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1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阿Q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负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这些表现其实就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社会中出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等方法寻求精神上的胜利。小说中,阿Q在与王胡的较量中以失败告终,心里只想着“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竟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心满意足俨如得意德回去了。
“阿Q精神胜利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及含义范围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摒弃阿Q精神
阿Q作为文学长廊里的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就其“精神胜利法”而言,便揭示了一种“不能正视失败,而用逃避、自我安慰的方式寻求解脱”的思想。而这种所谓的“胜利法”恰恰是我们要不得的。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失败,“常胜将军”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人也难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10个指头还不一般长。但是面对这些失败、这些缺点,我们是否要像阿Q那样,用一句“虫豸打小子”代替“老子打小子”,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姑息纵容自己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纵观历史,阿Q的这种精神在滔滔历史长河中便像上游漂下的一艘没有搁浅的船,一路漂来,影响了多少次改革和进步。清末,西方列强的侵,中国领土的割让,主权的沦丧,而封建君主们却依然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荒唐地用开偏门让外国大使入殿的所谓“羞辱”的方式以取得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当然这只能在中国历史上增添讽刺的一笔。这与阿Q叫喊着“虫豸打小子”的行为是何其相似!
今天的社会,阿Q的“精神胜利法”似乎仍在作祟,报纸隔三岔五地报道“某某是中国先发明的”。君不见,有人已考证出“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且自夸一番,想必也是顺应“足球屡战屡败”的情况而求得自我安慰的一种表现吧。然而无论文字如何渲染也抹不掉铁一样的事实。重要的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我们要正视现实,承认落后,努力地改变现实中的落后状况。只有具备这种精神,中国才有发展的希望。
在我们青年学生中,不也有某些人提倡“60分万岁”吗?考了60分便觉得比59分光荣不少,不思进取。考坏的便用诸多客观原因来搪塞自己,并以此作为心理调节的一种手段,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满足现状、止步不前的思想对于我们自身的塑造和培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阿Q的话题道不尽,但是少一个“阿Q”式的人物,中华民族就多一份奋进的血液;少一点“阿Q精神”,我们就多一份追求的渴望。让我们摒弃“阿Q精神”,正视缺点,实事求是,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简评:本文论述结构严谨,文章过渡自然。文章先解释“阿Q”的“精神胜利法”,然后联系到一般的人遇到挫折时应怎么办的问题。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再到身边,到处都充满着“阿Q式”心理,作者最后呼吁,摒弃“阿Q精神”,正视缺点。文章针对性强,也点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解析】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阿Q”这一形象代表了哪些特定的劣根性,“阿Q”突出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他夸耀过去,幻想未来,盲目的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把痛苦当成快乐,把失败说成胜利,自解自慰,求得自满自足。在写文章时,主要是写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或某些人物与“阿Q”相同或相似,这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发现。可以写小说、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和现实联系,这样才能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摒弃阿Q精神
阿Q作为文学长廊里的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就其“精神胜利法”而言,便揭示了一种“不能正视失败,而用逃避、自我安慰的方式寻求解脱”的思想。而这种所谓的“胜利法”恰恰是我们要不得的。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失败,“常胜将军”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人也难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10个指头还不一般长。但是面对这些失败、这些缺点,我们是否要像阿Q那样,用一句“虫豸打小子”代替“老子打小子”,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姑息纵容自己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纵观历史,阿Q的这种精神在滔滔历史长河中便像上游漂下的一艘没有搁浅的船,一路漂来,影响了多少次改革和进步。清末,西方列强的侵,中国领土的割让,主权的沦丧,而封建君主们却依然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荒唐地用开偏门让外国大使入殿的所谓“羞辱”的方式以取得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当然这只能在中国历史上增添讽刺的一笔。这与阿Q叫喊着“虫豸打小子”的行为是何其相似!
今天的社会,阿Q的“精神胜利法”似乎仍在作祟,报纸隔三岔五地报道“某某是中国先发明的”。君不见,有人已考证出“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且自夸一番,想必也是顺应“足球屡战屡败”的情况而求得自我安慰的一种表现吧。然而无论文字如何渲染也抹不掉铁一样的事实。重要的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我们要正视现实,承认落后,努力地改变现实中的落后状况。只有具备这种精神,中国才有发展的希望。
在我们青年学生中,不也有某些人提倡“60分万岁”吗?考了60分便觉得比59分光荣不少,不思进取。考坏的便用诸多客观原因来搪塞自己,并以此作为心理调节的一种手段,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满足现状、止步不前的思想对于我们自身的塑造和培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阿Q的话题道不尽,但是少一个“阿Q”式的人物,中华民族就多一份奋进的血液;少一点“阿Q精神”,我们就多一份追求的渴望。让我们摒弃“阿Q精神”,正视缺点,实事求是,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简评:本文论述结构严谨,文章过渡自然。文章先解释“阿Q”的“精神胜利法”,然后联系到一般的人遇到挫折时应怎么办的问题。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再到身边,到处都充满着“阿Q式”心理,作者最后呼吁,摒弃“阿Q精神”,正视缺点。文章针对性强,也点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解析】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阿Q”这一形象代表了哪些特定的劣根性,“阿Q”突出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他夸耀过去,幻想未来,盲目的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把痛苦当成快乐,把失败说成胜利,自解自慰,求得自满自足。在写文章时,主要是写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或某些人物与“阿Q”相同或相似,这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发现。可以写小说、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和现实联系,这样才能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