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气候等要素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而古人则喜欢从文化相似性着手,辅之于山川,划分出许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域,如江南、塞北等.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区域有①个,下列属于南方地区的是②①A.4  B.3  C.2  D.1②A.西域  河西  B.巴蜀  岭南  C.塞北  关中  D.中原  岭南(2)中原地区降水量大致在③,反映江南地区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

2019-04-08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气候等要素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而古人则喜欢从文化相似性着手,辅之于山川,划分出许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域,如江南、塞北等.读图回答问题.
作业帮
(1)图中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区域有①___个,下列属于南方地区的是②___
①A.4  B.3  C.2  D.1
②A.西域  河西  B.巴蜀  岭南  C.塞北  关中  D.中原  岭南
(2)中原地区降水量大致在③___,反映江南地区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④___
③A.50mm~200mm  B.200mm~400mm  C.400mm~800mm  D.800mm~1600mm
作业帮
(3)农业以冰雪融水作为水源的区域是⑤___;关中的种植业属于⑥___;巴蜀的种植业属于⑦___;属于黄土地的是⑧___
⑤A.西域和巴蜀  B.河西和关中  C.塞北和关中  D.西域和河西
⑥A.早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⑦A.早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⑧A.塞北和西域  B.关中和河西  C.关中和中原  D.塞北和中原
(4)巴蜀主要对应⑨___;关中和巴蜀的分界线大致是⑩___
⑨A.甘肃和宁夏  B.重庆和四川  C.湖北和湖南  D.贵州和广西
⑩A.秦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巫山
(5)巴蜀地区拥有⑪___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称;西城古老的⑫___引水工程依然在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气东输一期和二期工程的终点位于图中的⑬___地区
⑪A.三峡  B.都江堰  C.坎儿井  D.葛洲坝
⑫A.三峡  B.都江堰  C.坎儿井  D.葛洲坝
⑬A.中原和江南  B.关中和巴蜀  C.江南和岭南  D.巴蜀和岭南.
优质解答
读图可知,(1)图中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区域有中原、江南、岭南三个,故选项B符合题意;巴蜀和岭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2)中原地区处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大致在400mm~800mm,故选项C符合题意;江南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与D图气候特点相吻合,因此反映江南地区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④中的D图.
(3)西域和河西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以冰雪融水作为水源,故⑤中的D符合题意;关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这里降水较少,以旱作为主,故⑥中的A符合题意;巴蜀位于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良好,种植业以水田为主,属于⑦中的B;关中和中原属于黄土地,属于⑧中的C.
(4)重庆和四川属于巴蜀之地,因此巴蜀主要对应⑨中的B;关中和巴蜀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是⑩中的A.
(5)巴蜀地区拥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属于⑪中的B;使得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称;西城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有古老的坎儿井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属于⑫中的C;西气东输一期和二期工程的终点位于图中的江南和南岭,属于⑬中的C地区.
故答案为:
(1)B;B;
(2)C;D;
(3)D;A;B;C;
(4)B;A;
(5)B;C;C.
读图可知,(1)图中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的区域有中原、江南、岭南三个,故选项B符合题意;巴蜀和岭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2)中原地区处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大致在400mm~800mm,故选项C符合题意;江南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与D图气候特点相吻合,因此反映江南地区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④中的D图.
(3)西域和河西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以冰雪融水作为水源,故⑤中的D符合题意;关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这里降水较少,以旱作为主,故⑥中的A符合题意;巴蜀位于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良好,种植业以水田为主,属于⑦中的B;关中和中原属于黄土地,属于⑧中的C.
(4)重庆和四川属于巴蜀之地,因此巴蜀主要对应⑨中的B;关中和巴蜀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是⑩中的A.
(5)巴蜀地区拥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属于⑪中的B;使得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称;西城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有古老的坎儿井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属于⑫中的C;西气东输一期和二期工程的终点位于图中的江南和南岭,属于⑬中的C地区.
故答案为:
(1)B;B;
(2)C;D;
(3)D;A;B;C;
(4)B;A;
(5)B;C;C.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