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1)甲实验:根据装置Ⅰ不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可知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I的分液漏斗中加入30% H2O2溶液,连接I、Ⅲ,打开活塞,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
故答案为:MnO2固体;分液漏斗;
(2)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
故答案为:O2+4I-+4H+=2I2+2H2O;
(3)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 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酸性环境;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故答案为:酸性环境;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4)A.KMnO4,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将双氧水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氧气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A正确;
B.FeCl2,氧气和高锰酸钾溶液都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无法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B错误;
C.Na2S,高锰酸钾和氧气都能够氧化硫化钠,无法用硫化钠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双氧水,故C错误;
D.品红遇到过氧化氢会被氧化红色褪去,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5)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5I-+IO3-+3H2O,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升温方案为: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
故答案为:3I2+6OH-=5I-+IO3-+3H2O;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
(1)甲实验:根据装置Ⅰ不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可知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I的分液漏斗中加入30% H2O2溶液,连接I、Ⅲ,打开活塞,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
故答案为:MnO2固体;分液漏斗;
(2)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
故答案为:O2+4I-+4H+=2I2+2H2O;
(3)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 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酸性环境;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故答案为:酸性环境;使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作对比实验;
(4)A.KMnO4,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将双氧水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氧气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A正确;
B.FeCl2,氧气和高锰酸钾溶液都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无法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B错误;
C.Na2S,高锰酸钾和氧气都能够氧化硫化钠,无法用硫化钠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双氧水,故C错误;
D.品红遇到过氧化氢会被氧化红色褪去,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5)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5I-+IO3-+3H2O,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升温方案为: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
故答案为:3I2+6OH-=5I-+IO3-+3H2O;在上述未变蓝的溶液中滴入0.1mol/LH2SO4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