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朝的八股取士。--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汉书

2019-04-21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朝的八股取士。--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汉书•诸侯王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请填涂“T”,错误的请填涂“F”(4分)
___ ①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残暴统治。
___ ②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___ ③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相反的,但在目的上却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___ 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消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哪一朝代开始确立的?(2分)
(3)关于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网友”鱼儿贝贝”归纳如下:禅让制、分封制、皇帝制度、设丞相、八股取士、郡县制、文字狱、推恩令等。在她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有哪些?(至少指出两个,4分)
(4)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4分)
优质解答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残暴统治.秦始皇推行“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举全国之力兴修,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首领的方式;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设丞相是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文字狱是清朝时期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推恩令是汉武帝时实行的措施.
(4)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故答案为:
(1)①-④:T  F  T  T.
(2)秦朝.
(3)皇帝制度、设丞相、郡县制、推恩令.
(4)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维持封建统治等,言之有理即可,涉及两个方面)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残暴统治.秦始皇推行“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举全国之力兴修,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首领的方式;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设丞相是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文字狱是清朝时期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推恩令是汉武帝时实行的措施.
(4)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故答案为:
(1)①-④:T  F  T  T.
(2)秦朝.
(3)皇帝制度、设丞相、郡县制、推恩令.
(4)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维持封建统治等,言之有理即可,涉及两个方面)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