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求5-10个历史人物及主要事迹和 5-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

2019-04-21

求5-10个历史人物及主要事迹和 5-10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
优质解答
孔子周游列国
勾践卧薪尝胆
蔺相如完璧归赵
廉颇负荆请罪
荆轲刺秦王
百发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见外臣李克讨论治国安邦之道,文侯对李克道:“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魏国尚不够强大,想要设置国相帮我治理国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们过去的举止表现就可以确定了.看其平时喜欢亲近哪些人;富裕时能给予别人什么;显贵时能举荐什么人;处于逆境时干什么事;贫困时不要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心中就有数了.”魏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选谁为国相之事,可以确定了.” 李克告别文侯后,来到翟璜家里,翟璜问:“听说国君召见先生去选荐国相,最后选定谁做国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愤然变色说:“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为我所推荐;君王为邺城之事忧愁,我又荐举了西门豹前往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国,是我举荐了乐羊子而取胜;攻克中山之后,无人守卫,是我举荐了先生您去任职;世子缺少老师,也是我推荐了屈侯鲋.你说,哪一点我不如魏成子?”李克听后义正辞严地反问:“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你难道不是为结党营私以求做大官吗?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虽享有俸禄千种,但9/10用于为国招贤,1/10用于个人生活.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属天下奇才,君尊为师,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而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只是当臣来用.由此可见,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听了李克一席话,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两个跪拜大礼说:“翟璜实在是无知,刚才说了不少错话,愿向您学习.”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孔子周游列国
勾践卧薪尝胆
蔺相如完璧归赵
廉颇负荆请罪
荆轲刺秦王
百发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见外臣李克讨论治国安邦之道,文侯对李克道:“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魏国尚不够强大,想要设置国相帮我治理国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们过去的举止表现就可以确定了.看其平时喜欢亲近哪些人;富裕时能给予别人什么;显贵时能举荐什么人;处于逆境时干什么事;贫困时不要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心中就有数了.”魏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选谁为国相之事,可以确定了.” 李克告别文侯后,来到翟璜家里,翟璜问:“听说国君召见先生去选荐国相,最后选定谁做国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愤然变色说:“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为我所推荐;君王为邺城之事忧愁,我又荐举了西门豹前往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国,是我举荐了乐羊子而取胜;攻克中山之后,无人守卫,是我举荐了先生您去任职;世子缺少老师,也是我推荐了屈侯鲋.你说,哪一点我不如魏成子?”李克听后义正辞严地反问:“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你难道不是为结党营私以求做大官吗?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虽享有俸禄千种,但9/10用于为国招贤,1/10用于个人生活.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属天下奇才,君尊为师,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而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只是当臣来用.由此可见,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听了李克一席话,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两个跪拜大礼说:“翟璜实在是无知,刚才说了不少错话,愿向您学习.”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相关标签: 历史 人物 主要 事件 故事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