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庐山的历史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浮江而下”、“过彭蠡,祀其名山川”以来,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唐玄宗建太平宫于庐山,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南唐中主李璟在庐山隐居读书,登基后舍宅为寺取名开先.南唐后李煜又建圆通寺.宋太祖赐白鹿洞书院国子监印本《九经》,敕书院为“白鹿国学”.又赐额开先寺“开先华藏”.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庐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明太祖、成祖、宣宗又三次分别为天池寺敕额.清太祖赐开先寺御书《般若心经》等.
庐山历代发生的重大的的文化演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古代至近代,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1959、1961、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三次会议.
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世界瞩目.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庐山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定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作为庐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庐山山水文化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其价值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文化体现.
2006年5月23日,在庐山画院成立廿周年之际,中国文化报第三版发表专刊,题为:“让庐山山水与文化魅力同在”指出:庐山为: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从而确定了一个“诗画”的庐山山水文化特征.
一、庐山山水文化的客观性及存在形式
大自然赋予了庐山奇异的风光及自然风貌,而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庐山也留下许多文化的积累.庐山山水文化的客观性就体现在庐山的文化遗存和遗迹之中,其中最为直接地表现形式就是庐山的田园诗、山水诗、山水画.
据统计留存于今的古代诗词,以表现庐山题材的多达四千余首,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田园诗、山水诗、自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远,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朱熹、明代李梦阳、唐寅、清代康有为等诸多名家,以及近现代政治名人和文化名人毛泽东、郭沫若等都有不同题材的诗词表现庐山.
而山水画的留存也不计其数,很难统计,代表性的有东晋顾恺之《雪霁望五老峰》、五代荆浩的《匡庐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明唐寅的《三峡桥》清代石涛的《庐山观瀑图》、清代的张大千的《庐山图》等.现代的画家表现庐山的作品更是难以计数,著名的有傅抱石、刘海粟、吴湖帆、应野平、陆俨少、钱松岩、白雪石、黄秋园等众多大家.
而今,表现庐山美的艺术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传统的古典田园诗、山水诗被新的自由诗体,以及其它文学形式所代替,山水画亦出现了代表的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其它的绘画形式为油画,水粉、水彩、版画等多种形式也有众多的表现庐山风光和庐山情怀的作品.除此以外,庐山的风光摄影也是一种十分丰富而美感很强的艺术形式,应当说是新时代庐山山水文化的重要形式.
二、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精神
庐山山水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还包涵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并体现了庐山历代文化的传承精神.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精神体现在丰厚性、唯美性和抒情性上.
丰厚性.体现在庐山文化的开放性上,历代的文化在庐山都留下痕迹,如庐山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在庐山不同时期,先后占据了不同地位,而殖民地时期的西方文化侵入又带来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文化,并遗留下深刻的时代文化痕迹,从而也体现出庐山山水文化的丰厚性.
唯美性.是庐山山水文化的又一主要特征,庐山山水本身的秀美雄奇,为庐山的山水艺术铺垫了唯美的特征,许多画家是有感而作,有感而创,他们被庐山的山水秀美所征服,被留存于世的精典诗句所折服,所以创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具有较高的唯美特征,反映出庐山山水文化中的情景交融,物我皆意的美的境界.
抒情性,从古典的山水诗、田园诗中,庐山的山水画受到极大影响,诗中的情怀,诗中的意境,往往用山水画来表现更为直接、更为痛快.可以说山水画和山水诗、田园诗是孪生的子妹,它们彼此吸纳互为传播、互相影响,因为它们都是真情的流露,都是真切的感受所倾泻,庐山的自然之美,不能不唤起诗人画家的情怀,不能不叫诗人画家所动心,所以“诗情画意”是庐山山水文化的一个特征.
