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我心中的语文课高中周记

2019-05-04

我心中的语文课高中周记
优质解答
我心中的语文课
很长时间没有上过语文课了,昨日有幸参加了一次长沙市的语文科的辩课活动.许多老师都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局外人的我,也颇有感触.
在我的记忆中,初中到高中时期的语文课都是一种形式.老师不用开口我都能猜到其大致程序:先分段,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读一读其中的好词句,再写段意,再总结中心思想.课课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地循环往复.让人听了头皮发麻.说实话,我喜欢语文,但真的不喜欢上语文课.我通常会把课本当作小说读.甚至一个星期一本语文书就全过了一遍.现在想来也很惭愧.
语文课是什么样子的?我常常自己在想.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我也常常地设想.
我心中的语文课我想她应该是这样子的:
首先,语文老师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老师,是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与你探讨语言文本的朋友.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读本课甚至课外书的感受、认识、心得体会的交流课,即使不能课课如此,但一定要留出这样的课,保持与学生自由的交流探讨的机会,而不是语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的机械状态.这样语文课就会成为孩子们喜欢并期待的一种状态.
再有,作为常规课,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对语文课本,面对那么多的文本.老师不能只是采用一种形式进行解读.不同的文本老师都要反复思考找到不同文本的切入点,上出不同的形式、不同切入点的课.不同的课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表现点,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着期待,每一节课都新鲜.当然,这可能难,但可以也应该作为方向.
此外,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思想——活的思想.我们常常疑惑也很纠结:为什么在学校学习好的孩子走向社会之后并不出色?其实,我认为这与我们语文老师关系密切,大多数语文老师都知道,备课要有情感目标,但这个目标常常是老师们最不关注的,甚至只是课堂结束前总结一句带过的.比如说:课文《詹天佑》一课,老师注重的可能是根据本课文分析哪些地方写詹天佑为建成中国自己的铁路付出的艰辛,什么词句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体现人物什么样的情感精神等等.但事实上,爱国是一个多么空泛的话题.再有,文学作品、文学形象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也就是说它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这之间的距离怎么化解?责任在老师.教师是否想过让学生探究目前,你能从哪些事去表现你的爱国?爱国在不同的情形,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不是可以有变通的表达?或者是从文本中根据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传达给学生?所以,越是认真听课的孩子,得到信息越刻板,越空洞.相反,不大听课的孩子却学会了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可见,造成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却社会生活脱离实际状况,实在是不足为怪啊!
另外,有一段时间我受到薛瑞萍老师的影响,带着女儿背了一本《日有所诵》上的小诗,小诗清新可人,孩子也觉得有趣,很喜欢.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外追着玩,忽然,孩子跑过来说:“妈妈,我也会写诗了,我念给你听:‘妈妈在前面跑,爸爸在后面笑,我在中间蹦蹦跳.’”我大为惊讶,三句话让一家和和美美的形像跃然纸上.可见,充分的阅读,让孩子产生了诗的语感.自然的产生了诗句.现在我终于明白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含义了.其实,有时老师的指导可以省略.充分的阅读,可以让孩子无师自通.所以,创设开放式的阅读课也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诗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抽象的形象.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想象让人赞叹不已.
例如:有首小诗这样写道:“为了能听到
好多的意见
为了能让自己
长得直
长得高

才生出了那么多的
绿色的小耳朵”
这样的想象多么生动,形象.我想:语文老师也应该要把充分保护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作为责任.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他的生活是缺少色彩的,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一样可悲.
我想,教无定法.老师可以各显神通,但是从总体上把握住本质的东西.然后,便是教师形成个人风格与各自拓展的空间.只要是真正用心做教育的人,也许在学校里其他地方,你可以说不上话,也可以不去说什么,但是课堂是你的,别忘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心中的语文课
很长时间没有上过语文课了,昨日有幸参加了一次长沙市的语文科的辩课活动.许多老师都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局外人的我,也颇有感触.
在我的记忆中,初中到高中时期的语文课都是一种形式.老师不用开口我都能猜到其大致程序:先分段,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读一读其中的好词句,再写段意,再总结中心思想.课课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地循环往复.让人听了头皮发麻.说实话,我喜欢语文,但真的不喜欢上语文课.我通常会把课本当作小说读.甚至一个星期一本语文书就全过了一遍.现在想来也很惭愧.
语文课是什么样子的?我常常自己在想.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我也常常地设想.
我心中的语文课我想她应该是这样子的:
首先,语文老师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老师,是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与你探讨语言文本的朋友.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读本课甚至课外书的感受、认识、心得体会的交流课,即使不能课课如此,但一定要留出这样的课,保持与学生自由的交流探讨的机会,而不是语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的机械状态.这样语文课就会成为孩子们喜欢并期待的一种状态.
再有,作为常规课,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对语文课本,面对那么多的文本.老师不能只是采用一种形式进行解读.不同的文本老师都要反复思考找到不同文本的切入点,上出不同的形式、不同切入点的课.不同的课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表现点,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着期待,每一节课都新鲜.当然,这可能难,但可以也应该作为方向.
此外,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思想——活的思想.我们常常疑惑也很纠结:为什么在学校学习好的孩子走向社会之后并不出色?其实,我认为这与我们语文老师关系密切,大多数语文老师都知道,备课要有情感目标,但这个目标常常是老师们最不关注的,甚至只是课堂结束前总结一句带过的.比如说:课文《詹天佑》一课,老师注重的可能是根据本课文分析哪些地方写詹天佑为建成中国自己的铁路付出的艰辛,什么词句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体现人物什么样的情感精神等等.但事实上,爱国是一个多么空泛的话题.再有,文学作品、文学形象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也就是说它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这之间的距离怎么化解?责任在老师.教师是否想过让学生探究目前,你能从哪些事去表现你的爱国?爱国在不同的情形,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不是可以有变通的表达?或者是从文本中根据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传达给学生?所以,越是认真听课的孩子,得到信息越刻板,越空洞.相反,不大听课的孩子却学会了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可见,造成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却社会生活脱离实际状况,实在是不足为怪啊!
另外,有一段时间我受到薛瑞萍老师的影响,带着女儿背了一本《日有所诵》上的小诗,小诗清新可人,孩子也觉得有趣,很喜欢.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外追着玩,忽然,孩子跑过来说:“妈妈,我也会写诗了,我念给你听:‘妈妈在前面跑,爸爸在后面笑,我在中间蹦蹦跳.’”我大为惊讶,三句话让一家和和美美的形像跃然纸上.可见,充分的阅读,让孩子产生了诗的语感.自然的产生了诗句.现在我终于明白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含义了.其实,有时老师的指导可以省略.充分的阅读,可以让孩子无师自通.所以,创设开放式的阅读课也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诗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抽象的形象.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想象让人赞叹不已.
例如:有首小诗这样写道:“为了能听到
好多的意见
为了能让自己
长得直
长得高

才生出了那么多的
绿色的小耳朵”
这样的想象多么生动,形象.我想:语文老师也应该要把充分保护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作为责任.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他的生活是缺少色彩的,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一样可悲.
我想,教无定法.老师可以各显神通,但是从总体上把握住本质的东西.然后,便是教师形成个人风格与各自拓展的空间.只要是真正用心做教育的人,也许在学校里其他地方,你可以说不上话,也可以不去说什么,但是课堂是你的,别忘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