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 关于写月亮的古诗词有哪些

2022-12-19

关于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合集(优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合集(优选)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1.中国诗词中明月意象有哪些意义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望……
优质解答

关于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合集(优选)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合集(优选)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中国诗词中明月意象有哪些意义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2.浅谈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3.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有哪些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古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的惊叹和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

看到月亮就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主要有: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 ;恒与惜时;美的象征 。可以说月亮已经溶入古老的中国文化之中,对月的偏爱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提并论。

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共 1059篇,其中 314 篇提到月,占的比例相当大。月亮这一意象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离别等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怀怀。中国的文学艺术特征正是以意象为基础的。

一个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月正是具有这种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月意象,经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形成了我们重要的月意象传统。

普天下只有一轮明月 ,不管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 ,人们都可以对着一轮明月抒发对方的思念之情。在缺少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亲人故友的远离意味着半生乃至一生杳无音信,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隔离使他们情感上苦不堪言。

而月亮这一自然风物成为他们缓解痛苦的唯一机会,夜深人静是情思难禁的时候,而此时天空中的月亮下普照人间,甚至透过窗户,抚慰床上无眠的孤独人。

于是相隔关山万重,共对一轮明月就成了表白心迹的重要场景。此时的月亮像一面镜子,亲人们可以在两地共对一面镜子合影;此时月亮像通讯卫星,月光像电波,它可以将美好的祝愿捎给世界另一面的挚友亲朋。

扩展资料:

古诗词中的意象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代表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积极向上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 ,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4.哪位知道月亮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与意象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赋予各种神奇的传说,而吟咏月亮的诗词,更是俯首可拾。

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许多诗人借月状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这类“带月”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脍炙人口,妇孺能咏。 托月寄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古代交通闭塞,通讯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亲人团聚不易,逢年过节,家人常有“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隔,因而王维重阳登高便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 中秋月夜,游子怀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这类诗词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

“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

李白《玉阶怨》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通首无一“怨”字,但闺妇满腹怨情却倾注在“脉脉不得语”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寻觅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许多玩月的习俗。

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闹月、阿细族的“跳月求爱”等。闽台地区除了“博饼”的独特风俗外,还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叹世路多艰,光阴易逝;或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难逢,良宵难值”的消极情绪。

李白《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意境类同,都是作者“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愤懑。 李白咏月诗撷趣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美丽的月亮是历代诗人笔下多情之物。

古人咏月诗不可胜数,而尤以李白为多,李白全集中与月有关的诗达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引人瞩目。 你看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见“月光明玉盘”;旅途伤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忆昔怀旧,“卷帷望月空长叹”;访友归途乃“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是“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志抒怀,“欲上青天览明月”;就是夜半醒来,见银辉满地,也难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一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报国不成,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见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过蜀山旧道,行路艰难,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在李白的诗中,月光是“蟾蜍”,是“顾兔”,是“玉盘”,因此常对月生情。他叹“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问“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常“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亦“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连给儿子取名也叫“明月奴”。

李白一代诗仙,咏月诗字字玑珠,本身也如皎皎明月,高悬诗坛。

5.月亮在古诗中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

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

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的

悲凉凄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以上诗句中,月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出现的,起着渲染环境、

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边塞这个空间概念由地理位置向心灵感悟的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深层的感知维度上产生共鸣。

2.月有阴晴圆缺,月携带着人类情感的基因,因而月蕴涵情感无奈的特质。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的希冀和渴盼。深挚缠绵欲见难能的无奈情感,只能化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的凄美独白,飘游在年年岁岁亘古如斯的皎洁苍穹。当然时间也会冲淡和泯灭爱情的甘甜和香醇,倍增凄凉的无奈和忧伤。“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曾经花前月下的娉婷倩影,伴随岁月蹉跎而今不知零落何处,只留下丝缕酸痛汹涌在爱情失落的天际。

3.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因而月光蕴涵时空的永恒特质。如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们在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自由,只能在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另外,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从而生发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

6.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的意象分析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是月亮成为一个女

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

女性为阴。它指向一个曾经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后来被父系氏

族社会放逐的母系社会。相对于当时那战乱频繁,礼教森严的社会,

月亮所代表的母系社会理想。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

意识和人生喟叹。

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

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

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

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

(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

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

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

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

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

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

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

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旦古一

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

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

的辩证发展。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持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

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

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相雄浑高古的审

美境界。

(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

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

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7.月亮在古典文学的意象有什么意义吗

月亮在古语中俗称太阴,月亮在中国悠久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它是美丽的象征,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们的相思,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月亮本身安宁静谧的情韵,又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皎月,同样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因此,月亮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备受文人墨客青睐。 月亮在文学中表达的意思也多种多样: 1 象征一切纯洁美好的事物 因为在古代有着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月亮在诗歌中常常有婵娟,玉兔,白玉盘等纯洁美好的象征物品,来寄托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比如在《诗经·陈风·月出》写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用月亮映衬人的美,皎洁的月光如美人的肌肤,纯洁美好。

2 思念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的月亮更是成为一种思念家乡和亲人的代表,所以身在他乡的文人墨客也常常会用月亮来代表思念之情,比如诗人李白最经典的当属:“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富有哲学意义的诗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月亮来表达一种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并且体现一种动静结合的哲学意义。

8.意象月亮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及有关诗句

最简单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 词:《兰陵王》 孤灯不如思欲绝,卷惟望月空长叹……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词:《临江仙》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

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岳飞 《满江红》 回 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

文天祥 《满江红》 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 词:《酹江月》 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孤忠耿耿。

剑铓冷侵秋月。 (南宋)黄中辅 词:《念奴娇》。

想故国,高台月照,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南宋)刘辰翁 词:《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维主?……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刘辰翁 龙虎敬,风云天。千。