三、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定位
庐山山水文化是庐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庐山山水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于庐山的文化艺术之中,这里不仅包括古典的田园诗、山水诗,还包括古典的山水画及文化遗迹,不仅包括现代的和当代的文化载体,包括诗歌、散文、史籍,而且包括现代和当代的绘画、摄影、影视等多种形式的.它们共同体现庐山山水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当今庐山的发展,不是以孤立的山川美景为依托来发展的,而往往更多地依托于自然美景之外的文化景观来发展的.因此文化的价值十分重要,它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趋向.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就是继承了千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的文化潜力,从而体现文化的价值,当今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可以说是文化本身价值的发挥.
四、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趋势
探讨和研究“庐山山水文化”,是一项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工作,是对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和“文脉”的研究,了解了庐山山水文化的起源、传承.抓住了庐山山水文化的精神和文脉就像掌握了庐山山水文化的主线,那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应当有什么样的趋势呢?笔者认为,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包容性、本土性、发展性的三大趋势.
包容性,我们分析庐山山水文化将其定位于山水诗、田园诗、山水画的影响关系,是为了分析文化的特征,其实“文化”本身就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不管来自什么方面、什么方向,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民俗的,共同的影响才称其为文化,有了包容性,文化的发展才能活跃,才能兴旺,所以包容性是庐山文化的一大特征.
本土性,将是庐山山水文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我们分析研究庐山的山水文化,其实也是研究“本土文化”只不过是“本土文化”的山水部分.我们说越是民族性的,越是具有世界性.因为世界的文化就是由各国民族性的东西组成的.同样道理“本土性”就是“文化性”的体现.
发展性是庐山山水文化的又一趋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我们不可能只有继承而无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们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继承庐山山水文化的精神基础上的发展,如何发展当下庐山山水文化是我们探索的目标,我们要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以最大的“包容性”,最真的“本土性”,最强的“发展性”来打造当今的庐山山水文化,将庐山的山水文化精神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精神的产品.
庐山,这座世界名山,最鲜明的特征是她的文化.文化,是庐山的精魂所在.
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庐山的历史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浮江而下”、“过彭蠡,祀其名山川”以来,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唐玄宗建太平宫于庐山,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南唐中主李璟在庐山隐居读书,登基后舍宅为寺取名开先.南唐后李煜又建圆通寺.宋太祖赐白鹿洞书院国子监印本《九经》,敕书院为“白鹿国学”.又赐额开先寺“开先华藏”.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庐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明太祖、成祖、宣宗又三次分别为天池寺敕额.清太祖赐开先寺御书《般若心经》等.
庐山历代发生的重大的的文化演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古代至近代,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1959、1961、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三次会议.
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世界瞩目.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庐山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定位,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作为庐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庐山山水文化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其价值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文化体现.
2006年5月23日,在庐山画院成立廿周年之际,中国文化报第三版发表专刊,题为:“让庐山山水与文化魅力同在”指出:庐山为: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从而确定了一个“诗画”的庐山山水文化特征.
一、庐山山水文化的客观性及存在形式
大自然赋予了庐山奇异的风光及自然风貌,而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庐山也留下许多文化的积累.庐山山水文化的客观性就体现在庐山的文化遗存和遗迹之中,其中最为直接地表现形式就是庐山的田园诗、山水诗、山水画.
据统计留存于今的古代诗词,以表现庐山题材的多达四千余首,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田园诗、山水诗、自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远,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朱熹、明代李梦阳、唐寅、清代康有为等诸多名家,以及近现代政治名人和文化名人毛泽东、郭沫若等都有不同题材的诗词表现庐山.
而山水画的留存也不计其数,很难统计,代表性的有东晋顾恺之《雪霁望五老峰》、五代荆浩的《匡庐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明唐寅的《三峡桥》清代石涛的《庐山观瀑图》、清代的张大千的《庐山图》等.现代的画家表现庐山的作品更是难以计数,著名的有傅抱石、刘海粟、吴湖帆、应野平、陆俨少、钱松岩、白雪石、黄秋园等众多大家.
