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字起源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

2019-05-0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字起源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以下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3.这些图形必须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光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派生出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同。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1.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方面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

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

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

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

2.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图画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3.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方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

[  ]

A.图画文字

B.图形文字

C.笔画化文字

D.笔画化图形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图画要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最后一节画线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节选的文字说明的重点是语言的产生,其中还顾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优质解答
答案:D;D;C;B
答案:D;D;C;B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