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然实验研究法对研究的适用性

2019-06-19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然实验研究法对研究的适用性
优质解答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和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备下列条件:①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②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贯彻客观性原则要求做到,第一,对考察和研究的心理现象,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做主观猜测,不加轻率臆断;第二,对心理活动的分析,不要只停留在外部或表面上,要善于洞察其内在原因和规律;第三,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结果和结论,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什么问题,不要任意夸大和滥用.
  2.发展性原则.人的心理的发展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心理学研究遵循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时,不仅要求阐明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求阐明那些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后者对于研究学生的个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新的心理品质的出现展示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特点.
  3.系统性原则.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或现象运动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上的运用.系统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整体的动力系统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应把任何心理现象看做是孤立的、静止的非系统状态.
  4.教育性原则.这是指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伤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设计研究时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被试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被试的心理发展、有利于教育这一重要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更应注意,因为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成熟之中.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人格的某些特点.又如,观察婴儿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按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观察者在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此外,还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近20年内,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l~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心理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借助于录音录像系统观察儿童,对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2.应用观察法应遵循的原则.观察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应用观察法时必须遵循下面的一些规则:①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有明确的界定.②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偶然的.可采用时间取样的方式进行观察,即在不同的时间内,每次以比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进行多次重复观察.③观察时必须随时做记录.不能用推测与描述来代替事实.④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况下进行观察.
  3.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到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在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其他方法难于取代.
  观察法的不足之处是:①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②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法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④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⑤观察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由观察发现的问题还需要其他研究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实验法
  1.实验法的概念.实验法是指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也叫独立变量,是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景和实验情景,它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如,反应时实验中不同的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不同的识记条件等.另一个是因变量,它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或变化结果,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被试的各种反应的变化,如,反应时的长短、记忆的效果等.第三个是无关变量,是指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被试的个别差异、被试对实验结果的期待及实验者的偏好等.拿反应时的实验来说,被试的性别、疲劳程度、饥渴状态、气质和性格的特点、对实验的态度,都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为了确定照明条件与反应时的因果关系,设法控制这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在有些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它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
  一般来说,实验者对研究主题有一个预期的结果,按照这个预期的结果作出假设,再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条件控制,通过这样的控制或改变了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过程,就可得到或证实在这样的条件控制下对所引起的心理现象的影响或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实验者想要了解学习与遗忘的关系问题,于是做出假设:学习后搁置的时间越长,遗忘的量越大.根据这个假设,实验者人为地给不同组的被试者安排相同的学习材料,要求不同组被试者在学习后不同的时间间隔后回忆(再现)原学习材料.回忆数量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即表明学习后间隔时间的长短与遗忘之间的规律性.从而揭示学习后在多少时间之内复习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组被试者进行回忆的间隔时间是设计中确定的,是自变量;不同组被试者所显示的不同的回忆量为因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显示为证实假设或否定假设.而不同组被试者的年龄、年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为无关变量,均需予以控制.
  2.实验法的特点.实验法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实验中主试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必消极的等待它们的自然出现.第二,实验者可以在实验中消除或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自变量按研究者的计划改变,从而考察因变量的变化,这样,可以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由于实验法可以反复验证,所以,它能揭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3.实验法的种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心理学的许多问题均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尤其对认知过程和生理机制的研究,通过严格控制的条件,可以获得精确的数据,分析出确切的结果.例如,当我们需要知道室内光亮度对学生视觉阅读效果有什么影响时,即可选择正常同等视度的若干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下,一面控制室内光亮度的不同变化(自变量),一面测量被试在不同亮度下阅读的速度(因变量),然后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加以处理和分析,即可得到某种光亮度对视觉阅读最适宜的实验结果.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由于实验常常需用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录音、录像设备、电生理记录设备、视听检测设备、电子计算机等仪器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记录,使得实验中各种因素控制严格,实验结果客观可靠,能够精确的测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还不能对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性格进行有效的研究.此外,研究情境的人为因素较大,往往离实际情况较远,所以,影响了研究结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生态效度不够.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而且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例如,研究评价(表扬或批评)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问题,即可以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如有一实验,选择100名条件相当的学生做被试,把他们随机分成四个不同评价性质的等组.然后令所有被试做算术加法练习5天,每天练习15分钟,在评定时,表扬组只给予正确评价,批评组只给予批评,忽视组只可以间接了解评价,控制组则不给予了解任何评价.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发现表扬组最好,批评组次之,控制组最差.这说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扬和批评都是必要的,而应以表扬为主,不做任何评价反而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实验者可利用实际的生活情景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被试处于自然状态,所得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践.自然实验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的明显的人为因素.它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情景不易控制,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三)测验法
  1.测验法的概念.测验法是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而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心理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等等.心理测验的标准化是指心理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且要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及常模资料.心理测验的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测和评定过程,它包括了全过程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具体体现在运用标准化的测验材料、统一指导语、统一时限、统一评分和建立常模等方面.标准化心理测验的编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确定测验目的和对象、制订编题计划、编辑题目、题目的试测与分析、合成测验、将测验标准化、对测验进行鉴定和编写测验说明书等.