9.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

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 关于写月亮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合集(优选)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诗词月亮意象的作用合集(优选)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中国诗词中明月意象有哪些意义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2.浅谈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3.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有哪些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古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的惊叹和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

看到月亮就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主要有: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 ;恒与惜时;美的象征 。可以说月亮已经溶入古老的中国文化之中,对月的偏爱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提并论。

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共 1059篇,其中 314 篇提到月,占的比例相当大。月亮这一意象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离别等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怀怀。中国的文学艺术特征正是以意象为基础的。

一个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月正是具有这种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月意象,经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形成了我们重要的月意象传统。

普天下只有一轮明月 ,不管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 ,人们都可以对着一轮明月抒发对方的思念之情。在缺少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亲人故友的远离意味着半生乃至一生杳无音信,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隔离使他们情感上苦不堪言。

而月亮这一自然风物成为他们缓解痛苦的唯一机会,夜深人静是情思难禁的时候,而此时天空中的月亮下普照人间,甚至透过窗户,抚慰床上无眠的孤独人。

于是相隔关山万重,共对一轮明月就成了表白心迹的重要场景。此时的月亮像一面镜子,亲人们可以在两地共对一面镜子合影;此时月亮像通讯卫星,月光像电波,它可以将美好的祝愿捎给世界另一面的挚友亲朋。

扩展资料:

古诗词中的意象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代表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积极向上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 ,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4.哪位知道月亮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与意象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赋予各种神奇的传说,而吟咏月亮的诗词,更是俯首可拾。

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许多诗人借月状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这类“带月”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脍炙人口,妇孺能咏。 托月寄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古代交通闭塞,通讯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亲人团聚不易,逢年过节,家人常有“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隔,因而王维重阳登高便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 中秋月夜,游子怀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这类诗词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

“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

李白《玉阶怨》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通首无一“怨”字,但闺妇满腹怨情却倾注在“脉脉不得语”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寻觅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许多玩月的习俗。

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闹月、阿细族的“跳月求爱”等。闽台地区除了“博饼”的独特风俗外,还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叹世路多艰,光阴易逝;或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难逢,良宵难值”的消极情绪。

李白《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意境类同,都是作者“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愤懑。 李白咏月诗撷趣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美丽的月亮是历代诗人笔下多情之物。

古人咏月诗不可胜数,而尤以李白为多,李白全集中与月有关的诗达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引人瞩目。 你看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见“月光明玉盘”;旅途伤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忆昔怀旧,“卷帷望月空长叹”;访友归途乃“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是“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志抒怀,“欲上青天览明月”;就是夜半醒来,见银辉满地,也难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一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报国不成,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见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过蜀山旧道,行路艰难,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在李白的诗中,月光是“蟾蜍”,是“顾兔”,是“玉盘”,因此常对月生情。他叹“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问“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常“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亦“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连给儿子取名也叫“明月奴”。

李白一代诗仙,咏月诗字字玑珠,本身也如皎皎明月,高悬诗坛。

5.月亮在古诗中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

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

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的

悲凉凄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以上诗句中,月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出现的,起着渲染环境、

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边塞这个空间概念由地理位置向心灵感悟的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深层的感知维度上产生共鸣。

2.月有阴晴圆缺,月携带着人类情感的基因,因而月蕴涵情感无奈的特质。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的希冀和渴盼。深挚缠绵欲见难能的无奈情感,只能化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的凄美独白,飘游在年年岁岁亘古如斯的皎洁苍穹。当然时间也会冲淡和泯灭爱情的甘甜和香醇,倍增凄凉的无奈和忧伤。“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曾经花前月下的娉婷倩影,伴随岁月蹉跎而今不知零落何处,只留下丝缕酸痛汹涌在爱情失落的天际。

3.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因而月光蕴涵时空的永恒特质。如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们在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自由,只能在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另外,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从而生发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

6.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的意象分析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是月亮成为一个女

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

女性为阴。它指向一个曾经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后来被父系氏

族社会放逐的母系社会。相对于当时那战乱频繁,礼教森严的社会,

月亮所代表的母系社会理想。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

意识和人生喟叹。

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

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

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

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

(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

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

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

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

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

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

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

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旦古一

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

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

的辩证发展。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持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

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

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相雄浑高古的审

美境界。

(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

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

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7.月亮在古典文学的意象有什么意义吗

月亮在古语中俗称太阴,月亮在中国悠久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它是美丽的象征,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们的相思,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月亮本身安宁静谧的情韵,又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皎月,同样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因此,月亮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备受文人墨客青睐。 月亮在文学中表达的意思也多种多样: 1 象征一切纯洁美好的事物 因为在古代有着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月亮在诗歌中常常有婵娟,玉兔,白玉盘等纯洁美好的象征物品,来寄托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比如在《诗经·陈风·月出》写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用月亮映衬人的美,皎洁的月光如美人的肌肤,纯洁美好。

2 思念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的月亮更是成为一种思念家乡和亲人的代表,所以身在他乡的文人墨客也常常会用月亮来代表思念之情,比如诗人李白最经典的当属:“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富有哲学意义的诗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月亮来表达一种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并且体现一种动静结合的哲学意义。

8.意象月亮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及有关诗句

最简单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 词:《兰陵王》 孤灯不如思欲绝,卷惟望月空长叹……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词:《临江仙》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

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岳飞 《满江红》 回 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

文天祥 《满江红》 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 词:《酹江月》 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孤忠耿耿。

剑铓冷侵秋月。 (南宋)黄中辅 词:《念奴娇》。

想故国,高台月照,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南宋)刘辰翁 词:《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维主?……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刘辰翁 龙虎敬,风云天。千。

9.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

相关标签: 古诗词 月亮 意象 作用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