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
到清代,一方面世人仍坚持“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两种认识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前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根据是什么?在历史上有何影响?后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
①本质区别:前一种观点是传统的以农为本思想,后一种观点是重视工商业的思想。 ②前一种观点的历史过程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它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也一贯强调以农为本的思想,把商人斥为小人。这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始终占统治地位,它使封建经济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一般只呈现出破坏--恢复--发展到再破坏--再恢复--再发展的循环状态。即使到明朝中后朝,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江南部分地区出现了很微弱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在封建制度重压下,没能发展为资本主义,无法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到明朝中后期,毕竟封建制度已开始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出现了活跃的景象,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并在清代继续缓慢发展。这种经济的新现象,一定会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有所反映,所以,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极少数人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新观点。这种强调重视工商业的思想,是封建社会后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利于反封建斗争,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
①本质区别:前一种观点是传统的以农为本思想,后一种观点是重视工商业的思想。 ②前一种观点的历史过程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它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也一贯强调以农为本的思想,把商人斥为小人。这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始终占统治地位,它使封建经济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一般只呈现出破坏--恢复--发展到再破坏--再恢复--再发展的循环状态。即使到明朝中后朝,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江南部分地区出现了很微弱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在封建制度重压下,没能发展为资本主义,无法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到明朝中后期,毕竟封建制度已开始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出现了活跃的景象,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并在清代继续缓慢发展。这种经济的新现象,一定会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有所反映,所以,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极少数人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新观点。这种强调重视工商业的思想,是封建社会后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利于反封建斗争,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