  2.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以高考的入学测验为例,如果一个考生在两个月时间内接受两次测验,得到的分数大致相等,那么试题的信度就越高;如果一次得580分,另一次得380分,那么试题的信度就不高了.对智力测验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如果某人在一个月内两次接受同一智力测验,得分相等或大致相等,那么该项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如果两次得分悬殊很大,测验的信度就很低了.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例如,高考的入学测验是为了测量学生的成就水平.如果一个学生高考时得了高分,入学后他的成绩也好,而另一个学生得了低分,入学后的成绩也低些.这说明高考试题具有较好的行为预测作用,它的效度高.否则,它的效度就是低的.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对智力或性格的了解越深入,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越完善.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只有按科学程序严谨地编制出来的心理量表,才可能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
  3.测验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测验法的优点是:①测验法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测验法是以量表方式进行研究的,这些量表在编制时一般都经过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程序,由于这些标准化的过程,编制出来的测验量表相对于问卷法中的问卷来说,结构上更为科学合理,结果上更为准确有效.②测验法是一种定量化程度很高的方法,施测容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测验法的定量化水平很高,问题和答案都是以封闭式方式给出的,因此在施测过程中,主试很容易控制整个施测过程,减少被试在回答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数据资料.另外结果处理也十分方便,有很多测验可以直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结果处理,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③测验法有设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一般的测验在编制过程中即已建立了常模,那么在进行某一项具体研究时,就可以通过将测验所取得的数据资料直接与常模进行比较,达到对比的目的.④测验法是一方便省力的方法.无论是观察法、问卷法还是访谈法,在进行每一次具体的研究时,都必须事先设计一份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观察记录表、问卷等等,离开了这些,整个研究工作就难以进行.而测验法则不同,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在目前众多的、已标准化或修订过的测验量表中加以选择,而不用自己去编制,在这一点测验法的优点是其他方法所难以比拟的.
  测验法的不足之处是:①测验是一种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要测量的心理.如果行为样本未选准,项目所引起的反应就难以推断所要测量的心理.②测验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③测验法对施测者要求较高.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测验技能,熟悉测验手册的各种要求.④测验法难以进行定性的分析.通常,无论对于能力测验还是人格测验,其结果的分析大多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者较难对其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因此结果多在静止的表面水平上描述和解释.⑤测验法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使用灵活性差.任何一项测查总是测量被试某一方面特质的,其题目固定,研究者不能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随意增删,而必须按其要求严格地进行.此外,测验成绩只表明“结果”,不能反映过程.
  (四)调查法
  1.调查法的概念及特点.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被问问题的人称为调查的回答者.调查法通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也可以用调查法.
  调查法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调查法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现象或行为很难或无法由研究者在短时间内直接感知,如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学习动机、内心体验等.因此需要采用调查法,向家长、教师或学生间接了解,收集有关资料.第二,调查法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而不像实验法那样,主动操纵、控制或改变情景和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或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调查法基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第四,调查法涉及的范围广,搜集资料速度快.在心理学研究中,复杂或简单的现象和行为都可以使用它.第五,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2.调查法的具体方式.(1)谈话法,也称访谈调查法.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借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可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还可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要使谈话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坦诚、信任的良好气氛.其次,调查者应该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保持一致,以便对记录的资料进行客观的分析处理.谈话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说明谈话目的,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研究者还可以控制谈话过程,通过补充提问、临时提问来多方面了解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水平.谈话的缺点是:在一定时间内谈话对象只能限于少数人,如果要收集较多对象的情况比较费时间,而且费用高;研究者的言行不当或被调查者的某种心态都会影响回答的真实性,所以不能只凭谈话获得的数据就轻易下结论.谈话所得的资料应该与其他研究方法所得到的资料进行互相补充和验证,以便作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2)问卷法.这是一种间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所要搜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应回答的问题,控制被试回答的范围或将答案框定在卷面上,要求被试任择其一作答,然后对回答结果再进行分析研究.问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由于问卷的内容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的,因此,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资料.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发出去的问卷回收率比较低时,就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各种原因,有些被试在某些问题上不一定能够如实回答问题,这就会影响问卷的可信度.因此,就科学的研究方法而言,问卷不是一种很严密的方法,但作为对问题的初步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使用问卷法时,通常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这样可以补充和检验.
