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1、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秦) 领导人就是陈胜吴广
2、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3、刘邦 西安(因为西安在西边,所以称为西汉)
4、晁错
5、原因:为了限制诸侯王的权力,巩固中央集权,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削藩”措施
内容: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6、西汉董仲舒
7、利: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弊: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封建思想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各个层面.物极必反,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
8、(1)把儒家经典定为国家制定教科书
(2)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儒学,中央太学和地方学校都要学习
(3)编订一些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9、无论前后期,和亲都是为了维护汉帝国的统治.差距在于:汉初刚刚经过战乱,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这就要求减少战争.和亲是为了安抚少数民族,赢得发展时间;汉后期国力衰落,没有能力和少数民族抗衡了,只能有和亲来苟且偷安.
10、卫青和霍去病,特别是霍去病
11、我国历史上指的西域就是除中原地区往西的地区,主要就在西藏、内蒙古以西,主要还在中国版图以内(当时不这么认为),还包括少数几个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少量领土.
12、第一次:武帝元年,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去联合大月氏;第二次:元狩三年,张骞去联合乌孙,顺便联合了大宛、月氏等西域国家,使“百国朝贺”大汉.
13、和帝永元三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划入大汉版图
1、公元25年 刘秀 汉光武帝 洛阳
2、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历史上还是存有疑问的,但是一般认为是这样的:诸葛亮一直韬光养晦是为了等待一位明主.他必须这样来考验一下刘备是不是有足够的诚意和耐心,以及他礼贤下士的品格,这样他才能一展才华.
3、建安十三年(公元203年) 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 孙刘联军和曹操
4、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虽然分裂,但是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时代的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我觉得是时代的进步
5、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的政策,必须安抚这些少数民族,减少战乱,把他们迁过来有利于管理和利用;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战乱,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少一些.而且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土地肥沃,人相对较少,有发展潜力
6、意义:使得南方的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使经济重心南移有了充足的条件;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7、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就是“汉化”,他改穿汉服是为了带头汉化,消除臣子和百姓的疑虑.他还有很多汉化措施,比如与汉族通婚,改汉族名字,重用汉族士大夫等.
楼主啊,你可都没有悬赏啊,我打这么多字不容易啊~虽然答得不怎么好,不过也很辛苦啊~
你序号标错了吧?自己看哦~
1、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秦) 领导人就是陈胜吴广
2、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3、刘邦 西安(因为西安在西边,所以称为西汉)
4、晁错
5、原因:为了限制诸侯王的权力,巩固中央集权,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削藩”措施
内容: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6、西汉董仲舒
7、利: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弊: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封建思想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各个层面.物极必反,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
8、(1)把儒家经典定为国家制定教科书
(2)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学习儒学,中央太学和地方学校都要学习
(3)编订一些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9、无论前后期,和亲都是为了维护汉帝国的统治.差距在于:汉初刚刚经过战乱,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这就要求减少战争.和亲是为了安抚少数民族,赢得发展时间;汉后期国力衰落,没有能力和少数民族抗衡了,只能有和亲来苟且偷安.
10、卫青和霍去病,特别是霍去病
11、我国历史上指的西域就是除中原地区往西的地区,主要就在西藏、内蒙古以西,主要还在中国版图以内(当时不这么认为),还包括少数几个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少量领土.
12、第一次:武帝元年,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去联合大月氏;第二次:元狩三年,张骞去联合乌孙,顺便联合了大宛、月氏等西域国家,使“百国朝贺”大汉.
13、和帝永元三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划入大汉版图
1、公元25年 刘秀 汉光武帝 洛阳
2、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历史上还是存有疑问的,但是一般认为是这样的:诸葛亮一直韬光养晦是为了等待一位明主.他必须这样来考验一下刘备是不是有足够的诚意和耐心,以及他礼贤下士的品格,这样他才能一展才华.
3、建安十三年(公元203年) 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 孙刘联军和曹操
4、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虽然分裂,但是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时代的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我觉得是时代的进步
5、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的政策,必须安抚这些少数民族,减少战乱,把他们迁过来有利于管理和利用;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战乱,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少一些.而且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土地肥沃,人相对较少,有发展潜力
6、意义:使得南方的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使经济重心南移有了充足的条件;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7、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就是“汉化”,他改穿汉服是为了带头汉化,消除臣子和百姓的疑虑.他还有很多汉化措施,比如与汉族通婚,改汉族名字,重用汉族士大夫等.
楼主啊,你可都没有悬赏啊,我打这么多字不容易啊~虽然答得不怎么好,不过也很辛苦啊~
你序号标错了吧?自己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