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目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唐太宗认为处理政务时“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答: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2)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废之,集权于皇帝一人.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两位帝王观点的认识.
答: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虽然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但却使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衰落,助长了官场上的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目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唐太宗认为处理政务时“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答: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2)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废之,集权于皇帝一人.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两位帝王观点的认识.
答: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虽然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但却使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衰落,助长了官场上的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