  (3)活动产品分析法.这是指通过分析活动产品如日记、信件、自传、文稿、著作、绘画、模型和其他创制作品等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如通过对鲁迅的杂文和其他作品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不仅研究活动的产品,而且还要分析产品创作的过程,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心理特点表现得更充分.需要说明的是,活动产品与心理特点之问的关系并不简单,需要长期地、多方面地分析了解.
  比如教师可以经常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周记、试卷、绘画、制作等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心理特点.甚至从学生作业本的封面上的整洁程度、班级和姓名的书写方式,以及封面装饰等方面,都可以细微地观察到学生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的某些表现.这种方法如同其他方法配合运用,则更具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
  1.个案研究法的概念.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它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也可以对一个人某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或对某几个人同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如搜集一个人的家庭情况、社会地位、教育影响、职业经历、作业成就和智力表现等有关的现实和历史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他的心理活动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原因,或验证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个案法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个案研究法的优点:第一,由于是个别地研究一个或几个对象,便于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第二,在个案追踪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结合其他方法(如实验、问卷等),可以考察人的行为发展的过程,探讨发展阶段的过渡及其发展与环境教育因素的关系.其不足之处是:第一,由于个案研究的是个别对象,所获结果缺乏代表性,即使是多个个案材料,要用以说明总体时也需要特别慎重.第二,有些个案研究,由于对象有特殊性,往往缺乏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性,因此,在进行个案研究时尽可能要找到正常值的参照标准.第三,个案法一般是对个别对象进行非控制性观察,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粗略的、描述性的.因此,在个案研究中,应根据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收集数据,使研究结果更精确、客观,保证较好的科学性.以上介绍了心理学中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由于人的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在实际研究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使之相互补充和验证,使研究结果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和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备下列条件:①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②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贯彻客观性原则要求做到,第一,对考察和研究的心理现象,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做主观猜测,不加轻率臆断;第二,对心理活动的分析,不要只停留在外部或表面上,要善于洞察其内在原因和规律;第三,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结果和结论,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什么问题,不要任意夸大和滥用.
  2.发展性原则.人的心理的发展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心理学研究遵循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时,不仅要求阐明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求阐明那些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后者对于研究学生的个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新的心理品质的出现展示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特点.
  3.系统性原则.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或现象运动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上的运用.系统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整体的动力系统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应把任何心理现象看做是孤立的、静止的非系统状态.
  4.教育性原则.这是指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伤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设计研究时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被试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被试的心理发展、有利于教育这一重要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更应注意,因为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成熟之中.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人格的某些特点.又如,观察婴儿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按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观察者在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此外,还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近20年内,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l~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心理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借助于录音录像系统观察儿童,对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2.应用观察法应遵循的原则.观察是一项专门的技术,应用观察法时必须遵循下面的一些规则:①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有明确的界定.②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偶然的.可采用时间取样的方式进行观察,即在不同的时间内,每次以比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进行多次重复观察.③观察时必须随时做记录.不能用推测与描述来代替事实.④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况下进行观察.
  3.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到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在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其他方法难于取代.
  观察法的不足之处是:①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②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法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④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⑤观察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由观察发现的问题还需要其他研究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实验法
  1.实验法的概念.实验法是指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也叫独立变量,是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景和实验情景,它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如,反应时实验中不同的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不同的识记条件等.另一个是因变量,它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或变化结果,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被试的各种反应的变化,如,反应时的长短、记忆的效果等.第三个是无关变量,是指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被试的个别差异、被试对实验结果的期待及实验者的偏好等.拿反应时的实验来说,被试的性别、疲劳程度、饥渴状态、气质和性格的特点、对实验的态度,都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为了确定照明条件与反应时的因果关系,设法控制这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在有些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它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
  一般来说,实验者对研究主题有一个预期的结果,按照这个预期的结果作出假设,再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条件控制,通过这样的控制或改变了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过程,就可得到或证实在这样的条件控制下对所引起的心理现象的影响或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实验者想要了解学习与遗忘的关系问题,于是做出假设:学习后搁置的时间越长,遗忘的量越大.根据这个假设,实验者人为地给不同组的被试者安排相同的学习材料,要求不同组被试者在学习后不同的时间间隔后回忆(再现)原学习材料.回忆数量在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即表明学习后间隔时间的长短与遗忘之间的规律性.从而揭示学习后在多少时间之内复习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组被试者进行回忆的间隔时间是设计中确定的,是自变量;不同组被试者所显示的不同的回忆量为因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显示为证实假设或否定假设.而不同组被试者的年龄、年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为无关变量,均需予以控制.
