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一词对宋代词史的深远影响,虽然在他生前已有所显现,但更主要的还是在他身后发生的.有这样几个重要的创作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出现了大量的中秋词和咏月词.据笔者检索统计,与苏轼同时和之后的词人,在《水调歌头》的词序中明确标明咏“中秋”的就有30首,词中咏及“中秋”的也有35首之多,至于词中咏及“月”的意象的词作则更是多达316首,显现出一大批的词人在创作题材的取舍上对东坡中秋词的模拟与继承.(二)和韵词.据笔者检索统计,在词序中标明“用东坡中秋韵”、“用坡仙韵”的《水调歌头》有3首,即仲并的“华栋一何丽”、辛弃疾的“我志在寥阔”、李曾伯的“万里净无翳”3首,另有刘一止的“缥缈青溪畔”1首,虽无题序,但亦为和东坡韵之作.此外还有不少作品虽非严格的和韵、次韵之作,但也多取东坡词中的韵字或同部韵字来叶韵,显然都是东坡中秋词影响下的产物.(三)模仿东坡词的句法.元李治对此现象已有揭示云:“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用坡语也.近世闲闲老亦云:‘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15)这种句式句法的模仿,在其他词人的创作中也时有表现,可见东坡中秋词的影响真可谓无处不在.
综上所述,苏轼对《水调歌头》一调的运用虽非首唱,但也堪称是引领风气之先的人物,尤其重要的是他为这一宋词长调“金曲”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开拓创新,树立了艺术典范,因此他不仅得到宋代词人的推崇与继承,而且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与认同.如明杨慎赞曰:“此等词翩翩羽化而仙,岂是烟火人道得只字!中秋词,古今绝唱!”(16)近人王国维亦评曰:“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皆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17)这些赞誉之辞,苏轼当受之无愧.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一词对宋代词史的深远影响,虽然在他生前已有所显现,但更主要的还是在他身后发生的.有这样几个重要的创作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出现了大量的中秋词和咏月词.据笔者检索统计,与苏轼同时和之后的词人,在《水调歌头》的词序中明确标明咏“中秋”的就有30首,词中咏及“中秋”的也有35首之多,至于词中咏及“月”的意象的词作则更是多达316首,显现出一大批的词人在创作题材的取舍上对东坡中秋词的模拟与继承.(二)和韵词.据笔者检索统计,在词序中标明“用东坡中秋韵”、“用坡仙韵”的《水调歌头》有3首,即仲并的“华栋一何丽”、辛弃疾的“我志在寥阔”、李曾伯的“万里净无翳”3首,另有刘一止的“缥缈青溪畔”1首,虽无题序,但亦为和东坡韵之作.此外还有不少作品虽非严格的和韵、次韵之作,但也多取东坡词中的韵字或同部韵字来叶韵,显然都是东坡中秋词影响下的产物.(三)模仿东坡词的句法.元李治对此现象已有揭示云:“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用坡语也.近世闲闲老亦云:‘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15)这种句式句法的模仿,在其他词人的创作中也时有表现,可见东坡中秋词的影响真可谓无处不在.
综上所述,苏轼对《水调歌头》一调的运用虽非首唱,但也堪称是引领风气之先的人物,尤其重要的是他为这一宋词长调“金曲”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开拓创新,树立了艺术典范,因此他不仅得到宋代词人的推崇与继承,而且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与认同.如明杨慎赞曰:“此等词翩翩羽化而仙,岂是烟火人道得只字!中秋词,古今绝唱!”(16)近人王国维亦评曰:“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皆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17)这些赞誉之辞,苏轼当受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