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字

2019-05-01

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字
优质解答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楔形文字 参考资料:
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阿卡得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也是各古国间交换外交文书的通用文字.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在古代的苏美尔,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个笔划总是由粗到细,象木楔一样.这就是苏美尔人留给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贵礼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苏美尔文字是逐步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所知,其间由借助图形表达某种观念到文字的出现经过了1000年的演化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刻图像于石或镌印于粘土,以此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或者用一块岩石表示“铁石心肠”,或者用一颗树表示一幢房屋.
大约500年以后,由图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时,苏美尔神庙的管理人员使用许多规范化的简图,把它们结合起来保存神庙的财产档案和商业交易档案.
尽管这一时期的书写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征,但已超越了以图画表示人及具体事物的阶段,发展到了用图画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只碗表示食物,一个人头加一只碗则表示吃的意思.
又过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旧有文字,因为到那时最初的图画已变得非常系统化,以致人们不再把它们视为图画,而须视之为纯粹的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词,而成为与其他同类符号结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词的音节符号.
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的这种文字体系达到了充分发展的阶段.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要难以掌握得多.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从苏美尔时代残存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
苏美尔人的对话采用这样的形式:两个角色在辩论中站在对立的一方互相驳辩——夏天对冬天,斧头对犁子,或者农夫对牧人.由于双方均有许多可以立足的根据,因而辩论通常没有输赢.另一方面,残存至今的苏美尔谚语则提供了明确的观点.
一则令人着迷的苏美尔处世格言这样讲:“仆人呆的地方,必有争吵相伴;理发师呆的地方,必有毁谤传出”.
楔形文字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遗产继承了下来,并有新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楔形文字 参考资料:
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阿卡得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也是各古国间交换外交文书的通用文字.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
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在古代的苏美尔,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个笔划总是由粗到细,象木楔一样.这就是苏美尔人留给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贵礼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苏美尔文字是逐步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所知,其间由借助图形表达某种观念到文字的出现经过了1000年的演化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刻图像于石或镌印于粘土,以此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或者用一块岩石表示“铁石心肠”,或者用一颗树表示一幢房屋.
大约500年以后,由图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时,苏美尔神庙的管理人员使用许多规范化的简图,把它们结合起来保存神庙的财产档案和商业交易档案.
尽管这一时期的书写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征,但已超越了以图画表示人及具体事物的阶段,发展到了用图画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只碗表示食物,一个人头加一只碗则表示吃的意思.
又过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旧有文字,因为到那时最初的图画已变得非常系统化,以致人们不再把它们视为图画,而须视之为纯粹的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词,而成为与其他同类符号结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词的音节符号.
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的这种文字体系达到了充分发展的阶段.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要难以掌握得多.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
从苏美尔时代残存下来、在近代被发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献都是抄写在泥版上的.这些泥版中,大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的10%则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篇.
苏美尔人的对话采用这样的形式:两个角色在辩论中站在对立的一方互相驳辩——夏天对冬天,斧头对犁子,或者农夫对牧人.由于双方均有许多可以立足的根据,因而辩论通常没有输赢.另一方面,残存至今的苏美尔谚语则提供了明确的观点.
一则令人着迷的苏美尔处世格言这样讲:“仆人呆的地方,必有争吵相伴;理发师呆的地方,必有毁谤传出”.
楔形文字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为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遗产继承了下来,并有新的发展.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