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也可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的说明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说明是解说事物,剖释整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层次便不同.说明实体事物时,一般要注意空间的位置;说明抽象事理时,重在阐释概念、特点、来源、结构、种类、异同、比较、联系和功能等.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道:“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 400只蚊子.”2 400只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要大许多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差错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据统计,蜻蜓一小时可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吃100只,一天24小时,当然要吃2 400只了.作者的乘法计算是无误的,却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这就闹出了笑话.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分析说明文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说明的顺序
1、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2、弄清顺序的意义.
说明的方法
1、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包括作解释)、引资料、列图表等等.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说明文的要求.
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来源:《新闻晚报》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
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
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在各地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点主要是:
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
2.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
3.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中心词、关键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从表意、结构方面分析);
5.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准确地对词语的修饰、限制作用进行评析.
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口知识概说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口复习指路
一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 、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
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
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又古今贯通、脉络清
楚地从总体上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历史.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层进”式结构,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及其表现手段,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全文三段,第一段展示现象,引出话题:强调只有人类会说话,这是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
标志.第二段分析现象,揭示本质:阐述人类有声语言两个“变化无穷”的特点,突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第三段由果推因,深入剖析:点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显示人类有声语言的巨大作用.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也可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的说明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说明是解说事物,剖释整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层次便不同.说明实体事物时,一般要注意空间的位置;说明抽象事理时,重在阐释概念、特点、来源、结构、种类、异同、比较、联系和功能等.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道:“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 400只蚊子.”2 400只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要大许多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差错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据统计,蜻蜓一小时可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吃100只,一天24小时,当然要吃2 400只了.作者的乘法计算是无误的,却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这就闹出了笑话.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分析说明文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说明的顺序
1、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2、弄清顺序的意义.
说明的方法
1、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包括作解释)、引资料、列图表等等.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说明文的要求.
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来源:《新闻晚报》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怎样阅读分析说明文?
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第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
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在各地中考中,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点主要是:
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
2.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
3.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中心词、关键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从表意、结构方面分析);
5.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准确地对词语的修饰、限制作用进行评析.
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口知识概说
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口复习指路
一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 、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
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
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抓住书籍演变的关键因素,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说明了各个发展阶段书籍的具体特点及演变的作用,又古今贯通、脉络清
楚地从总体上说明了书籍演变的历史.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层进”式结构,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及其表现手段,说明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全文三段,第一段展示现象,引出话题:强调只有人类会说话,这是人类区别于别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
标志.第二段分析现象,揭示本质:阐述人类有声语言两个“变化无穷”的特点,突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第三段由果推因,深入剖析:点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显示人类有声语言的巨大作用.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