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复习、查找.越是高等的学习,越是以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记笔记还能提高书写速度,节省时间.老师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应该教学生写语文笔记.学生从小就学会记语文笔记,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当时受益,而且能终生受用. 怎样记语文笔记呢?应该把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部分语文作业合起来都写在一个本上,统称“语文笔记”.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既有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有课堂教学的反馈;还有基础知识的验收.老师批改语文笔记,可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 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记语文笔记可以分做三个阶段来进行: 1.课前预习记 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2.课堂听课记 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3.课后巩固记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附: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其中整理知识的能力尤为关键,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前提.而做好课堂笔记是贮存、整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整理知识的能力是指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经过筛选归类,纳入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系统并作必要的记忆.没有知识的整理、贮存就不可能真正获取并运用知识. 中学生怎样做笔记才是正确的方法呢? 林密老师总结了一种较优越的笔记法——“听记填充”法. “听记”,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一边听着教师传“道”解“惑”,一边将这些“道”、“惑”和“解惑的方法”在笔记本上解“惑”. 中学教师主要是以声音作为主要的手段来传“道”解“惑”的.吕叔湘指出:用声音传授知识有四大好处——不受光线限制,不受障碍物的阻碍,有效距离较图画大,说话的同时可以打手势. “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学会听记,学生就能把教师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的“变化无穷的意义”整理、贮存下来,使之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但是,学生不能机械地“听记”,不要把教师的讲解,不分巨细什么都记下来. 教师要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将获取的知识的内在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合并同类”,得出对学习未知信息有启迪作用的规则,并立刻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笔记下来.学生势必专心致志,顺应教师的思维指向,时而听讲,时而边听边记,时而边练边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因而这种笔记方法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听记填充”式的笔记还能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 学生边听边记,基本上省去了教师“板书”的环节,将节省下来的原板书所用的时间“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增大了每堂课知识的容积率.让学生在获取了更多的知识的同时,整理这些知识,练就他们日后上大学或工作中所需的笔记能力. “听记填充”中的“填充”,其本质特征是边练边记. 教师应教会学生“点金术”,而不是只交给他们“金子”.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所以然”的规划、原理展开联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运作过程中将解题步骤、方法记在笔记本中. “听记填充”式的运作是这样进行的: 听教师传“道”——归纳、比较——听记规律、原理——听教师解“惑”——听记“解惑”的方法、程序——练习“解惑”. 譬如:讲解一词多义的“之”.归纳、比较出“之”用法的规律:(1)代词(代替的内容一般在“之”的前面,也有少数是在“之”的后面).(2)助词:a、在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中位于“偏”与“正”之间的“之”相当“的”;b、在主谓短语中,位于“主”与“谓”之间的“之”起作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提宾标志的“之”位于……;d、定语后置标志的“之”位于……;e、凑足音节的“之”位于…….(3)动词“之”的位置是…….(4)……,等等.然后听记解题的最佳程序:(1)按照文句的本来面目,分辨“之”在句中的位置.(2)确认“之”的功能.(3)解释“之”的含义.接着训练学生“解惑”——将具体文段中的“之”找出来按以上的原理、规则、程序解答问题. “听记填充”法具体实施中的格式是多样化的:回答式、填空式、表格式…….亦不完全杜绝“板书”,如:课题、问题次第的数码、笔记的格式……可利用“黑板+粉笔”来演示.只不过笔记的内容是以“听记填充”来完成的.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延伸阅读:初中生课堂语文笔记本文转载地址:|更多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复习、查找.越是高等的学习,越是以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记笔记还能提高书写速度,节省时间.老师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应该教学生写语文笔记.学生从小就学会记语文笔记,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当时受益,而且能终生受用. 怎样记语文笔记呢?应该把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部分语文作业合起来都写在一个本上,统称“语文笔记”.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既有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有课堂教学的反馈;还有基础知识的验收.老师批改语文笔记,可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 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记语文笔记可以分做三个阶段来进行: 1.课前预习记 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2.课堂听课记 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3.课后巩固记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附: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其中整理知识的能力尤为关键,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前提.而做好课堂笔记是贮存、整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整理知识的能力是指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经过筛选归类,纳入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系统并作必要的记忆.没有知识的整理、贮存就不可能真正获取并运用知识. 中学生怎样做笔记才是正确的方法呢? 林密老师总结了一种较优越的笔记法——“听记填充”法. “听记”,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一边听着教师传“道”解“惑”,一边将这些“道”、“惑”和“解惑的方法”在笔记本上解“惑”. 中学教师主要是以声音作为主要的手段来传“道”解“惑”的.吕叔湘指出:用声音传授知识有四大好处——不受光线限制,不受障碍物的阻碍,有效距离较图画大,说话的同时可以打手势. “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学会听记,学生就能把教师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的“变化无穷的意义”整理、贮存下来,使之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但是,学生不能机械地“听记”,不要把教师的讲解,不分巨细什么都记下来. 教师要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将获取的知识的内在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合并同类”,得出对学习未知信息有启迪作用的规则,并立刻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笔记下来.学生势必专心致志,顺应教师的思维指向,时而听讲,时而边听边记,时而边练边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因而这种笔记方法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听记填充”式的笔记还能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 学生边听边记,基本上省去了教师“板书”的环节,将节省下来的原板书所用的时间“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增大了每堂课知识的容积率.让学生在获取了更多的知识的同时,整理这些知识,练就他们日后上大学或工作中所需的笔记能力. “听记填充”中的“填充”,其本质特征是边练边记. 教师应教会学生“点金术”,而不是只交给他们“金子”.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所以然”的规划、原理展开联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运作过程中将解题步骤、方法记在笔记本中. “听记填充”式的运作是这样进行的: 听教师传“道”——归纳、比较——听记规律、原理——听教师解“惑”——听记“解惑”的方法、程序——练习“解惑”. 譬如:讲解一词多义的“之”.归纳、比较出“之”用法的规律:(1)代词(代替的内容一般在“之”的前面,也有少数是在“之”的后面).(2)助词:a、在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中位于“偏”与“正”之间的“之”相当“的”;b、在主谓短语中,位于“主”与“谓”之间的“之”起作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提宾标志的“之”位于……;d、定语后置标志的“之”位于……;e、凑足音节的“之”位于…….(3)动词“之”的位置是…….(4)……,等等.然后听记解题的最佳程序:(1)按照文句的本来面目,分辨“之”在句中的位置.(2)确认“之”的功能.(3)解释“之”的含义.接着训练学生“解惑”——将具体文段中的“之”找出来按以上的原理、规则、程序解答问题. “听记填充”法具体实施中的格式是多样化的:回答式、填空式、表格式…….亦不完全杜绝“板书”,如:课题、问题次第的数码、笔记的格式……可利用“黑板+粉笔”来演示.只不过笔记的内容是以“听记填充”来完成的.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延伸阅读:初中生课堂语文笔记本文转载地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