊了视线、凝滞了脚步、壅塞了胸怀……生死边缘,回眸一望,常常发现玉石俱焚,鱼龙混杂,重要的事情被疏漏,不重要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
请以“轻与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900字.
『佳作展台』
权 , 然 后 知 轻 重
辗转于人世,起伏的人生让我们茫然,蓦然回首,原先计划的道路已成为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何为轻,何为重早已扑朔迷离.我们还未到生死边缘,但孰轻孰重,漫漫前程谁又能道破.
面对轻重的抉择,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
“楚汉之争”,一名游荡于市井之中的“平民”在屠户让他选择“刺我”或“出我胯下”时,选择了后者.“市人以为怯”,而他忍辱负重,多年之后,承受了“胯下之辱”的懦夫终在十万大军面前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轻重缓急,成大事者也.——淮阴候韩信如是说.
倘使韩信不分轻重,将其倒置而选择“刺之”,他一剑下去必使自己身首异处,那么恐怕历史记载的只是一个宁死不受辱的无名小卒.更有甚者,当历史的车辙辗过之后他也将随之灰飞烟灭.
然而古人并非都如此明智,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追求自以为重要的一切,却终究一无所获.所幸的是他们把握住了那些在后人看来重要的举动,虽然那些举动多少带着阴差阳错的意味,但他们也如淮阴候一般,为历史所铭记.
回望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清瘦的读书人正忍受着十载寒窗、悬梁刺股之苦,为的是分得琼林宴上的一角席位,然而,他落榜了,在月明星疏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静静的江水,支离破碎的雄心,此时远处传来寒山寺缥缈的钟声,心中的万千感慨让他轻而易举地谱出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在他波澜不惊的一生中,最不经意的恐怕是这次吧,而后人能够记住“张继”这个名字,恰恰是因为这个看似平凡的夜晚他不经意的一次率性发挥.而这样的人物又何止一个?归有光八次落第,却有《项脊轩志》传世;苏子左迁黄州,造就了两篇《赤壁赋》;王勃欲写《滕王阁诗》,以序为辅,诗为主,而人们却深刻地记住了《滕王阁序》淡忘了那首诗.
造化弄人,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注重的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不断追逐,殊不知有时重要的却是追逐间隙的那段漫不经心的小插曲,值得庆幸的是阴差阳错间,先人们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重要的人生插曲,没有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幻想、复仇和追逐之中,于是后人记住了他们,文学的天空也因他们曾经驻足变得熠熠生辉.
漫溯悠远的历史,且不论我们能否像韩信那样分清轻重,单议那些有着不经意之举的诸多古人,如果张继没有乘兴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如果归有光落第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苦读浪费光阴;如果苏轼一心惦记官复原职;如果王勃吝惜笔墨未能写下诗序……是的,阴差阳错带来了多么幸运的光环,然而我想并非所有人都能这般幸运,太多的如果道破一个不变的真理:权,然后知轻重,知轻重然后择重而为之,人生方能无憾!
看那人生的天平无论在右盘中加入多少砝码,也永远称不起左盘中重要的一切.权,然后知轻重,发人深省!
2.轻与重的话题


“四斤棉花,四斤铁,哪个重?”昔日的智力测验或智力游戏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们往往不假思索,脱口便答道:“铁重.”在人们的感觉中,铁代表重,棉花代表轻,这是由物质的质地给予人的经验.世界上的诸多事物中,轻与重的对立和两极对比,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稍加审视,便能得到颇堪玩味的话题.
对人类来说,死是沉重的,而生轻松;战争是沉重的,和平轻松;奥斯威辛是沉重的,迪斯尼乐园轻松;悲剧是沉重的,喜剧轻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就事物的一般常态而言,特定情况又当别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死亡本身也有轻重之分.一个人受不住酷刑折磨和精神摧残,在生比死还痛苦的境况下,“引刀成一快”,自杀了,便找到了解脱之道,这时,死便转化为“轻”了.再如饥饿,腹中空空,就其物质状态而言,是轻,但是饿了三天,精神上受不住了,便又成为沉重负担了,只有饱餐一顿,使体力恢复,心情才会舒畅,就又轻松起来.由此可见,轻与重的话题,大有文章可做.