而今,表现庐山美的艺术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传统的古典田园诗、山水诗被新的自由诗体,以及其它文学形式所代替,山水画亦出现了代表的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其它的绘画形式为油画,水粉、水彩、版画等多种形式也有众多的表现庐山风光和庐山情怀的作品.除此以外,庐山的风光摄影也是一种十分丰富而美感很强的艺术形式,应当说是新时代庐山山水文化的重要形式.
二、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精神
庐山山水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还包涵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并体现了庐山历代文化的传承精神.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精神体现在丰厚性、唯美性和抒情性上.
丰厚性.体现在庐山文化的开放性上,历代的文化在庐山都留下痕迹,如庐山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在庐山不同时期,先后占据了不同地位,而殖民地时期的西方文化侵入又带来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文化,并遗留下深刻的时代文化痕迹,从而也体现出庐山山水文化的丰厚性.
唯美性.是庐山山水文化的又一主要特征,庐山山水本身的秀美雄奇,为庐山的山水艺术铺垫了唯美的特征,许多画家是有感而作,有感而创,他们被庐山的山水秀美所征服,被留存于世的精典诗句所折服,所以创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具有较高的唯美特征,反映出庐山山水文化中的情景交融,物我皆意的美的境界.
抒情性,从古典的山水诗、田园诗中,庐山的山水画受到极大影响,诗中的情怀,诗中的意境,往往用山水画来表现更为直接、更为痛快.可以说山水画和山水诗、田园诗是孪生的子妹,它们彼此吸纳互为传播、互相影响,因为它们都是真情的流露,都是真切的感受所倾泻,庐山的自然之美,不能不唤起诗人画家的情怀,不能不叫诗人画家所动心,所以“诗情画意”是庐山山水文化的一个特征.
三、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定位
庐山山水文化是庐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庐山山水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于庐山的文化艺术之中,这里不仅包括古典的田园诗、山水诗,还包括古典的山水画及文化遗迹,不仅包括现代的和当代的文化载体,包括诗歌、散文、史籍,而且包括现代和当代的绘画、摄影、影视等多种形式的.它们共同体现庐山山水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当今庐山的发展,不是以孤立的山川美景为依托来发展的,而往往更多地依托于自然美景之外的文化景观来发展的.因此文化的价值十分重要,它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趋向.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就是继承了千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的文化潜力,从而体现文化的价值,当今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可以说是文化本身价值的发挥.
四、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趋势
探讨和研究“庐山山水文化”,是一项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工作,是对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和“文脉”的研究,了解了庐山山水文化的起源、传承.抓住了庐山山水文化的精神和文脉就像掌握了庐山山水文化的主线,那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应当有什么样的趋势呢?笔者认为,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包容性、本土性、发展性的三大趋势.
包容性,我们分析庐山山水文化将其定位于山水诗、田园诗、山水画的影响关系,是为了分析文化的特征,其实“文化”本身就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不管来自什么方面、什么方向,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民俗的,共同的影响才称其为文化,有了包容性,文化的发展才能活跃,才能兴旺,所以包容性是庐山文化的一大特征.
本土性,将是庐山山水文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我们分析研究庐山的山水文化,其实也是研究“本土文化”只不过是“本土文化”的山水部分.我们说越是民族性的,越是具有世界性.因为世界的文化就是由各国民族性的东西组成的.同样道理“本土性”就是“文化性”的体现.
发展性是庐山山水文化的又一趋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我们不可能只有继承而无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我们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继承庐山山水文化的精神基础上的发展,如何发展当下庐山山水文化是我们探索的目标,我们要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以最大的“包容性”,最真的“本土性”,最强的“发展性”来打造当今的庐山山水文化,将庐山的山水文化精神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精神的产品.
庐山,这座世界名山,最鲜明的特征是她的文化.文化,是庐山的精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