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高中古诗赏析:《临江仙》元好问临江仙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 (1)“红妆翠盖木兰舟”在句式上有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2)词人是怎样表达自己“欢游”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19-05-02

高中古诗赏析:《临江仙》元好问临江仙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 (1)“红妆翠盖木兰舟”在句式上有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2)词人是怎样表达自己“欢游”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⑴①“红妆翠盖”照应“荷叶荷花”;“木兰舟”下引风流人物。②佳景与风流人物浑然入画,美不胜收。③以乐景映衬作者与友人相聚畅游的欢乐之情,以突出二人的深厚友情。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3分。①答出前应后呼即可,②答出画面感强即可,③答出“表现欢乐之情”或者“突出深厚友情”其一即可,“乐景衬乐情”不作评分依据。此外答案,酌情给分。 我们从这首词的词题中可以知道,这首词记载的是元好问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两次游览都有记载。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词人的朋友。全词如下: (小序)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词的上片写景,写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词人写道:“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首句运用了设问句予以强调,并把“荷叶”、“荷花”并列出现,一绿一红,形成“绿叶红花”的映衬效果。其中,两个“荷”字和一个“何”字谐音,三词连用,共同构成词句的音韵之美。接着写道:“大明湖上新秋。”这是对上句问题的回答。“大明湖”点名了地点。“新秋”不但点名了节令,更突出了初秋时节大明湖的美景。 词人承上“新秋”接着写道:“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红妆翠盖”是指上句中的“荷叶荷花”的红红绿绿。这里,词人用了“红妆”一词,显然有拟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后面的“木兰舟”中人,由物及人。意思是说,在荷叶荷花红绿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现了泛舟之美人。接着的“江山如画”,进一步描写大明湖,表现出大明湖如画的美景。在这样的如画的美景中,赏湖景“人物更风流”。“风流”即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之人。这里的“风流人物”当然是指词人和友人李辅之。其中,一个“更”字,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朋友的真情与和谐的关系。我们从这“更风流”的话语中,感受到词人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欣喜欢畅。可以说,景语即情语,词人写景更是突显和烘托人物。 词的下片抒情。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我们从这两句可以看到,下片与上片所写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了。首先,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其中,“千里”和下句“三年孤负欢游”中的“三年”是从空间和时间来写,不但写出与友人分离后的时间和相隔的距离,给词作以时空感,也暗示了这首词是一首思念朋友之作。特别是词人用了“孤负”(违背,或者对不住)一词,不但表明了与分别时间长,距离远,难以相会的伤感,也表现了诗人对相会时候美好时光的回忆合对朋友友情的珍惜。唐代韩愈在《感春》中写道:“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代刘过在《临江仙》中写道:“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其中的“孤负”就是这个意思。无奈之下,词人只有“一尊白酒寄离愁”。在古代诗歌中,借酒消愁是很常用的。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也。这里,元好问借此来表达对离愁别念之情。在元好问看来,借酒消愁不够啊,所以,元好问在结尾写道:“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殷勤”即情意深厚之一。“东州”也许就是现在朋友羁旅之处。借酒消愁不够,词人又借流水抒发离愁别绪。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以水喻情,已经成为常规。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等等。这里,词人以流水寄情作结,不但能体现感情纯真和思念深厚,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在思想情感上,词人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友人现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愁怅。在艺术上,首先,以写景入手,情景结合,情蕴其中。其次,一扬一抑,使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再次,时空结合,提升了是作品的审美意境。 望采纳 ⑴①“红妆翠盖”照应“荷叶荷花”;“木兰舟”下引风流人物。②佳景与风流人物浑然入画,美不胜收。③以乐景映衬作者与友人相聚畅游的欢乐之情,以突出二人的深厚友情。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3分。①答出前应后呼即可,②答出画面感强即可,③答出“表现欢乐之情”或者“突出深厚友情”其一即可,“乐景衬乐情”不作评分依据。此外答案,酌情给分。 我们从这首词的词题中可以知道,这首词记载的是元好问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两次游览都有记载。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词人的朋友。全词如下: (小序)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词的上片写景,写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词人写道:“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首句运用了设问句予以强调,并把“荷叶”、“荷花”并列出现,一绿一红,形成“绿叶红花”的映衬效果。其中,两个“荷”字和一个“何”字谐音,三词连用,共同构成词句的音韵之美。接着写道:“大明湖上新秋。”这是对上句问题的回答。“大明湖”点名了地点。“新秋”不但点名了节令,更突出了初秋时节大明湖的美景。 词人承上“新秋”接着写道:“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红妆翠盖”是指上句中的“荷叶荷花”的红红绿绿。这里,词人用了“红妆”一词,显然有拟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后面的“木兰舟”中人,由物及人。意思是说,在荷叶荷花红绿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现了泛舟之美人。接着的“江山如画”,进一步描写大明湖,表现出大明湖如画的美景。在这样的如画的美景中,赏湖景“人物更风流”。“风流”即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之人。这里的“风流人物”当然是指词人和友人李辅之。其中,一个“更”字,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朋友的真情与和谐的关系。我们从这“更风流”的话语中,感受到词人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欣喜欢畅。可以说,景语即情语,词人写景更是突显和烘托人物。 词的下片抒情。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我们从这两句可以看到,下片与上片所写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了。首先,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其中,“千里”和下句“三年孤负欢游”中的“三年”是从空间和时间来写,不但写出与友人分离后的时间和相隔的距离,给词作以时空感,也暗示了这首词是一首思念朋友之作。特别是词人用了“孤负”(违背,或者对不住)一词,不但表明了与分别时间长,距离远,难以相会的伤感,也表现了诗人对相会时候美好时光的回忆合对朋友友情的珍惜。唐代韩愈在《感春》中写道:“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代刘过在《临江仙》中写道:“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其中的“孤负”就是这个意思。无奈之下,词人只有“一尊白酒寄离愁”。在古代诗歌中,借酒消愁是很常用的。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也。这里,元好问借此来表达对离愁别念之情。在元好问看来,借酒消愁不够啊,所以,元好问在结尾写道:“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殷勤”即情意深厚之一。“东州”也许就是现在朋友羁旅之处。借酒消愁不够,词人又借流水抒发离愁别绪。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以水喻情,已经成为常规。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等等。这里,词人以流水寄情作结,不但能体现感情纯真和思念深厚,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在思想情感上,词人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友人现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愁怅。在艺术上,首先,以写景入手,情景结合,情蕴其中。其次,一扬一抑,使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再次,时空结合,提升了是作品的审美意境。 望采纳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