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7
关于朗诵古诗词镇刘景文合集(实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朗诵古诗词镇刘景文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赠刘景文古诗朗诵带拼音1、赠刘景文 宋 苏轼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yì 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 jì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zùn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2.古诗词朗诵《过零丁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3.赋刘景文这道古诗《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4.古诗赠刘景文的诗意赠刘景文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擎:举,向上托.所以“擎雨盖”是形容荷叶亭亭玉立,如伞般.这首诗叫《赠刘景文》,这个“君”当然是指刘景文了.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象.“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古诗《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1、《夜书所见》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2、《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作者介绍:
1、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
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叶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
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6.刘景文有哪些古诗一、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宋] 黄庭坚
系匏两相忆,极目十余城。
积潦干斗极,山河皆夜明。
白璧按剑起,朱弦流水声。
乖逢四时尔,木石了无情。
三、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
[宋] 李曾伯
多谢孀娥得得来,肯陪绿鬓映黄台。
剪成绛蜡灯间艳,移向青油幕底栽。
万目竞拼通夕看,两眉赢得片时开。
祗怜人亦牵丝戏,任向当场弄几囘。
四、同刘景文登大安阁
[宋] 晁补之
刘侯先将军,忠义当代显。
喑恶指戎虏,却走自相践。
西坡坐首鼠,势蹙不得免。
天怜壮士穷,有子如此鲜。
清时铸农器,文字正须勉。
行吟畔牢愁,愤悱亦足遣。
时来蹑云梯,仰视天宇展。
下俯河两涯,牛马细不辨。
达生匪行怪,未用惊邑犬。
官闲尚数临,泑泽要清浅。
7.古诗两首刘景文,山行好词好句《赠刘景文》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前言】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注释】 ⑴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⑵已无:已经没有办法,没有能力。 ⑶擎:举,向上托。
⑷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⑸菊残:菊花凋谢。
⑹犹:仍然。 ⑺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⑻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⑼须记:一定要记住。
⑽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第一句写枯荷。
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
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
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
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8.古诗《赠刘景文》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关于朗诵古诗词镇刘景文合集(实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朗诵古诗词镇刘景文合集(实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赠刘景文古诗朗诵带拼音1、赠刘景文 宋 苏轼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yì 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 jì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zùn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2.古诗词朗诵《过零丁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3.赋刘景文这道古诗《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4.古诗赠刘景文的诗意赠刘景文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擎:举,向上托.所以“擎雨盖”是形容荷叶亭亭玉立,如伞般.这首诗叫《赠刘景文》,这个“君”当然是指刘景文了.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象.“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古诗《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1、《夜书所见》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2、《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作者介绍:
1、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
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叶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
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6.刘景文有哪些古诗一、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宋] 黄庭坚
系匏两相忆,极目十余城。
积潦干斗极,山河皆夜明。
白璧按剑起,朱弦流水声。
乖逢四时尔,木石了无情。
三、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
[宋] 李曾伯
多谢孀娥得得来,肯陪绿鬓映黄台。
剪成绛蜡灯间艳,移向青油幕底栽。
万目竞拼通夕看,两眉赢得片时开。
祗怜人亦牵丝戏,任向当场弄几囘。
四、同刘景文登大安阁
[宋] 晁补之
刘侯先将军,忠义当代显。
喑恶指戎虏,却走自相践。
西坡坐首鼠,势蹙不得免。
天怜壮士穷,有子如此鲜。
清时铸农器,文字正须勉。
行吟畔牢愁,愤悱亦足遣。
时来蹑云梯,仰视天宇展。
下俯河两涯,牛马细不辨。
达生匪行怪,未用惊邑犬。
官闲尚数临,泑泽要清浅。
7.古诗两首刘景文,山行好词好句《赠刘景文》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前言】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注释】 ⑴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⑵已无:已经没有办法,没有能力。 ⑶擎:举,向上托。
⑷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⑸菊残:菊花凋谢。
⑹犹:仍然。 ⑺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⑻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⑼须记:一定要记住。
⑽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第一句写枯荷。
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
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
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
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8.古诗《赠刘景文》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