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第一章声现象
1、科学探究的要素:
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假设和猜想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交流与合作
2、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速、声波、声能
声音在空气中转播的速度为340米/秒(15℃),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声音的特征(三要素)
⑴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同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
⑵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快,音调高.频率是指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⑶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6、乐音和噪声
⑴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⑵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
7、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
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⑴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⑵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⑶可听见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9、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10、超声波的应用:
⑴制成声纳⑵B超⑶超声波速度测定器⑷超声波清洗器⑸超声波焊接器
11、次声波的特点和监控
⑴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⑵监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作为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第二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的制造原理:
测温物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性质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③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量的物体接触;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摄示度(℃)的规定方法:
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
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是的温度作为100度;
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示度(瑞典的摄而修斯首先规定)
4、“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教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的传播出去等.
5、汽化的定义、条件、方式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条件;吸热.方式: 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沸点及沸点的变化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7、液化的定义、条件、方法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条件是放热.
方法有:(1)降温(2)压缩体积
8、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条件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条件是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条件是放热.
9、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
①晶体有熔点(熔点: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变,非晶体边熔化边温度升高
10、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11、物态变化的定义、类型、条件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类型有: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 现 象
1、光源的定义及类型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
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做色散实验.
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4、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决定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5、色光和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白光;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成黑色.
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6、红外线的定义和特点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
7、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响尾蛇利用红外线捕食、红外线夜视仪.
8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验钞.
9、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⑴、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⑵、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⑶、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是同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虚象
二、像和物的连线同镜面垂直
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1、光的发射定律;光发射时,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2、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物体表面光滑.
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物体表面粗糙不平.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别透镜的方法:
①、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②、用眼看:能使字放大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③、用光照、能使平行光会聚一点的是凸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焦点、焦距
焦点:平行光通过凸透镜 在主光轴上会聚一点叫焦点(F)
焦距:透镜的中心(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f)
焦距可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
4、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u)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v)
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应用
举例
像距v
大、小
正、倒
虚、实
同异侧
U>2f
f<v<2f
小
倒
实
异
照相机
U=2f
v=2f
同大
倒
实
异
无
f<u<2f
v>2f
大
倒
实
异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能成像
U<f
物象同侧
大
正
虚
同
放大镜
6、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7、凸透镜成像的其它内容
①、实象和物体的最近距离是4f
②、F点是成实象和虚象的分界点
③、2F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8、照相机和眼睛的相同点
①、所成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象
②、眼镜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③、眼镜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9、视力的缺陷及矫正
①、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用凹透镜来矫正
②、远视眼(老花眼):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用凸透镜制成远视眼镜来矫正,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当于晶状体向前移,它能使光会聚,使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10、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
11、望远镜的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 :物镜,凸透镜;目镜,凹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凸透镜,焦距长;目镜,凸透镜,焦距短;
12、显微镜
①、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用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
②、结构:物镜,凸透镜,焦距短;目镜,凸透镜,焦距长;
13、远视眼睛焦距和度数的关系:D=1/f×100 D:度数 f:焦距,单位是米.
14、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者水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当光从玻璃或者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者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三线一面) .
15、光的介质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水、玻璃、真空、空气
第五章 物质的运动
1 长度的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和单位换算
①国际单位是 米(m)
②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1km=103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 mm=103 um 1um=1 03nm
2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注意点
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注意:
a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b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
c 测量物体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3 速度的定义 意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它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4 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v=s/t
国际单位: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1 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 平均速度
意义:它反映变速运动的快慢
测量:用皮尺和秒表
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7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如位置不变就是静止
8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第一章声现象
1、科学探究的要素:
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假设和猜想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交流与合作
2、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速、声波、声能
声音在空气中转播的速度为340米/秒(15℃),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声音的特征(三要素)
⑴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同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
⑵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快,音调高.频率是指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⑶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6、乐音和噪声
⑴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⑵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
7、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
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⑴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⑵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⑶可听见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9、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10、超声波的应用:
⑴制成声纳⑵B超⑶超声波速度测定器⑷超声波清洗器⑸超声波焊接器
11、次声波的特点和监控
⑴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⑵监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作为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第二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的制造原理:
测温物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性质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③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量的物体接触;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摄示度(℃)的规定方法:
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
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是的温度作为100度;
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示度(瑞典的摄而修斯首先规定)
4、“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教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的传播出去等.
5、汽化的定义、条件、方式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条件;吸热.方式: 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沸点及沸点的变化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7、液化的定义、条件、方法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条件是放热.
方法有:(1)降温(2)压缩体积
8、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条件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条件是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条件是放热.
9、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
①晶体有熔点(熔点: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变,非晶体边熔化边温度升高
10、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11、物态变化的定义、类型、条件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类型有: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 现 象
1、光源的定义及类型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
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做色散实验.
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4、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决定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5、色光和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白光;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成黑色.
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6、红外线的定义和特点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
7、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响尾蛇利用红外线捕食、红外线夜视仪.
8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验钞.
9、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⑴、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⑵、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⑶、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是同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虚象
二、像和物的连线同镜面垂直
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1、光的发射定律;光发射时,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2、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物体表面光滑.
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物体表面粗糙不平.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别透镜的方法:
①、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②、用眼看:能使字放大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③、用光照、能使平行光会聚一点的是凸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焦点、焦距
焦点:平行光通过凸透镜 在主光轴上会聚一点叫焦点(F)
焦距:透镜的中心(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f)
焦距可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
4、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物距.(u)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v)
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应用
举例
像距v
大、小
正、倒
虚、实
同异侧
U>2f
f<v<2f
小
倒
实
异
照相机
U=2f
v=2f
同大
倒
实
异
无
f<u<2f
v>2f
大
倒
实
异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能成像
U<f
物象同侧
大
正
虚
同
放大镜
6、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7、凸透镜成像的其它内容
①、实象和物体的最近距离是4f
②、F点是成实象和虚象的分界点
③、2F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8、照相机和眼睛的相同点
①、所成像都是倒立缩小的实象
②、眼镜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③、眼镜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9、视力的缺陷及矫正
①、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用凹透镜来矫正
②、远视眼(老花眼):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用凸透镜制成远视眼镜来矫正,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当于晶状体向前移,它能使光会聚,使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10、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
11、望远镜的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 :物镜,凸透镜;目镜,凹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凸透镜,焦距长;目镜,凸透镜,焦距短;
12、显微镜
①、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用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
②、结构:物镜,凸透镜,焦距短;目镜,凸透镜,焦距长;
13、远视眼睛焦距和度数的关系:D=1/f×100 D:度数 f:焦距,单位是米.
14、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者水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当光从玻璃或者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者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三线一面) .
15、光的介质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水、玻璃、真空、空气
第五章 物质的运动
1 长度的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和单位换算
①国际单位是 米(m)
②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1km=103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 mm=103 um 1um=1 03nm
2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注意点
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注意:
a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b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
c 测量物体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3 速度的定义 意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它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4 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v=s/t
国际单位: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1 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 平均速度
意义:它反映变速运动的快慢
测量:用皮尺和秒表
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7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如位置不变就是静止
8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