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和中学生谈读书 朱光潜   中学的课程很多,你当然没有许多时间去阅读课外书。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的抽不出一小时或半小时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小时,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肯定不会只能读三四页的。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叫富兰克林,幼年时在印刷厂里做小工,他

2019-04-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和中学生谈读书

朱光潜

  中学的课程很多,你当然没有许多时间去阅读课外书。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的抽不出一小时或半小时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小时,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肯定不会只能读三四页的。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叫富兰克林,幼年时在印刷厂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空读的。远的不说,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吧?难道你比这位为革命奔走,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忙吗?他平生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

  人类的学问每天都在进步,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自然不用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工作,说不定要被坏习惯引诱。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定要比别人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经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敏锐力便须迟钝一分。

  你也许会说,学校里终日念讲义读课本不也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当然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读课本已是尽了读书的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但范围究竟狭窄。你的才能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喜欢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兴趣不合,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味。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现好的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了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恐怕很难。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拿来消遣,觉得十分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不受拘束的发展,所以,培养读书兴趣,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了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经历,所以你必须慎重选择。自己不会选择,就去求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难怪有些人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的社会心理,其实毫无价值,只有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1 .文章第二段都举了哪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在第三段论证的问题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认为“你如果以为念讲义读课本已是尽了读书的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请简要概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这篇文章,在读书方面你都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
解析:
  1.举了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两人抽空读书的例子。为了说明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你能否在课外读书,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决心和毅力。   2.论证了养成读书的习惯的重要性,运用了对比论证。主要是通过“养成读书习惯”和“没养成读书习惯”的两种人生及影响、人在青少年和中老年时的互相比较来论证。   3.①学校功课门类虽多,但范围究竟还是狭窄的。②念讲义看课本免不了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恐怕很难。   4.①要养成读书的习惯。②读书要慎重选择。③要多读课外书。④读课外书,要有决心,不能以没有时间为借口。
答案:
解析:
  1.举了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两人抽空读书的例子。为了说明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你能否在课外读书,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决心和毅力。   2.论证了养成读书的习惯的重要性,运用了对比论证。主要是通过“养成读书习惯”和“没养成读书习惯”的两种人生及影响、人在青少年和中老年时的互相比较来论证。   3.①学校功课门类虽多,但范围究竟还是狭窄的。②念讲义看课本免不了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恐怕很难。   4.①要养成读书的习惯。②读书要慎重选择。③要多读课外书。④读课外书,要有决心,不能以没有时间为借口。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