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尔文所说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中是哪一朵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2019-04-13
开尔文所说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中是哪一朵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优质解答
您好!
请您读一下这篇文章,就能了解两朵乌云的具体含义了
19世纪末期物理学家汤姆逊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讲到“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以后的工作仅仅是内部的装修和粉刷”。但是,他话锋一转又说:“大厦上空还漂浮着两朵‘乌云’,麦克尔逊-莫雷试验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两问题,物理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
188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化学家莫雷利用光学干涉仪进行了一项搜索“以太风”的著名实验来测量所谓的“以太漂移”。“以太”是根据牛顿经典力学观点所设想的用来传播光的介质,经典力学认为以太充满整个宇宙空间,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在牛顿力学中,任何机械运动都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系进行的。地球相对太阳运动,必然能测得所谓的“以太飘移速度”。迈克尔逊和莫雷经过不懈努力,也没有找到“以太风”或地球相对于“以太”漂移的运动迹象,于1887年12月宣布实验测得以太“漂移速度”为零的结果。这一否定性的实验结果说明地球和以太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人们曾试图从各个角度对此作出说明,但都难以自圆其说。看来,人们原先对光传播所构想的物理图象是不正确的,使许多持有光是以太波动观点的物理学家大失所望。这一现象被称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
另一朵乌云与绝对黑体辐射的实验有关。热辐射是普遍的自然现象,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量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由于绝对黑体在受光照达到热平衡时将会把能量全部以热辐射的形式发送出去,黑体的热辐射要比相同温度下其他任何物体的热辐射强,所以黑体是研究热辐射的理想模型。德国物理学家维恩依据热力学,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找到了“维恩公式”,用以说明黑体辐射谱。发现这个公式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同实验吻合,但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却系统地低于实验值。以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根据经典统计物理学推出另一公式,它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与实验相符合,但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紫外光区)完全不能适用。按公式计算的预测值在紫外一端辐射应趋向无穷大,而实验数据的结果却趋于零。这显然是荒谬的。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在这里陷入困境和危机。这就是有名的“紫外灾难”。“紫外实验”成为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又一朵乌云。
物理学危机是物理学革命的前夜,经典物理学天空上的乌云倾刻化为狂风暴雨,冲击和洗刷着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世纪之交,1900年量子理论的提出和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量子论的提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1894年,他从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开始,从维恩推出的有关黑体辐射能量密度的半经验公式得到启示,把电磁学方法和热力学中嫡的概念结合起来,得到电磁摘的定义式。1900年10月,他经过不懈努力,应用娴熟的数学技巧,借助内插法,得到了一个与黑体辐射实验无论在短波段或长波段都吻合得非常好的新的辐射公式。在导出这个公式时,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和“经典物理学关于能量过程必定是连续的”结论截然相反的假说,即能量的交换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能量的交换只能是hν的整倍数。h是普朗克常数,ν是组成黑体的带电谐振子的频率,hν为能量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能量子”。1900年12月14比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他的这一工作。从能量子假说出发,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他自己提出的辐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难”的问题。
量子论的诞生,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把经典物理学中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在连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物理思想方法彻底地变革了。尽管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对这一假说的反应冷淡,但在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的推动下,量子理论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理论。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完整体系。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相对论之后对古典物理学的又一次严重冲击。它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认连续性和机械力学决定论的经典观念,揭示了连续与间断统一的自然观,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为各门科学的量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的第五年,即1905年的夏天,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完成了一篇名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篇论文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在这篇论文中,针对经典物理学同新的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批判了牛顿力学的超距作用观点,坚持电动力学中电磁场的近距作用观点,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两个基本假设,从而导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同时性的相对性、时缓效应、尺缩效应、光速不可逾越以及物体的质速关系式和质能关系式等。从此,单独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存在,代之以时间和空间的四维统一体。在狭义相对论中,光的传播不需要以太,自然地解决了以太“漂移”实验零结果的难题。狭义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突破了牛顿绝对时空的旧框框,把空间、时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革命和整个物理学的革命。
质能关系可以说是狭义相对论追重要的结论之一,它揭示了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与物体系质量相联系得能量,在微观世界领域中许多现象的理解与认识都与质能关系有关。原子核的释放和利用也是质能关系的最好检验。人们发现重裂变变为质量中等的核将会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一个中子撞击一个92U核可能会裂变成质量中等的
54Xe和38Sr反应,同时伴随着巨大能量的产生。这项技术被人们所利用,它所带来的许多高新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物理学天空中两朵乌云掀起了物理学的深刻革命,前者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后者产生了量子理论,从而开辟新一代的物理学,造就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深远的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您好!
