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一、《唐诗纪事》及陶岳《五代史补》卷三载:晚唐诗僧齐已作《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见后,建议改“数技”为“一枝”,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二、范仲淹写《严先生祠堂记》最后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风”字本用“德”字,经友人指点改为“风”,既与“云”、“江”、“山”、“水”相配,又含蓄不呆,又一“一字师”也.
三、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载:宋诗人杨万里谈及晋干宝,误作“于宝”,有吏在旁说:“乃‘干宝’作‘于’也.”并检字书以呈,下注晋有干宝,万里大喜说:“汝乃吾一字之师.”
四、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载:汪内相将赴临川,曾吉父以诗迎之,有“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句,韩子苍改“中”为“深”,改“里”作“冷”,吉父闻之,以子苍为“一字师”.
五、北宋阮阅《诗话总龟》载:萧楚材见张咏作“独恨太平无一事”,请改“恨”为“幸”,公曰:“真一字师.”
六、清施闰章《蠖斋诗话》:“元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烩炙于时,山东一叟鄙之,萨往问故,曰:‘此联固善,“闻”、“听”二字一合(指合掌,是诗家一忌)耳.”萨问:‘当易以何字?’叟徐曰:‘看天竺雨.’萨疑‘看’字所出,叟曰:‘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俯首,拜为一字师.”
后遂称改正他人诗文中不妥之字者为“一字师”.
七、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三年,曾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山水诗,西湖的景色,用他饱满的笔墨勾画点染,愈发美丽了.而西湖迷人的景致同样也给了诗人诸多养分,浪漫意境,勃然诗兴,助其诗愈发绚丽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就是白居易著名的,可仔细读来,你会发现有一字之差,就这一字之差,流传着一段佳话.
一次,白居易从孤山寺扶醉而归,乘着酒兴漫步白堤,堤岸两边清水如镜,仰面白云欲吻湖烟,莺燕争春栖柳掠地,不禁诗兴涌动,勃然即吟.
白居易正诗意兴浓得意之际,忽见一老婆婆拄着拐杖,蹒跚走在白堤上,白居易走上前对老婆婆说:"我刚才做了一首诗,吟给你听听,好不好"于是就把这诗吟了一遍.老婆婆听了说:"这诗好啊!只是白沙堤不只你一人喜欢,我们都爱这堤呢.你不如把"我"字改成最字吧,这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白居易一听喜出望外,连连"改得好,改得好啊"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于是乎,一首留传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应西湖美景而生,应诗人谦逊而生,应百姓众爱而生,传为美谈.
八、苏轼改诗
眉山刘微之巨,教授郡城之西寿昌院,从游至百人.苏明允命东坡兄弟师之,时尚幼,微之赋《鹭鸶》诗,末云:“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坡从旁曰:“先生诗佳矣,窃疑断章无归宿.曷若‘雪片落蒹葭’乎?”微之曰:“吾非若师也.”坡兄弟应制科,微之赠诗有曰:“惊人事业传三馆,动地文章震九州.老夫欲别无他祝,只愿双封万户侯.”自是三苏名著天下.
九、郑板桥改诗
郑板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跟老师到野外去玩.他们在小桥边,发现一具少女尸体.老师马上写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
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
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了,说:“你怎么知道这少女是16岁?肯定是风吹下小桥的呢?你看见了她的三魂七魄随波打转吗?”
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便反问道:
“依你看这诗该怎么作?”
郑板桥不假思索便把诗改了一下.
谁家女多娇,
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
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甚为折服.
十、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春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在奉诏进京的途中舟至瓜洲,夜间停泊.此时,诗人虽身在瓜洲,但心仍然依恋着江宁故居,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南宋洪迈《客斋续笔》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最初用“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一、《唐诗纪事》及陶岳《五代史补》卷三载:晚唐诗僧齐已作《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见后,建议改“数技”为“一枝”,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二、范仲淹写《严先生祠堂记》最后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风”字本用“德”字,经友人指点改为“风”,既与“云”、“江”、“山”、“水”相配,又含蓄不呆,又一“一字师”也.
三、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载:宋诗人杨万里谈及晋干宝,误作“于宝”,有吏在旁说:“乃‘干宝’作‘于’也.”并检字书以呈,下注晋有干宝,万里大喜说:“汝乃吾一字之师.”
四、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载:汪内相将赴临川,曾吉父以诗迎之,有“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句,韩子苍改“中”为“深”,改“里”作“冷”,吉父闻之,以子苍为“一字师”.
五、北宋阮阅《诗话总龟》载:萧楚材见张咏作“独恨太平无一事”,请改“恨”为“幸”,公曰:“真一字师.”
六、清施闰章《蠖斋诗话》:“元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烩炙于时,山东一叟鄙之,萨往问故,曰:‘此联固善,“闻”、“听”二字一合(指合掌,是诗家一忌)耳.”萨问:‘当易以何字?’叟徐曰:‘看天竺雨.’萨疑‘看’字所出,叟曰:‘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俯首,拜为一字师.”
后遂称改正他人诗文中不妥之字者为“一字师”.
七、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三年,曾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山水诗,西湖的景色,用他饱满的笔墨勾画点染,愈发美丽了.而西湖迷人的景致同样也给了诗人诸多养分,浪漫意境,勃然诗兴,助其诗愈发绚丽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就是白居易著名的,可仔细读来,你会发现有一字之差,就这一字之差,流传着一段佳话.
一次,白居易从孤山寺扶醉而归,乘着酒兴漫步白堤,堤岸两边清水如镜,仰面白云欲吻湖烟,莺燕争春栖柳掠地,不禁诗兴涌动,勃然即吟.
白居易正诗意兴浓得意之际,忽见一老婆婆拄着拐杖,蹒跚走在白堤上,白居易走上前对老婆婆说:"我刚才做了一首诗,吟给你听听,好不好"于是就把这诗吟了一遍.老婆婆听了说:"这诗好啊!只是白沙堤不只你一人喜欢,我们都爱这堤呢.你不如把"我"字改成最字吧,这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白居易一听喜出望外,连连"改得好,改得好啊"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于是乎,一首留传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应西湖美景而生,应诗人谦逊而生,应百姓众爱而生,传为美谈.
八、苏轼改诗
眉山刘微之巨,教授郡城之西寿昌院,从游至百人.苏明允命东坡兄弟师之,时尚幼,微之赋《鹭鸶》诗,末云:“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坡从旁曰:“先生诗佳矣,窃疑断章无归宿.曷若‘雪片落蒹葭’乎?”微之曰:“吾非若师也.”坡兄弟应制科,微之赠诗有曰:“惊人事业传三馆,动地文章震九州.老夫欲别无他祝,只愿双封万户侯.”自是三苏名著天下.
九、郑板桥改诗
郑板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跟老师到野外去玩.他们在小桥边,发现一具少女尸体.老师马上写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
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
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了,说:“你怎么知道这少女是16岁?肯定是风吹下小桥的呢?你看见了她的三魂七魄随波打转吗?”
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便反问道:
“依你看这诗该怎么作?”
郑板桥不假思索便把诗改了一下.
谁家女多娇,
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
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甚为折服.
十、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春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在奉诏进京的途中舟至瓜洲,夜间停泊.此时,诗人虽身在瓜洲,但心仍然依恋着江宁故居,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南宋洪迈《客斋续笔》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最初用“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