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思品课故事我要在思品课上讲故事...希望大家给我推荐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要容易背的.篇幅不要太短...

2019-04-21

思品课故事
我要在思品课上讲故事...希望大家给我推荐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
要容易背的.篇幅不要太短...
优质解答
讲刻苦的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讲孝顺的故事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讲刻苦的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讲孝顺的故事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