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2019-06-01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优质解答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尤其是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下面是我近年来在作文教学所作的有益探索,盼能起引玉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一是把握标准,不吝啬分数.作文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作文能得60分.之所以低分,主要是教师把握标准存在误区,习惯用成人文章的标准去衡量,把学生的作文当文学作品看待,把大纲中作文的总体要求最终目的作为统一标准去评价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认识,正确把握中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了本年级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好作文,就要给较高的分,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中学生.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摘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
三是表扬强化,使后进生增强信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很稚嫩、粗糙的,真正优秀的,符合文章要求的还比较少.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怕作文的心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只要作文有了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四是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学生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
一是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
二是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观察.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是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的习惯.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怎样批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批改什么.简单的批改可只提五条要求,一是格式是否正确,二是卷面是否整洁,三是是否有错别字,四是是否有有病句,五是标点符号错误.学生批改水平提高后再提五条要求,一是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二是看文章的选材,三是看文章的结构,四是看表达方式,五是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具体如何运作,每个老师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在此不再赘述.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好处,也是五条.一是能使学生不仅准确记住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是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三是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四是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五是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只要让学生先产生兴趣,再养成习惯,然后自己批改,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就会成为“小儿科”.各位同仁,不妨一试.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尤其是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下面是我近年来在作文教学所作的有益探索,盼能起引玉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一是把握标准,不吝啬分数.作文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作文能得60分.之所以低分,主要是教师把握标准存在误区,习惯用成人文章的标准去衡量,把学生的作文当文学作品看待,把大纲中作文的总体要求最终目的作为统一标准去评价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认识,正确把握中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了本年级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好作文,就要给较高的分,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中学生.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摘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
三是表扬强化,使后进生增强信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很稚嫩、粗糙的,真正优秀的,符合文章要求的还比较少.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怕作文的心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只要作文有了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四是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学生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
一是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
二是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观察.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是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的习惯.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怎样批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批改什么.简单的批改可只提五条要求,一是格式是否正确,二是卷面是否整洁,三是是否有错别字,四是是否有有病句,五是标点符号错误.学生批改水平提高后再提五条要求,一是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二是看文章的选材,三是看文章的结构,四是看表达方式,五是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具体如何运作,每个老师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在此不再赘述.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好处,也是五条.一是能使学生不仅准确记住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是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三是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四是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五是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只要让学生先产生兴趣,再养成习惯,然后自己批改,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就会成为“小儿科”.各位同仁,不妨一试.
相关标签: 作文 水平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