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阅读下列的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

2019-04-11

阅读下列的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节录)

  ①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②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③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惟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伺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第1自然段由四句话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第一层应划分在哪里?用“/”在下面的标记符号中表示。

①  ②  ③  ④

(2)第2自然段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了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得超过8个字)

第一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观第2自然段,并参照第3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40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4个字,注意语句的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4自然段末尾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

解析:

(1 )①②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能力。①与②③是总分关系,④是对前三句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①只能管②③两句,不能管到④,因此,不能将第一层划在①与②之间。

(2 )第一种弊端: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 第二种弊端: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 第三种弊端: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作者在批评守着古典主义时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批评利禄主义时谈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加在一起正是三种弊端:只记内容,只模仿形式,只想取得功名和做官。

(3 )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的一套。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段意的概括能力。根据“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形式确定答案的语言表达形式为因果句式,第2 段开头 3 句话提供了答案的主要信息,指出了第一种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

(4 )把教学(或语文课)看成是单纯(或:简单)传授知识


【点拨】本题考查对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题干上已经说明后面的比喻是用以说明的,那么后面比喻的实质就与“前提”有直接的联系,对这里的“交付”的理解参考本段第1 句话,即传授知识“以讲为主”,这样就可以归纳出答案来。

(5 B E


【点拨】“不教”指的是不需要教,学生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A C F 谈的是教师的教法,不能说明“不教”; D 是对“教是为了不教”的进一步阐述,不能说明“不教”;只有 BE 是说明教可达到一定目的,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答案:

解析:

(1 )①②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能力。①与②③是总分关系,④是对前三句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①只能管②③两句,不能管到④,因此,不能将第一层划在①与②之间。

(2 )第一种弊端: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 第二种弊端: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 第三种弊端: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作者在批评守着古典主义时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批评利禄主义时谈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加在一起正是三种弊端:只记内容,只模仿形式,只想取得功名和做官。

(3 )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的一套。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段意的概括能力。根据“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形式确定答案的语言表达形式为因果句式,第2 段开头 3 句话提供了答案的主要信息,指出了第一种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

(4 )把教学(或语文课)看成是单纯(或:简单)传授知识


【点拨】本题考查对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题干上已经说明后面的比喻是用以说明的,那么后面比喻的实质就与“前提”有直接的联系,对这里的“交付”的理解参考本段第1 句话,即传授知识“以讲为主”,这样就可以归纳出答案来。

(5 B E


【点拨】“不教”指的是不需要教,学生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A C F 谈的是教师的教法,不能说明“不教”; D 是对“教是为了不教”的进一步阐述,不能说明“不教”;只有 BE 是说明教可达到一定目的,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相关标签: 阅读 完成 后面 题目 语文 教育 先生 思想 重要 两点 学科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