请您读一下这篇文章,就能了解两朵乌云的具体含义了
19世纪末期物理学家汤姆逊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讲到“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以后的工作仅仅是内部的装修和粉刷”。但是,他话锋一转又说:“大厦上空还漂浮着两朵‘乌云’,麦克尔逊-莫雷试验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两问题,物理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
188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化学家莫雷利用光学干涉仪进行了一项搜索“以太风”的著名实验来测量所谓的“以太漂移”。“以太”是根据牛顿经典力学观点所设想的用来传播光的介质,经典力学认为以太充满整个宇宙空间,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在牛顿力学中,任何机械运动都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系进行的。地球相对太阳运动,必然能测得所谓的“以太飘移速度”。迈克尔逊和莫雷经过不懈努力,也没有找到“以太风”或地球相对于“以太”漂移的运动迹象,于1887年12月宣布实验测得以太“漂移速度”为零的结果。这一否定性的实验结果说明地球和以太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人们曾试图从各个角度对此作出说明,但都难以自圆其说。看来,人们原先对光传播所构想的物理图象是不正确的,使许多持有光是以太波动观点的物理学家大失所望。这一现象被称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
另一朵乌云与绝对黑体辐射的实验有关。热辐射是普遍的自然现象,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量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由于绝对黑体在受光照达到热平衡时将会把能量全部以热辐射的形式发送出去,黑体的热辐射要比相同温度下其他任何物体的热辐射强,所以黑体是研究热辐射的理想模型。德国物理学家维恩依据热力学,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找到了“维恩公式”,用以说明黑体辐射谱。发现这个公式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同实验吻合,但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却系统地低于实验值。以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根据经典统计物理学推出另一公式,它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与实验相符合,但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紫外光区)完全不能适用。按公式计算的预测值在紫外一端辐射应趋向无穷大,而实验数据的结果却趋于零。这显然是荒谬的。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在这里陷入困境和危机。这就是有名的“紫外灾难”。“紫外实验”成为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又一朵乌云。
物理学危机是物理学革命的前夜,经典物理学天空上的乌云倾刻化为狂风暴雨,冲击和洗刷着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世纪之交,1900年量子理论的提出和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量子论的提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1894年,他从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开始,从维恩推出的有关黑体辐射能量密度的半经验公式得到启示,把电磁学方法和热力学中嫡的概念结合起来,得到电磁摘的定义式。1900年10月,他经过不懈努力,应用娴熟的数学技巧,借助内插法,得到了一个与黑体辐射实验无论在短波段或长波段都吻合得非常好的新的辐射公式。在导出这个公式时,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和“经典物理学关于能量过程必定是连续的”结论截然相反的假说,即能量的交换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能量的交换只能是hν的整倍数。h是普朗克常数,ν是组成黑体的带电谐振子的频率,hν为能量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能量子”。1900年12月14比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他的这一工作。从能量子假说出发,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他自己提出的辐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难”的问题。
量子论的诞生,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把经典物理学中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在连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物理思想方法彻底地变革了。尽管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对这一假说的反应冷淡,但在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的推动下,量子理论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理论。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完整体系。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相对论之后对古典物理学的又一次严重冲击。它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认连续性和机械力学决定论的经典观念,揭示了连续与间断统一的自然观,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为各门科学的量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的第五年,即1905年的夏天,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完成了一篇名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篇论文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在这篇论文中,针对经典物理学同新的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批判了牛顿力学的超距作用观点,坚持电动力学中电磁场的近距作用观点,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两个基本假设,从而导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同时性的相对性、时缓效应、尺缩效应、光速不可逾越以及物体的质速关系式和质能关系式等。从此,单独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存在,代之以时间和空间的四维统一体。在狭义相对论中,光的传播不需要以太,自然地解决了以太“漂移”实验零结果的难题。狭义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突破了牛顿绝对时空的旧框框,把空间、时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革命和整个物理学的革命。
质能关系可以说是狭义相对论追重要的结论之一,它揭示了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与物体系质量相联系得能量,在微观世界领域中许多现象的理解与认识都与质能关系有关。原子核的释放和利用也是质能关系的最好检验。人们发现重裂变变为质量中等的核将会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一个中子撞击一个92U核可能会裂变成质量中等的
54Xe和38Sr反应,同时伴随着巨大能量的产生。这项技术被人们所利用,它所带来的许多高新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物理学天空中两朵乌云掀起了物理学的深刻革命,前者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后者产生了量子理论,从而开辟新一代的物理学,造就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深远的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