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她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9-06-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她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优质解答
个体生命自由选择的意味
在国学热异乎寻常地传播之际,也许很多人会将女孩的选择看成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归与守望;然而,我以为这却遮蔽了她用自由精神真诚思考之后进行选择的深刻意味.
女孩的选择坚守的不仅是文化,更多对生命自由的坚持;女孩对便利就业的初衷的反叛深刻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尚用”传统的恣横;为了自己梦想必须要付出复读的代价,更让我们反思当下教育制度的问题.
我之所以于女孩对国学传统的选择并不在意,而更关切自由选择这一动机本身,乃是因为当今找到一个虔诚的国学爱好者并不困难,而找到一个真正遵从 自我内心和个体判断的现代人不易.当微博微信构造出的信息社会将每个人都变得原子化与碎片化之时,我们的喜怒哀乐似乎都与时时刻刻发生着的动态新闻密切相关,我们关注明星的离婚与再婚、关注名人的醉驾与忏悔,但惟独不愿关注真实的自我,在新闻铺天盖地的袭来之时,我们的很多判断都是被这些信息左右的,独 立、自由的选择如斯可贵,以致我要对女孩因兴趣而作出的遵从内心的选择叫好.
她深刻反思自己就读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好的就业,这在很多人看来无可厚非.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上大学早已不再仅是追求知识与梦想,更多成为为 日后赚钱积累筹码的机会.曾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因为理科有用,所以那成为热门;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后英语有成为留学的筹码,同样因为它的“有 用”而备受瞩目.
当年,蔡元培先生忍痛将商学院与法学院从北大中剥离,以为纯粹的大学是不能如此功利地只看重就业、技术而忽略大学的真精神;同样,在德国,只有 40%的人进入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非是瞧不上职业教育,只是在那里,大学精神和职业技术彼此分开,但互相尊重.当很多人一味要求大学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精神必须以专业设置的实用性作为依据的时候,女孩的选择充满了一种对“尚用”传统的不屑,大学的真精神就熏陶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自由的 现代公民,有了这样的素养,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这个人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否则,就算短时间就业赚钱,也只能成为没有公民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匠人.
最后,我要说,女孩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必须选择复读同样让我心痛.为什么我们的考试制度不能够再人性化一点,考试证明的是人的能力,女孩仅是 专业上希望重新选择不代表她的考试能力就在短短几月间消失了,为什么不能够在制度层面上允许人的再一次选择,而必须以一刀切的方式来用一年的时间浪费她的生命.我欣喜地获知,北京之后很可能会实行的一年两次高考任选制度以及高考报名的平行志愿制度,我想,制度总会在一次次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自身.
是的,尊重真正的兴趣才会有真正的选择;区分职业教育的有用与大学教育无用中的大用才会真正懂得教育的目的;真正从顶层制度上设立更为人性化的考试制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现代公民被选拔出来,投入到为国家的建设之中.
个体生命自由选择的意味
在国学热异乎寻常地传播之际,也许很多人会将女孩的选择看成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归与守望;然而,我以为这却遮蔽了她用自由精神真诚思考之后进行选择的深刻意味.
女孩的选择坚守的不仅是文化,更多对生命自由的坚持;女孩对便利就业的初衷的反叛深刻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尚用”传统的恣横;为了自己梦想必须要付出复读的代价,更让我们反思当下教育制度的问题.
我之所以于女孩对国学传统的选择并不在意,而更关切自由选择这一动机本身,乃是因为当今找到一个虔诚的国学爱好者并不困难,而找到一个真正遵从 自我内心和个体判断的现代人不易.当微博微信构造出的信息社会将每个人都变得原子化与碎片化之时,我们的喜怒哀乐似乎都与时时刻刻发生着的动态新闻密切相关,我们关注明星的离婚与再婚、关注名人的醉驾与忏悔,但惟独不愿关注真实的自我,在新闻铺天盖地的袭来之时,我们的很多判断都是被这些信息左右的,独 立、自由的选择如斯可贵,以致我要对女孩因兴趣而作出的遵从内心的选择叫好.
她深刻反思自己就读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好的就业,这在很多人看来无可厚非.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上大学早已不再仅是追求知识与梦想,更多成为为 日后赚钱积累筹码的机会.曾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因为理科有用,所以那成为热门;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后英语有成为留学的筹码,同样因为它的“有 用”而备受瞩目.
当年,蔡元培先生忍痛将商学院与法学院从北大中剥离,以为纯粹的大学是不能如此功利地只看重就业、技术而忽略大学的真精神;同样,在德国,只有 40%的人进入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非是瞧不上职业教育,只是在那里,大学精神和职业技术彼此分开,但互相尊重.当很多人一味要求大学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精神必须以专业设置的实用性作为依据的时候,女孩的选择充满了一种对“尚用”传统的不屑,大学的真精神就熏陶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自由的 现代公民,有了这样的素养,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这个人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否则,就算短时间就业赚钱,也只能成为没有公民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匠人.
最后,我要说,女孩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必须选择复读同样让我心痛.为什么我们的考试制度不能够再人性化一点,考试证明的是人的能力,女孩仅是 专业上希望重新选择不代表她的考试能力就在短短几月间消失了,为什么不能够在制度层面上允许人的再一次选择,而必须以一刀切的方式来用一年的时间浪费她的生命.我欣喜地获知,北京之后很可能会实行的一年两次高考任选制度以及高考报名的平行志愿制度,我想,制度总会在一次次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自身.
是的,尊重真正的兴趣才会有真正的选择;区分职业教育的有用与大学教育无用中的大用才会真正懂得教育的目的;真正从顶层制度上设立更为人性化的考试制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现代公民被选拔出来,投入到为国家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