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八年级地理 复习提纲我想要每一课的主要内容,还要有要掌握的全部知识点最好都有,我希望各位尽您最大的努力完成此项内容,谢谢~~ ^^第一课应该是 辽阔的疆域

2019-04-15

八年级地理 复习提纲
我想要每一课的主要内容,还要有要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最好都有,我希望各位尽您最大的努力完成此项内容,谢谢~~ ^^
第一课应该是 辽阔的疆域
优质解答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东9区)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东5区)时差4小时多.
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热量丰富,南北相差近50个纬度,致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我国东临太平洋,使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又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与各国交往.西靠亚欧大陆,陆上交通便利,现已开辟了横贯东西的亚欧大陆桥,可直接与各国直接往来.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º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ºN)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东西跨度大,当东部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
南北跨度大,当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存在着季节差异.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最大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约有12.95亿人口(2000年),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大致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 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暖温带)、东南丘陵(亚热带)等.
(四)气 候
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般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节).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旱灾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最终不流入海洋,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OC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青四甘宁内蒙古,直下陕晋拐豫鲁),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游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 每年秋末和冬初,黄河的上游和下游(低纬流向高纬段)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六)我国的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总量大,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前三者属于农业用地,后者为非农业用地.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且利用类型齐全,为全面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耕地量少,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也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不足);土地利用过程不尽合理,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土地分布不均匀(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山区,草地分布在西部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每年的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
3.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6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4.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制约的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解决水资源问题一方面兴修水库,另一方面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掌握)以解决时空分布不均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势在必行.

(七)中国的经济发展
逐步发展的交通运输
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1.主要铁路干线
随着2006年7月1日青藏的开通,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南北干线主要有:京哈一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一成昆线.东西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秦一京包一京兰线,陇海一兰新线,沪杭一浙赣一湘黔一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2.认识一些交通运输枢纽如北京、郑州等城市,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3.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发展存在着东西部、南北方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东部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花生、甜菜和棉花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到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和棉花

农业的发展要注意因地制宜,除了要考虑当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外,社会经济条件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业发展方针:首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头等大事;其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再次,运用农业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
从区域规划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则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工业分布不均匀,多沿交通线(铁路线——京哈、京广、哈大等、公路线、河流——长江、海边(辽中南、京金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分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地带(上游水能,中下游煤和石油),现在我国各地区正在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东9区)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东5区)时差4小时多.
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热量丰富,南北相差近50个纬度,致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我国东临太平洋,使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又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与各国交往.西靠亚欧大陆,陆上交通便利,现已开辟了横贯东西的亚欧大陆桥,可直接与各国直接往来.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º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ºN)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东西跨度大,当东部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
南北跨度大,当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存在着季节差异.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最大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约有12.95亿人口(2000年),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大致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 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暖温带)、东南丘陵(亚热带)等.
(四)气 候
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般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节).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旱灾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最终不流入海洋,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OC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青四甘宁内蒙古,直下陕晋拐豫鲁),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游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 每年秋末和冬初,黄河的上游和下游(低纬流向高纬段)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六)我国的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总量大,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前三者属于农业用地,后者为非农业用地.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且利用类型齐全,为全面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耕地量少,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也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不足);土地利用过程不尽合理,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土地分布不均匀(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山区,草地分布在西部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每年的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
3.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6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4.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制约的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解决水资源问题一方面兴修水库,另一方面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掌握)以解决时空分布不均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势在必行.

(七)中国的经济发展
逐步发展的交通运输
交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1.主要铁路干线
随着2006年7月1日青藏的开通,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南北干线主要有:京哈一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一成昆线.东西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秦一京包一京兰线,陇海一兰新线,沪杭一浙赣一湘黔一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2.认识一些交通运输枢纽如北京、郑州等城市,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3.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发展存在着东西部、南北方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东部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花生、甜菜和棉花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到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和棉花

农业的发展要注意因地制宜,除了要考虑当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外,社会经济条件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业发展方针:首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头等大事;其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再次,运用农业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
从区域规划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则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工业分布不均匀,多沿交通线(铁路线——京哈、京广、哈大等、公路线、河流——长江、海边(辽中南、京金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分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地带(上游水能,中下游煤和石油),现在我国各地区正在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关标签: 八年级 地理 想要 主要 内容 掌握 全部 知识点 希望 谢谢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