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
GB/T 24246-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246-2009

中文名称: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Radioactive and special nuclear material monitoring system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6-19

实施日期:2010-02-01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放射性物质 特殊 材料 监测 系统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环保、保健与安全>>13.280辐射防护

中标分类号:能源、核技术>>核仪器与核探测器>>F84辐射防护仪器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43.0

出版日期:2010-0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9-06-19

起草人:康克军、赵崑、贺宇、阮明、薛昕、张彤

起草单位: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防科技工业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辐射探测器对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进行监测的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手持式设备。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246—2009
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Radioactive and specialnuclearmaterialmonitoring systems2009-06-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免费下载标准就来唯久标准网
2010-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特点
系统概述
系统分类
技术要求
电源工作条件
总体要求
辐射兼容特性
外观与结构
性能指标
电气安全要求
电磁兼容性
环境适应性·
试验方法
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试验用仪器设备
试验源
外观与结构检查
功能试验
性能指标试验
电气安全试验
电磁兼容性试验
环境适应性试验…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判定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标志·
贮存·
双侧探测立柱系统探测区域示意图目
100000000.0
GB/T24246—2009
.000.0....:
GB/T24246—2009
行人监测系统静态探测效率
0066666080865
车辆监测系统静态探测效率
传送带式监测系统静态探测效率..
行人监测系统探测灵敏度
车辆监测系统探测灵敏度
火车监测系统探测灵敏度
传送带式监测系统探测灵敏度
监测系统在基本绝缘条件下的试验电压参考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试验用仪器设备
试验源
误报警率试验
000000
环境试验条件及方法
检验项目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克军、赵鹿、贺宇、阮明、薛昕、张。GB/T24246—2009
GB/T24246—2009
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用于对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进行监测,可单独使用在需要进行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的场所,也可作为其他检查设备(如集装箱检查系统等)的辅助监测系统,对被检物品实施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检查。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不具备对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量值进行计量的功能,不应作为计量设备使用。
放射性物质与特待殊核材料监测系统可用于海关、质检口岸、核电厂、交通运输或仓储通道、公共安全场所进出通道等需要进行放射监测的相关场所。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的技术及安全性要求旨在确保:一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产品可用性;
一产品技术性能的先进性。
1范围
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GB/T24246—2009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辐射探测器对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进行监测的系统。本标准不适用于手持式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撕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设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0780:1997,MOD)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1990,IDT)
GB/T2423.2—2008
GB/T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197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IEC60068-2-78:2001,IDT)
GB/T2423.5-1995
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IEC60068-2-27:1987,IDT)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6543-2008
GB/T 8993—1998
GB9969.1—1998
