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四书五经的内容

2019-04-11

四书五经的内容
优质解答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MS是孟子所提出的关于如何而做一个好皇帝的主张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PS:我们常说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诗经的分类)赋比兴(诗经的写作手法)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MS是孟子所提出的关于如何而做一个好皇帝的主张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PS:我们常说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诗经的分类)赋比兴(诗经的写作手法)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相关标签: 四书五经 内容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