人类总是在避重就轻.科学技术对解脱和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最明显的例证.就世界的整体而言,和平与发展,给人们带来许多轻松和快乐,但是,还有“9·11”,还有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大屠杀,还有灾难、贫穷、艾滋病和“自杀性爆炸”.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富裕和幸福,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轻与重的不平衡并未彻底消失.“无职一身轻”的下岗职工,是轻了还是重了?“告别”劳动,无所事事,身体轻快了,心情却不轻松,这个话题沉重了些,不说也罢.当今社会更普遍的现象,不是“不能承受之重”,而是“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它的深刻含义,我不是一下子便理解了的.直至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接触到当代人尤其某些“新新人类”的生存状态,我才读懂了这句话.
值得羡慕的当代年轻人,未曾经历过严酷的政治运动洗礼、强制性思想改造的压力、“红卫兵”运动的狂热之火和下乡知青艰辛劳动的冶炼,一切“不能承受之重”都未亲历,他们是有福的了.“蜜罐”里泡大,“小皇上”、“小公主”们娇宠成性的幸运儿中,有的人便不知人间尚有苦和辣;有的人则混迹于享乐、游戏生涯,出入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高枕无忧,高薪无忧,高位无忧了.不仅仅是“不管他人瓦上霜”,便是“自家门前雪”也悉由他人打扫,何劳自己操心劳神呢.至于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老掉牙的语言,更不会往心里去了.游戏人生,人生游戏,只知享受而不思付出,光想自己而不管别人,但享权利却不尽义务的人生,无责一身轻、轻如一朵云的人生,何等快乐,何等逍遥!“后现代”的解构、虚无,意义的抽空,价值的否定,嬉皮士的满不在乎,漫不经心,这样的一种“轻”,果然充实、美满、幸福吗?
“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身而毫无意义.”昆德拉这样说.虽然,人各有志,有选择自由,但作为社会,或许也负有提醒之责吧.尤其是文化载体,大众传媒,应起到循循善诱还是推波助澜的作用,便值得想一想了.毕竟,到处滋生“轻如云烟”飘飘然的人群,终非一个健康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之福吧
3.轻与重 又是一个无法消遣的夜晚,又是坐到桌前,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图而烦躁不安.目光在书架上游移不定,随手抽出一本书,读不了几行,就搁下了,我觉得日子停留在原处.今天和昨天一模一样.
我对朋友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求闻达,只愿生活充实,多一点快乐,多一份情趣,因为在欲望的折磨和自身的匮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我说我认清了自己,我既不能弹奏出一串美妙的音乐,又不能研究出一项造福人类的成果,同样,也不能写出什么划时代的巨著.我没有天赋,太平庸,太寻常.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从前的理想,因为理想终究是理想,如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为缥缈的未来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未来必须失去现在,所以,我宁愿选择一种自在逍遥的方式.
就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睡懒觉,看风景,听音乐,看闲书,瞎聊天,有时则据案枯坐无所事事直到一天时间悄悄溜走.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我每晚躺在床上睡觉时,内心总冒出一阵阵无名的空虚.自愧自责的情绪使我入睡前的心情非常恶劣.没有一个晚上我不是忏悔着进入梦乡.如此这般,三番五次,忏悔成为自我惩罚,誓言则仅仅论为仪式.