  2.实验法的特点.实验法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实验中主试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必消极的等待它们的自然出现.第二,实验者可以在实验中消除或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自变量按研究者的计划改变,从而考察因变量的变化,这样,可以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由于实验法可以反复验证,所以,它能揭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3.实验法的种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心理学的许多问题均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尤其对认知过程和生理机制的研究,通过严格控制的条件,可以获得精确的数据,分析出确切的结果.例如,当我们需要知道室内光亮度对学生视觉阅读效果有什么影响时,即可选择正常同等视度的若干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下,一面控制室内光亮度的不同变化(自变量),一面测量被试在不同亮度下阅读的速度(因变量),然后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加以处理和分析,即可得到某种光亮度对视觉阅读最适宜的实验结果.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由于实验常常需用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录音、录像设备、电生理记录设备、视听检测设备、电子计算机等仪器的自动控制和自动记录,使得实验中各种因素控制严格,实验结果客观可靠,能够精确的测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还不能对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性格进行有效的研究.此外,研究情境的人为因素较大,往往离实际情况较远,所以,影响了研究结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生态效度不够.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而且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例如,研究评价(表扬或批评)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问题,即可以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如有一实验,选择100名条件相当的学生做被试,把他们随机分成四个不同评价性质的等组.然后令所有被试做算术加法练习5天,每天练习15分钟,在评定时,表扬组只给予正确评价,批评组只给予批评,忽视组只可以间接了解评价,控制组则不给予了解任何评价.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发现表扬组最好,批评组次之,控制组最差.这说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扬和批评都是必要的,而应以表扬为主,不做任何评价反而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实验者可利用实际的生活情景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被试处于自然状态,所得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践.自然实验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的明显的人为因素.它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情景不易控制,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
  (三)测验法
  1.测验法的概念.测验法是指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而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心理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等等.心理测验的标准化是指心理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且要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及常模资料.心理测验的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测和评定过程,它包括了全过程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具体体现在运用标准化的测验材料、统一指导语、统一时限、统一评分和建立常模等方面.标准化心理测验的编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确定测验目的和对象、制订编题计划、编辑题目、题目的试测与分析、合成测验、将测验标准化、对测验进行鉴定和编写测验说明书等.
  2.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以高考的入学测验为例,如果一个考生在两个月时间内接受两次测验,得到的分数大致相等,那么试题的信度就越高;如果一次得580分,另一次得380分,那么试题的信度就不高了.对智力测验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如果某人在一个月内两次接受同一智力测验,得分相等或大致相等,那么该项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如果两次得分悬殊很大,测验的信度就很低了.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例如,高考的入学测验是为了测量学生的成就水平.如果一个学生高考时得了高分,入学后他的成绩也好,而另一个学生得了低分,入学后的成绩也低些.这说明高考试题具有较好的行为预测作用,它的效度高.否则,它的效度就是低的.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对智力或性格的了解越深入,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越完善.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只有按科学程序严谨地编制出来的心理量表,才可能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
  3.测验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测验法的优点是:①测验法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测验法是以量表方式进行研究的,这些量表在编制时一般都经过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程序,由于这些标准化的过程,编制出来的测验量表相对于问卷法中的问卷来说,结构上更为科学合理,结果上更为准确有效.②测验法是一种定量化程度很高的方法,施测容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测验法的定量化水平很高,问题和答案都是以封闭式方式给出的,因此在施测过程中,主试很容易控制整个施测过程,减少被试在回答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数据资料.另外结果处理也十分方便,有很多测验可以直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结果处理,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③测验法有设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一般的测验在编制过程中即已建立了常模,那么在进行某一项具体研究时,就可以通过将测验所取得的数据资料直接与常模进行比较,达到对比的目的.④测验法是一方便省力的方法.无论是观察法、问卷法还是访谈法,在进行每一次具体的研究时,都必须事先设计一份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观察记录表、问卷等等,离开了这些,整个研究工作就难以进行.而测验法则不同,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在目前众多的、已标准化或修订过的测验量表中加以选择,而不用自己去编制,在这一点测验法的优点是其他方法所难以比拟的.
