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课题 《登岳阳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背诵并能默写诗歌.了解诗人诗歌关注现实、关注民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检查
查阅有关杜甫生平的资料及本诗写作时的背景.二、诗歌赏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说说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请写出来交流,并将这两句诗与同学在导语中的描述比较.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四句是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请描述读了这四句诗后你头脑中出现的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希望能结合诗的语言)
从四句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再和同学的情感比较,结合作者的生平等,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请同学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课堂小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延伸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分类作业 A类: 写写学了这首诗的感受.(可针对诗的语言或作者或作者的情感)
B类: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
课后反思
课题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
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
(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 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留恋江南,合平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好处.这是侧面写.“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这样美好的江南,怎么不令人留连?写江南生活之美.三四句具体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之“好”:写得极富有诗意.
词的下片紧承江南好而状江南女子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不令人陶醉?写江南人之美,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这几句,一气贯通,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说得人人信服.
(2)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对下面的古人的评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5、探究
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同属花间,但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试从这两首花间派的词分析温韦两人的风格特点的不同.
明确:
意象选用上:
温词意象迭出,结构跳跃,;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
韦词则意象疏朗,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温词如周舫、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蹙金结绿.
韦词则如吴道子笔下之淡妆美人,疏朗清秀;
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则如(夏承焘语),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情感表达上:
温词多客观描绘,感情的表达隐约含蓄,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
韦词多是对自己感情的主观书写,细腻婉约,浅近自然;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风格上:
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诗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婉含蓄而已.
此首则写梦醒时之情思也.……全首以人物之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为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读这首长如同观赏一幅著名的《簪花仕女图》那样,词人以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图中的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从而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贵族女子娇慵不可方物的情态.
韦庄的《菩萨蛮》则直抒胸臆,显而疏,自然.读这首词如同观赏吴道子的名画《天王送子图》,薄施淡彩,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分类作业 A类: 探究总结本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B类:JC,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风格上: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课后反思
课题 《登岳阳楼》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背诵并能默写诗歌.了解诗人诗歌关注现实、关注民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检查
查阅有关杜甫生平的资料及本诗写作时的背景.二、诗歌赏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说说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请写出来交流,并将这两句诗与同学在导语中的描述比较.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四句是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请描述读了这四句诗后你头脑中出现的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希望能结合诗的语言)
从四句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再和同学的情感比较,结合作者的生平等,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请同学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课堂小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延伸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分类作业 A类: 写写学了这首诗的感受.(可针对诗的语言或作者或作者的情感)
B类: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
课后反思
课题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
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
(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 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留恋江南,合平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好处.这是侧面写.“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这样美好的江南,怎么不令人留连?写江南生活之美.三四句具体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之“好”:写得极富有诗意.
词的下片紧承江南好而状江南女子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不令人陶醉?写江南人之美,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这几句,一气贯通,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说得人人信服.
(2)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对下面的古人的评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5、探究
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同属花间,但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试从这两首花间派的词分析温韦两人的风格特点的不同.
明确:
意象选用上:
温词意象迭出,结构跳跃,;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
韦词则意象疏朗,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温词如周舫、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蹙金结绿.
韦词则如吴道子笔下之淡妆美人,疏朗清秀;
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则如(夏承焘语),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情感表达上:
温词多客观描绘,感情的表达隐约含蓄,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
韦词多是对自己感情的主观书写,细腻婉约,浅近自然;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风格上:
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诗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婉含蓄而已.
此首则写梦醒时之情思也.……全首以人物之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为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读这首长如同观赏一幅著名的《簪花仕女图》那样,词人以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图中的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从而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贵族女子娇慵不可方物的情态.
韦庄的《菩萨蛮》则直抒胸臆,显而疏,自然.读这首词如同观赏吴道子的名画《天王送子图》,薄施淡彩,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分类作业 A类: 探究总结本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B类:JC,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风格上: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