瞧,我不再执著,想自在地生活,可得到些什么呢?我解放了,我自由了可我并未因此体会到生命的欢欣.我没有折磨自己,苦苦追求,没有向往通过奋斗获得什么,我不视“价值实现”为绝对价值,我似乎悟透了财富、知识、声誉、成就的空虚和脆弱,它们不过都是“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的东西而已.钱钟书先生有诗云:“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既然喜食人间烟火,既然热爱红尘亲切、人伦和美,那又何必学嫦娥奔月,过寂寞的生活呢?我们的很多追求都是不免如禅宗所谓:“得鱼忘筌”,或者像蜂蝇往糊着窗纸的光明瞎闯,却不知道返身从门口走出一般.记得梁实秋和钱钟书都引用过这个禅宗讲义.从这个禅宗讲义的道理看来,皓首穷经做学问,或者殚精竭虑干事业,最终都免不了越来越偏离生命的本真.可是,我想明白了,也同样苦恼和厌倦了.
我有以前劳动时的体会: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被压得龇牙咧嘴这个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不幸的了.见人家荫凉下休息,简直要生出恨!终于,我走到一棵树下,重重地歇下担子,一种突然解放的快感充溢了我的心.我倚在担子旁,懂得了什么叫快慰和幸福.但是,这种时间何其少!闲坐在屋里,一事不干,有电视、有电扇、有吃有喝我却感到无聊和疲惫.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轻与重哪个更难忍受?有的人把轻松看作受罪;有的人把重压为人生苦难,并不能一概而论.叔本华说过,人生如钟摆,总是在厌倦和疲惫中摆动,欲望没有满足,拼命去追求,是疲惫的;欲望满足之后,却只有厌倦因为欲是无穷的,不会到头,所以便继续追逐.人是这样地为“欲”所累,摆来摆去,永无真幸福.有的人“欲”淡,有的人“欲”强,因此也便有不同程度的幸福和痛苦.譬如我就不该强奈下欲望之蛇,否则,心中的大片空白靠什么来填补呢?更可况,区区我辈,放弃执著,享受生活,这差不多是一种奢望——其实也是一种欲,只是它更其感官化而已.平庸散淡的生活本身并不可厌,如果来之不易的话.而现在,得之快,则倦也快;得之易,则倦也易.生命之重,给人疲惫;生命之轻,给人倦怠.生命之重,咬咬牙,之后是美丽瞬间;生命之轻,则将何以承受?就像琴弦,只有绷紧了,才能弹奏出动人的音乐.人何尝不是这样?只有肩上有分量,他才会想到站起来,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正面对着人生,正实践着人生;他只有在重压之下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黑格尔曾说:“只有挫折,风浪才能见出一个人的威力.而古罗马诗人鲁克烈斯这样写道:如果没有森的阻挡,大风必定早早地失去它的力量.有多少人,在轻与重之间徘徊,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我不断胶行,复又折回,反反复复.
我努力过,也放弃过,现在应该明智许多.我不是个耽于安逸的人,安逸是苦.而我为自我放纵所找的任何理由无不是懒惰的托辞,是自我安慰罢了.我宁做跋涉长途中的流浪汉,也不愿做一个苍白岁月的寄生者.印度佛教典籍《经集》中有关于“执著”的两段话,一段是魔鬼说的,一段是世尊说的.魔鬼说:“执著是快乐.”世尊说:“执著是痛苦.”我竟不幸与魔鬼同调,悲哉也乎!还是借韩愈之口来表明我复杂的心迹吧:“梅心怠心往往如水沤石炸生还灭……匹似转磨之驴,忽尔顿足不进,引吭高鸣,独抒其气,旋复贴耳踏陈迹也.”
在人生之旅中,总得有个理想,有个目标,有个吸引你走人生路的金苹果哪怕它是虚幻的,也要把它当真.作家史铁生有篇著名的小说《命若琴弦》讲了一老一小两个瞎子的故事.两个瞎子以弹琴为生,老瞎子珍藏着一张“药方”,可以使两眼重见光明.“药方”的药引很奇特——1000亲手弹断的琴弦.一辈子下来,他弹断了1000根弦,却发现师傅留下的所谓“药方”只是一张白纸……老瞎子很快死去了,临死前,他把“药方”传给小瞎子,说自己记错了数,药引应该是1200根断弦.就这样,小瞎子将继续走老瞎子的路.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