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化
2岁儿童的成语故事精选5篇 成语故事精选注音版

2022-11-27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
优质解答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故事,欢迎阅读。

  [愚公移山]

  在《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须都已经白了。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后来,愚公挖山的事让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移,移动。

  [一丝不苟]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好细。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庄辛。他见朝中有几个大臣整天围在楚襄王身边,与楚襄王一起纵情淫乐,就对楚襄王说:“您那些心爱的臣子,奢侈浪费,如果不果断地处置他们,必然要遭殃!”襄王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吧,要不然就是存心造谣。”庄辛说:“如果大王您继续宠信这些奸臣,那么楚国很快就要灭亡了!”

  由于楚襄王不听劝告,庄辛便离开楚国到赵国去了。后来楚国果然遭到了秦国的进攻。由于楚国内部空虚,很快就失去了一大片国土。楚王被迫逃到城阳(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时他才想起庄辛的话,连忙派人去把庄辛请来。庄辛回到楚国之后,襄王内疚地对他说:“现在事情已经弄成这个样子,你看怎么办才好呢?”庄辛回答说:“羊跑了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原文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听说从前商汤王、周武王只有方圆百里的国土,但是却建成了强大的国家;夏桀王、商纣王虽占有整个天下,却最终亡了国。大王您要牢牢记住这个教训:重用奸臣,一定会导致灾难的!”

  楚襄王听了庄辛的这番话后,觉得很对,于是马上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就收复了大片的土地。

  成语“亡羊补牢”由“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缩略而来,比喻出了差错或者遭遇失败之后,要吸取教训,及时补救,还不算迟。

  [水落石出]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水滴石穿]

  张乖崖将他喝住,上前盘问。库吏不敢隐瞒,如实承认了。于是张乖崖下令把他捉进县衙,命手下衙役对他施以杖刑,以示警戒。库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打我,你还能打死我不成?”

  张乖崖听了这话,气愤至极,提笔在案卷上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文钱,看上去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绳子虽然很钝,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头锯断;水从上往下滴虽然没有多大力量,但时间长了,也可以把很坚硬的石头滴穿。写罢,他下令把这名库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有时也写作“滴水穿石”,有时又直接引用原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合起来使用。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然不大,但天长日久积累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现在人们多从积极方面加以使用,表示虽然力量暂时十分弱小,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2岁儿童的成语故事精选5篇  成语故事精选注音版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故事,欢迎阅读。

  [愚公移山]

  在《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头发胡须都已经白了。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

  后来,愚公挖山的事让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派了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再也没有高山阻挡了。

  现在常用“愚公移山”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移,移动。

  [一丝不苟]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好细。

  [亡羊补牢]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庄辛。他见朝中有几个大臣整天围在楚襄王身边,与楚襄王一起纵情淫乐,就对楚襄王说:“您那些心爱的臣子,奢侈浪费,如果不果断地处置他们,必然要遭殃!”襄王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吧,要不然就是存心造谣。”庄辛说:“如果大王您继续宠信这些奸臣,那么楚国很快就要灭亡了!”

  由于楚襄王不听劝告,庄辛便离开楚国到赵国去了。后来楚国果然遭到了秦国的进攻。由于楚国内部空虚,很快就失去了一大片国土。楚王被迫逃到城阳(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时他才想起庄辛的话,连忙派人去把庄辛请来。庄辛回到楚国之后,襄王内疚地对他说:“现在事情已经弄成这个样子,你看怎么办才好呢?”庄辛回答说:“羊跑了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原文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听说从前商汤王、周武王只有方圆百里的国土,但是却建成了强大的国家;夏桀王、商纣王虽占有整个天下,却最终亡了国。大王您要牢牢记住这个教训:重用奸臣,一定会导致灾难的!”

  楚襄王听了庄辛的这番话后,觉得很对,于是马上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就收复了大片的土地。

  成语“亡羊补牢”由“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缩略而来,比喻出了差错或者遭遇失败之后,要吸取教训,及时补救,还不算迟。

  [水落石出]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水滴石穿]

  张乖崖将他喝住,上前盘问。库吏不敢隐瞒,如实承认了。于是张乖崖下令把他捉进县衙,命手下衙役对他施以杖刑,以示警戒。库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打我,你还能打死我不成?”

  张乖崖听了这话,气愤至极,提笔在案卷上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文钱,看上去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绳子虽然很钝,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头锯断;水从上往下滴虽然没有多大力量,但时间长了,也可以把很坚硬的石头滴穿。写罢,他下令把这名库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有时也写作“滴水穿石”,有时又直接引用原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合起来使用。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然不大,但天长日久积累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现在人们多从积极方面加以使用,表示虽然力量暂时十分弱小,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相关标签: 儿童 成语故事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