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题。燕 子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

2019-05-0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题。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朦胧的欢喜___
朦胧的悲伤___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
优质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即可.
文章写了两个美丽的错误,一个是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另一个是“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而文章的主题是为了表达“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对家乡的思念.所以这些错误的美丽就在于它们给了“我们”安慰,排解了“我们”的乡愁.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文章标题分析即可.
内容上,文章一开始记叙父亲把“长亭外”听成“长城外”,体现父亲对家乡的思念,而标题中的燕子,又是“我”对乌秋的误认,两件事情性质相同,都表达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用有关《送别》的事情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燕子的事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要求和文章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朦胧”指的是因为时间久远,所以感觉有一些不真切,某些情绪只是轻柔地萦绕在心间.黑色的小鸟给作者带来了许多情感和思绪.作者从没有见过燕子,只是外婆的歌谣常常唱到它,在南国偶遇这种与之形似的小鸟,就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团聚的快乐回忆,但这种快乐回忆是温馨而遥远的,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朦胧的欢喜”;作者想到故乡和亲人团聚的情景,但自己却又无法回到故乡,孤寂和伤感便涌上心头,且无处排解,只能寄托在燕子身上,但这种乡愁并不是痛彻心扉的,这就是所谓的“朦胧的悲伤”.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②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明确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分析即可.
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反问句将“乌秋”认作故乡的“燕子”,不仅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也表明自己惊喜异常以及错认燕子的原因,即“我”从来没有见过燕子,只在书里看过、在外婆的歌里听到过燕子.从而体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而连用三个反问句,亦使语气更加强烈,让读者印象深刻.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再结合全文加以分析即可.
文中写“我”错将“乌秋”认作“燕子”,在心理上借燕子弥补了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但在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却感到非常失望,所以作者认为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以此来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渴望.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3)①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②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4)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即可.
文章写了两个美丽的错误,一个是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另一个是“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而文章的主题是为了表达“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对家乡的思念.所以这些错误的美丽就在于它们给了“我们”安慰,排解了“我们”的乡愁.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文章标题分析即可.
内容上,文章一开始记叙父亲把“长亭外”听成“长城外”,体现父亲对家乡的思念,而标题中的燕子,又是“我”对乌秋的误认,两件事情性质相同,都表达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用有关《送别》的事情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燕子的事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要求和文章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朦胧”指的是因为时间久远,所以感觉有一些不真切,某些情绪只是轻柔地萦绕在心间.黑色的小鸟给作者带来了许多情感和思绪.作者从没有见过燕子,只是外婆的歌谣常常唱到它,在南国偶遇这种与之形似的小鸟,就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团聚的快乐回忆,但这种快乐回忆是温馨而遥远的,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朦胧的欢喜”;作者想到故乡和亲人团聚的情景,但自己却又无法回到故乡,孤寂和伤感便涌上心头,且无处排解,只能寄托在燕子身上,但这种乡愁并不是痛彻心扉的,这就是所谓的“朦胧的悲伤”.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②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明确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分析即可.
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反问句将“乌秋”认作故乡的“燕子”,不仅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也表明自己惊喜异常以及错认燕子的原因,即“我”从来没有见过燕子,只在书里看过、在外婆的歌里听到过燕子.从而体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而连用三个反问句,亦使语气更加强烈,让读者印象深刻.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再结合全文加以分析即可.
文中写“我”错将“乌秋”认作“燕子”,在心理上借燕子弥补了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但在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却感到非常失望,所以作者认为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以此来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渴望.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3)①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②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4)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