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26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甲中甲地区建有“萩芦风电场”,该风电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地带(如图乙所示),风机大叶片朝向东北。 材料三 近些年来,继甲、乙地区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甲所在省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转移。 (1)从自然环境要素角度,分析甲地风电场的优势区位条件及风机叶片朝向的主要原因。(9分) (2)说明甲地海岸带(海陆交接地带)除风能外资源开发的主要方

2019-06-26

(26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甲中甲地区建有“萩芦风电场”,该风电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地带(如图乙所示),风机大叶片朝向东北。

材料三 近些年来,继甲、乙地区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甲所在省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转移。

(1)从自然环境要素角度,分析甲地风电场的优势区位条件及风机叶片朝向的主要原因。(9分)

(2)说明甲地海岸带(海陆交接地带)除风能外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9分)

(3)说出甲区域在两次产业转移中所处角色的不同,并分析其转变的原因。(8分)

优质解答
(1)沿海地区,风力大(3分);山脊或山顶地区,地势高,风力大(3分);该地东北风持续时间长,且风力强劲(3分)。(2)水产养殖(3分);水产捕捞及加工(3分);潮汐能(波浪能)发电(3分);(3)一次转移时为转入地(承接地),二次转移时为转出地(2分)。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2分);环境压力增大(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

分 析:
(1)建风电场的区位应从风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等角度考虑,审题很重要,该题要求从自然环境角度考虑,则应考虑该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从题干中得知该风电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地带,地势高而风力大,另外从经纬度可以判断为我国福建省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区季风和海陆风明显,风能资源丰富。风机大叶片朝向应面对风来的方向,福建省处于季风气候区,我国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风强劲,又由于纬度较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冬季的西北季风到达该处时就转化为了东北季风。(2)考查海岸带的开发与利用,要熟悉各种海岸带的类型及利用方式,题目限定资源开发方面。沿海地带应考虑海洋资源的开发。(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第一次产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工资水平低,土地租金便宜、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等原因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作为的是转入2地;而第二次产业转移是作为的转出区。一个区域内部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便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
考点:
考查工业的区为条件及产业转移。意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沿海地区,风力大(3分);山脊或山顶地区,地势高,风力大(3分);该地东北风持续时间长,且风力强劲(3分)。(2)水产养殖(3分);水产捕捞及加工(3分);潮汐能(波浪能)发电(3分);(3)一次转移时为转入地(承接地),二次转移时为转出地(2分)。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2分);环境压力增大(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

分 析:
(1)建风电场的区位应从风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等角度考虑,审题很重要,该题要求从自然环境角度考虑,则应考虑该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从题干中得知该风电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地带,地势高而风力大,另外从经纬度可以判断为我国福建省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区季风和海陆风明显,风能资源丰富。风机大叶片朝向应面对风来的方向,福建省处于季风气候区,我国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风强劲,又由于纬度较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冬季的西北季风到达该处时就转化为了东北季风。(2)考查海岸带的开发与利用,要熟悉各种海岸带的类型及利用方式,题目限定资源开发方面。沿海地带应考虑海洋资源的开发。(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第一次产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工资水平低,土地租金便宜、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等原因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作为的是转入2地;而第二次产业转移是作为的转出区。一个区域内部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便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
考点:
考查工业的区为条件及产业转移。意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