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小故事一定要课本里面的;  2.最多只要150字,最少只要100字;  3.最好是科学家的,但是不要是小动物的;  我们急用!我刚刚写的第三条应该是数学家,不是科学家,我们是急用的,

2019-04-12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小故事
一定要课本里面的;
  2.最多只要150字,最少只要100字;
  3.最好是科学家的,但是不要是小动物的;
  我们急用!
我刚刚写的第三条应该是数学家,不是科学家,我们是急用的,
优质解答
故事一:
阿凡提运用他的聪明才智为人民行侠仗义,无情地嘲弄那些残暴而又愚昧无知的封建统治者,那些老爷们对阿凡提恨之入骨.
一天,国王召阿凡提进宫,煞有介事地对阿凡提说:“阿凡提先生,听说你经常在外面讲我的坏话,这样吧,人们都说你很聪明,我这里有一个问题,你如果能解答出来,我就释你无罪,如果答不出来,那就加重处罚.”原来,国王想用这个办法作借口来报复阿凡提.国王让人拿来了三个盒子,对阿凡提说:“这三个盒子中只有一个盒子里放着我的一粒珍珠.每个盒子上各写着一句话,但只有一句真话,其余都是假话.你给我找出珍珠在哪个盒子里.”阿凡提一看,第一个盒子是红色的,上面写着:“珍珠在这里”;第二个盒子是蓝色的,上面写着:“珍珠不在红盒子里”;第三个盒子是黄色的,上面写着:“珍珠不在这里”.阿凡提看完了盒子上的字,略一沉思,马上就指出了珍珠在哪个盒子里.国王和手下大臣一听,一个个都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国王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聪明的小读者,你能找出珍珠在哪个盒子里吗?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是这,要么是那,不可能两者都是,这一规律叫排中律.如果珍珠在红盒子中,自然珍珠便不在黄盒子中,那么红盒子上的话和黄盒子上的话都是真话,这与“只有一句是真话”相矛盾,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珍珠在蓝盒子中,自然珍珠就不在红盒子和黄盒子中,那么蓝盒子和黄盒子上的话也都是真话.因此,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珍珠在三个盒子中的一个盒子里,既然不在红盒子和蓝盒子里,那么一定在黄盒子里.
故事二
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故事一:
阿凡提运用他的聪明才智为人民行侠仗义,无情地嘲弄那些残暴而又愚昧无知的封建统治者,那些老爷们对阿凡提恨之入骨.
一天,国王召阿凡提进宫,煞有介事地对阿凡提说:“阿凡提先生,听说你经常在外面讲我的坏话,这样吧,人们都说你很聪明,我这里有一个问题,你如果能解答出来,我就释你无罪,如果答不出来,那就加重处罚.”原来,国王想用这个办法作借口来报复阿凡提.国王让人拿来了三个盒子,对阿凡提说:“这三个盒子中只有一个盒子里放着我的一粒珍珠.每个盒子上各写着一句话,但只有一句真话,其余都是假话.你给我找出珍珠在哪个盒子里.”阿凡提一看,第一个盒子是红色的,上面写着:“珍珠在这里”;第二个盒子是蓝色的,上面写着:“珍珠不在红盒子里”;第三个盒子是黄色的,上面写着:“珍珠不在这里”.阿凡提看完了盒子上的字,略一沉思,马上就指出了珍珠在哪个盒子里.国王和手下大臣一听,一个个都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国王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聪明的小读者,你能找出珍珠在哪个盒子里吗?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是这,要么是那,不可能两者都是,这一规律叫排中律.如果珍珠在红盒子中,自然珍珠便不在黄盒子中,那么红盒子上的话和黄盒子上的话都是真话,这与“只有一句是真话”相矛盾,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珍珠在蓝盒子中,自然珍珠就不在红盒子和黄盒子中,那么蓝盒子和黄盒子上的话也都是真话.因此,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珍珠在三个盒子中的一个盒子里,既然不在红盒子和蓝盒子里,那么一定在黄盒子里.
故事二
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