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7
关于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阅读合集(实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阅读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cn/mypage/page1.asp?pgid=129709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 1.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
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注释】〔1〕征铎:行车铃。〔2〕槲、枳:皆树名。
是山中野生灌木或乔木。 〔3〕杜陵:在长安城南,见前注,此处代指长安。
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也是代指长安。
【解题】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亦称楚山。传说汉初“四皓”隐居此处。
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未年诗人离开长安时。 【简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愁旅而思乡的情感,章法构思皆是标准的律诗模式。
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联的成功。诗人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
诗人将十个名词,一一对应,一气排开,形成一联。句式新奇。
而从总体看,这一联在诗中,又不是诗人刻意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书所见,它是行人对景物的一种条件反射,而这也只能是愁旅者的反应,因而,它又体现了诗人苦旅旅之感。在这一幅山中早行图中,行人之心与路途之景交汇在一起。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驿站。[更著]又加上。
[一任]任凭,不在乎。[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碾]轧碎。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在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诗人不幸遭遇的形象化。
全词用清俊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梅的品格、姿态,隐喻表达了诗人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
陆游特别喜欢梅花,《剑南诗稿》中咏梅的诗很多,笔者未作精确的统计,凭印象也在百首以上。故他对梅的精神气质有深刻的理解。
本词遗貌取神。并未对梅花作正面的描绘,只写了她的一种神韵,一种品格。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
2.九年级语文书人教版古诗词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 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全部古诗《望江南》温庭筠(九上课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范仲淹(九上课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苏轼(九上课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九上课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上课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刈麦》白居易(九上课外)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九上课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九上课外)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九上课外)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九上课外)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九上课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九上课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九上课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九上课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九上课外)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4.求九年级上的古诗和文言文古诗:
(1)《观刈麦》白居易
(2)《月夜》刘方平
(3)《商山早行》温庭筠
(4)《卜算子 咏梅》陆游
(5)《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6)《浣溪沙》苏轼 (蔌蔌衣巾落枣花)
(7)《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9)《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10)《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11)《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12)《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13)《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1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15)《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文言文:
(1)《陈涉世家 》 司马迁
(2)《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3)《隆中对》(陈寿)
(4)《出师表》(诸葛亮)
5.九年级下的课外十首古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6.求九年级上册的古诗鉴赏题附答案一、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 _。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二、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三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四 饮酒 (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六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7.初三九年级上册古诗鉴赏望 江 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8.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15分是不是太少了点哈 1《观刈麦》 白居易 【赏析】 《观刈麦》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结尾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叙事的同时采用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月夜》 刘方平 【赏析】 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
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
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
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
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
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
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
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
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
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
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
就更为寥寥。 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征,不好去穿凿。
3《破阵子》晏殊 赏析一: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
关于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阅读合集(实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阅读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cn/mypage/page1.asp?pgid=129709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 1.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
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注释】〔1〕征铎:行车铃。〔2〕槲、枳:皆树名。
是山中野生灌木或乔木。 〔3〕杜陵:在长安城南,见前注,此处代指长安。
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也是代指长安。
【解题】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亦称楚山。传说汉初“四皓”隐居此处。
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未年诗人离开长安时。 【简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愁旅而思乡的情感,章法构思皆是标准的律诗模式。
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联的成功。诗人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
诗人将十个名词,一一对应,一气排开,形成一联。句式新奇。
而从总体看,这一联在诗中,又不是诗人刻意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书所见,它是行人对景物的一种条件反射,而这也只能是愁旅者的反应,因而,它又体现了诗人苦旅旅之感。在这一幅山中早行图中,行人之心与路途之景交汇在一起。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驿站。[更著]又加上。
[一任]任凭,不在乎。[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碾]轧碎。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在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诗人不幸遭遇的形象化。
全词用清俊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梅的品格、姿态,隐喻表达了诗人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
陆游特别喜欢梅花,《剑南诗稿》中咏梅的诗很多,笔者未作精确的统计,凭印象也在百首以上。故他对梅的精神气质有深刻的理解。
本词遗貌取神。并未对梅花作正面的描绘,只写了她的一种神韵,一种品格。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
2.九年级语文书人教版古诗词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 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全部古诗《望江南》温庭筠(九上课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范仲淹(九上课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苏轼(九上课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九上课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上课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刈麦》白居易(九上课外)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九上课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九上课外)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九上课外)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九上课外)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九上课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九上课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九上课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九上课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九上课外)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4.求九年级上的古诗和文言文古诗:
(1)《观刈麦》白居易
(2)《月夜》刘方平
(3)《商山早行》温庭筠
(4)《卜算子 咏梅》陆游
(5)《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6)《浣溪沙》苏轼 (蔌蔌衣巾落枣花)
(7)《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9)《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10)《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11)《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12)《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13)《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1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15)《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文言文:
(1)《陈涉世家 》 司马迁
(2)《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3)《隆中对》(陈寿)
(4)《出师表》(诸葛亮)
5.九年级下的课外十首古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6.求九年级上册的古诗鉴赏题附答案一、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 _。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_。
二、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三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四 饮酒 (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六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7.初三九年级上册古诗鉴赏望 江 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8.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15分是不是太少了点哈 1《观刈麦》 白居易 【赏析】 《观刈麦》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结尾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叙事的同时采用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月夜》 刘方平 【赏析】 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
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
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
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
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
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
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
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
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
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
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
就更为寥寥。 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征,不好去穿凿。
3《破阵子》晏殊 赏析一: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