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
李文海
①前几年,有位先生在一本颇有点名气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批评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对异族侵略的口诛笔伐的感情宣泄上,这就大大淡化了我们研究的理性色彩”。另一位先生则认为,解放以来关于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造成东方普遍落后的谴责,是一种早就应该抛弃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使历史批判的天平倾斜了”,按他们看来,殖民主义对东方历史“起了一种革命的作用”,“成为东方民族赶上现代文明的惟一的现实良机”。对于如此高深的理论,浅薄如我辈者自然难以领会。
②“感情”和“理性”的关系,本是史学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历史研究应该客观,所谓客观,就是要尽量探求历史的真实,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去描述历史。是不是一定要心如死灰、不带一点儿感情色彩,才能对历史进行客观的研究和理性的思考,怕倒也未必。因为不带任何感情这一点首先就难以做到。观察任何问题,也包括观察历史现象,总要有个立足点和出发点,或者叫立场。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谁也回避不了。譬如说吧,不满甚至谴责“异族侵略者”的侵略行径,这自然是一种“感情”;但对殖民主义感恩戴德,认为它对被侵略国家的征服,不过是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文明和进步的福音又何尝不是一种“感情”。这两种不同的“感情宣泄”,究竟哪一种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这实在不是靠自我的标榜,而要经受历史实际的检验。
③话扯得稍微远了一点儿,现在再拉回来谈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④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财富进行了大规模地疯狂地掠夺。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勒索的赔款即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赔款总数加上分期付款的利息,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日本国家四年半的财政收入。俄、英、美、日、德等国通过《辛丑条约》,则勒索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张之洞所办的汉阳铁厂,是洋务企业中创办经费最多的一个,建厂时共支出白银五百八十余万两,也就是说,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勒索的赔款,可以建大约80个汉阳铁厂,较洋务派创办全部洋务企业时投入资金总和要多出好几倍。
⑤这是仅就不平等条约中对中国财富的掠夺一方面来说的。事实上,不平等条约是一条“屈辱的绳索”,从各个方面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捆绑得死死的,以便听凭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任意吮吸膏血,作践蹂躏。
⑥不言而喻, 任何一个 民族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将这些理应拥有的主权送给别人, 任何一个 侵略者也都不可能仅仅通过“友好交往”就把这些特权轻易攫取到手。事实上,在 每一个 较为重要的不平等条约订立之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都曾动用兵舰大炮,通过血与火的残暴手段,用野蛮的军事侵略(当然必不可少的还要伴随着政治讹诈、经济施压之类种种名堂)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正像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任英国侵华军全权专使的额尔金在谈到《天津条约》时十分形象地说的那样,这些条约是“用手枪抵在咽喉上逼勒而成的”。因此,在每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背后,几乎都含着一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血泪斑斑的悲惨故事。
⑦如果我们说,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我想是不能算过分夸张的。
⑧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坚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这“血”流到了谁的身上,“失血”的中国人很清楚,吮血而肥者自然更明白。正是这损失惨重的“历史大出血”,才使得新中国的起步乃至今天的四化建设显得格外艰难。而某些依靠在一个多世纪中大量掠夺世界各国财富而发家的强国的统治者,却在那里一本正经地指责或嘲笑中国经济落后,这难道是公平的吗?
⑨历史无法割断,历史也就不应该忘却。
(选自199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所要批驳的“论敌”的论点。
________________
2.在文段②中,作者针对“敌论点”中的什么内容展开驳斥?
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段④~⑧中,作者驳斥了“敌论点”中的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把作者在文段④中要证明的观点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
5.在文段⑥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额尔金的话做论据?
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分析文段⑥中加粗的“任何一个”“每一个”这些词语在论证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