  测验法的不足之处是:①测验是一种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要测量的心理.如果行为样本未选准,项目所引起的反应就难以推断所要测量的心理.②测验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③测验法对施测者要求较高.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测验技能,熟悉测验手册的各种要求.④测验法难以进行定性的分析.通常,无论对于能力测验还是人格测验,其结果的分析大多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者较难对其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因此结果多在静止的表面水平上描述和解释.⑤测验法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使用灵活性差.任何一项测查总是测量被试某一方面特质的,其题目固定,研究者不能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随意增删,而必须按其要求严格地进行.此外,测验成绩只表明“结果”,不能反映过程.
  (四)调查法
  1.调查法的概念及特点.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被问问题的人称为调查的回答者.调查法通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也可以用调查法.
  调查法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调查法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现象或行为很难或无法由研究者在短时间内直接感知,如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学习动机、内心体验等.因此需要采用调查法,向家长、教师或学生间接了解,收集有关资料.第二,调查法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而不像实验法那样,主动操纵、控制或改变情景和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或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调查法基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第四,调查法涉及的范围广,搜集资料速度快.在心理学研究中,复杂或简单的现象和行为都可以使用它.第五,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2.调查法的具体方式.(1)谈话法,也称访谈调查法.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借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可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还可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要使谈话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坦诚、信任的良好气氛.其次,调查者应该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保持一致,以便对记录的资料进行客观的分析处理.谈话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说明谈话目的,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研究者还可以控制谈话过程,通过补充提问、临时提问来多方面了解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水平.谈话的缺点是:在一定时间内谈话对象只能限于少数人,如果要收集较多对象的情况比较费时间,而且费用高;研究者的言行不当或被调查者的某种心态都会影响回答的真实性,所以不能只凭谈话获得的数据就轻易下结论.谈话所得的资料应该与其他研究方法所得到的资料进行互相补充和验证,以便作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2)问卷法.这是一种间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所要搜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应回答的问题,控制被试回答的范围或将答案框定在卷面上,要求被试任择其一作答,然后对回答结果再进行分析研究.问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由于问卷的内容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的,因此,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资料.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发出去的问卷回收率比较低时,就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各种原因,有些被试在某些问题上不一定能够如实回答问题,这就会影响问卷的可信度.因此,就科学的研究方法而言,问卷不是一种很严密的方法,但作为对问题的初步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使用问卷法时,通常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这样可以补充和检验.
  (3)活动产品分析法.这是指通过分析活动产品如日记、信件、自传、文稿、著作、绘画、模型和其他创制作品等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如通过对鲁迅的杂文和其他作品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不仅研究活动的产品,而且还要分析产品创作的过程,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心理特点表现得更充分.需要说明的是,活动产品与心理特点之问的关系并不简单,需要长期地、多方面地分析了解.
  比如教师可以经常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周记、试卷、绘画、制作等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心理特点.甚至从学生作业本的封面上的整洁程度、班级和姓名的书写方式,以及封面装饰等方面,都可以细微地观察到学生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的某些表现.这种方法如同其他方法配合运用,则更具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
  1.个案研究法的概念.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它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也可以对一个人某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或对某几个人同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如搜集一个人的家庭情况、社会地位、教育影响、职业经历、作业成就和智力表现等有关的现实和历史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他的心理活动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原因,或验证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个案法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个案研究法的优点:第一,由于是个别地研究一个或几个对象,便于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第二,在个案追踪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结合其他方法(如实验、问卷等),可以考察人的行为发展的过程,探讨发展阶段的过渡及其发展与环境教育因素的关系.其不足之处是:第一,由于个案研究的是个别对象,所获结果缺乏代表性,即使是多个个案材料,要用以说明总体时也需要特别慎重.第二,有些个案研究,由于对象有特殊性,往往缺乏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性,因此,在进行个案研究时尽可能要找到正常值的参照标准.第三,个案法一般是对个别对象进行非控制性观察,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粗略的、描述性的.因此,在个案研究中,应根据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收集数据,使研究结果更精确、客观,保证较好的科学性.以上介绍了心理学中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由于人的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在实际研究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使之相互补充和验证,使研究结果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
相关标签: 教育 心理学 研究法 研究 适用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