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中的“以”为什么作介词,

2020-01-09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中的“以”为什么作介词,
优质解答
  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成“因”,“由于”.介词位居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连词位居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介词去掉,句意难以畅通,连词去掉,句意基本不受影响.这些都是规律知识.
  可参看下面这段话,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二、突破易混虚词
  在《考试大纲》所列的18个文言虚词中,有三个虚词因其词性的灵活性和用法的沿袭性成了绝大多数考生的认知难点,它们就是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的“以”“与”“因”.复习这三个虚词必须正本清源,既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介词,什么是连词;又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介词连词所在句子的语法特征.介词位居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连词位居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介词去掉,句意难以畅通,连词去掉,句意基本不受影响.这些都是规律知识,也是判断“以”“与”“因”词性的唯一依据.不信,请看下面有关“以”的句子.
  (1)以金笼进上 介引工具 用 (2004年 浙江卷选录)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介引凭借的名义身份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介引方式 用,拿 (2006年湖南卷选录)
  (4)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介引凭借的条件 凭借(2006年安徽卷选录)
  (5)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介引原因 由于,因为(2004年江西卷选录)
  (6)汝殁以六月二日 介引时间 在
  (7)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介引对象 带领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连词,表并列,“而且”(2005年北京卷选录)
  (9)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连词,表目的,“来”(2005年浙江卷选录)
  (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连词,表修饰,“而” (2007年四川卷选录)
  (11)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连词,表原因,“因为”(2005年福建卷选录)
  (12)(以)啮人,无御之者 连词,表假设,“如果”
  (1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连词,表结果,“得以”
  (1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接因果复句,“因为”
  上述14个句子中,前7个中的“以”都是介词,去掉后句子很难读通;后7个是连词,括号中的“以”均可去掉,但句意不会有大的影响.这也是由虚词“只起衔接作用,属‘软组织’”的特性决定的.
  容易混淆的第二种情况是:极少数虚词在词性相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解释,如“何”作疑问代词,可译成“什么”,也可译成“为什么”,根据“何”在句中的位置及充当成分判断其意义是主要依据.一般来说,“何”作谓语、状语时,译为“为什么”,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和“作计何不量?”“何”作宾语、定语时,译为“什么”,如“大王来何操?”和“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等.
  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成“因”,“由于”.介词位居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连词位居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介词去掉,句意难以畅通,连词去掉,句意基本不受影响.这些都是规律知识.
  可参看下面这段话,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二、突破易混虚词
  在《考试大纲》所列的18个文言虚词中,有三个虚词因其词性的灵活性和用法的沿袭性成了绝大多数考生的认知难点,它们就是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的“以”“与”“因”.复习这三个虚词必须正本清源,既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介词,什么是连词;又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介词连词所在句子的语法特征.介词位居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连词位居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介词去掉,句意难以畅通,连词去掉,句意基本不受影响.这些都是规律知识,也是判断“以”“与”“因”词性的唯一依据.不信,请看下面有关“以”的句子.
  (1)以金笼进上 介引工具 用 (2004年 浙江卷选录)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介引凭借的名义身份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介引方式 用,拿 (2006年湖南卷选录)
  (4)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介引凭借的条件 凭借(2006年安徽卷选录)
  (5)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介引原因 由于,因为(2004年江西卷选录)
  (6)汝殁以六月二日 介引时间 在
  (7)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介引对象 带领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连词,表并列,“而且”(2005年北京卷选录)
  (9)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连词,表目的,“来”(2005年浙江卷选录)
  (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连词,表修饰,“而” (2007年四川卷选录)
  (11)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连词,表原因,“因为”(2005年福建卷选录)
  (12)(以)啮人,无御之者 连词,表假设,“如果”
  (1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连词,表结果,“得以”
  (1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接因果复句,“因为”
  上述14个句子中,前7个中的“以”都是介词,去掉后句子很难读通;后7个是连词,括号中的“以”均可去掉,但句意不会有大的影响.这也是由虚词“只起衔接作用,属‘软组织’”的特性决定的.
  容易混淆的第二种情况是:极少数虚词在词性相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解释,如“何”作疑问代词,可译成“什么”,也可译成“为什么”,根据“何”在句中的位置及充当成分判断其意义是主要依据.一般来说,“何”作谓语、状语时,译为“为什么”,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和“作计何不量?”“何”作宾语、定语时,译为“什么”,如“大王来何操?”和“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等.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