GB11806—2004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IAEANO.TS-R-1,IDT)GB/T12464—2002
GB/T13306—1991
GB/T14436—1993
普通木箱(JISZ1402:1999,NEQ)标牌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GB/T17799.2—2003
GB17799.4
1997.IDT)
3术语和定义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radioactivematerial
放射性物质
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IEC61000-6-2,1999,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GB17799.4—2001,IEC61000-6-4: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浓度和放射性总活度都超过GB11806一2004中5.1~5.2.5规定值的物质,
GB/T24246—2009
特殊核材料specialnuclearmaterialPu、\\U及浓缩铀,简称SNM,注:浓蜂轴是指\U含量高于20%的U,3.3
放射性物质与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radioactiveandspecialnuclearmaterialmonitoringsystem当射线强度大于系统所设定的报警阀值的被检物通过探测区域时,能够产生报警的系统(以下称为监测系统)。
放射性标准源standardradioactivesource性质和活度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内都是准确已知的,并有相应证书可以作为标准放射源,包括标准源和中子标准源。
放射性标准试验源
standardradioactivetestsource用于实验室测试,或易于获得也适合使用于制造厂产品评估中的放射性标准源,包括标准试验源和中子标准试验源。
特殊核材料标准试验源standardSNMtestsource其有最小发射射线强度的呈球形或立方形(具有最大的自吸收衰减)的SNM,注:由于包装和过滤装置将影扇射线强度,因此应对每个试验源的包装和过滤装量进行特别说明,此类试验源用于实验室测试,但如果合适并易于获得可以用于制造厂产品评估中。3.7
标准Pu试验谦
standardplutoniumtestsource
一个球形或立方形的Pu源,包含至少93%的\Pu,少于6.5%的\Pu和少于0.5%的杂质。注:需要至少0.08cm的幅过滤器用来减少Am的影响,3.8
标准U试验源
standard uranium test source一个球形或立方形的U源,包含至少93%的U和少于0.25%的杂质。注:采用薄型料或小于0.32cm的铝进行封装以降低封装对射线的不必要吸收,3.9
特殊核材料等效试验源alternativeSNMgamma-raytestsource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与SNM的Y射线特性类似,可以与特殊核材料标准试验源等效的放射性标准源,如\Ba。3.10
特殊核材料等效中子试验源alternativeSNMneutrontestsource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与SNM的中子特性类似,可以与特殊核材料标准试验源等效的放射性标准源,如252Cf。3.11
特殊核材料等效试验源alternativeSNMtestsourceSNM等效Y试验源(例如:1\Ba)与SNM等效中子试验源(例如:252CD)的统称。3.12
误报警率falsealarmrate
非放射性物质或非SNM引起的监测系统报警的概率。2
本底计数率backgroundcountrateGB/T24246—2009
单位时间内监测系统操测到的由宇宙射线和环境中天然放射性的存在而引起的计数,以N表示。常用计量单位为每秒计数,符号为s-。3.14
netcountrate
源计数率
单位时间内监测系统探测到的由放射性物质或特殊核材料引起的计数值,以Ns表示。3.15
grosscountrate
总计数率
单位时间内监测系统所记录下的计数值,为本底计数率和源计数率之和,以N表示,N-N十Ns。3.16
detectionprobability
探测摄率
放射性物质或SNM通过探测区域并产生报警的概率。3.17
静态探测效率
static detection efficiency
在指定位置上的单位活度或一定质量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所引起的源计数率,3.18
Y探测灵敏度
gamma-raydetection sensitivity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监测系统能够以不小于0.9的探测概率(置信度95%),检测到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的最小活度SNM标准试验源的最小质量或SNM等效试验源的最小活度。3.19
中子探测灵敏度
neutron detection sensitivity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监测系统能够以不小于0.9的探测概率(置信度95%),检测到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的最小活度、SNM标准试验源的最小质量或SNM等效试验源的最小活度。注:使用铅屏蔽容器将标准Pu试验源的辐射强度降至未屏蔽数值的1%以下。3.20
detection sensitivity
探测灵敏度
探测灵敏度与中子探测灵敏度的统称,3.21
uniformityofsensitivity
灵敏度一致性
在探测区域内,距监测系统探测面一定距离,垂直地面方向的探测灵敏度的相对变化程度,此变化程度是指各点源计数率相对于其平均值的最大变化,用百分数表示,3.22
detectionassembly
探测组件
由探测射线和(或)中子的辐射探测器及其相关功能单元组成的组件。3.23
探测立柱
detectionpillar
包含一个或多个探测组件的机械结构,3.24
探测区域
detectionzone
监测系统可以探测到放射性物质或SNM的一定空间范围。对于双侧监测系统,探测区域为对立3
GB/T24246—2009
的探测立柱之间的一定区域;对于单侧监测系统,探测区域为临近探测立柱探测面的一定区域。3.25
探测区域参考点referencepointofthedetectionzone探测区域的几何中心点。
灵敏度一致性参考线referencelineforuniformityofsensitivity在探测区域内通过探测区域城参考点且垂直于监测系统安装地面的线段,简称参考线。4总体特点
4.1系统概述
本标雅规定的监测系统用于操测在物体中含有的、集装箱或车辆中载带的或行人携带的放射性物质或SNM。当带有这些物质的被检物体或人员通过探测区域(动态模式)或者停留在探测区域内(静态模式)被系统探测到时,监测系统会发出报警。4.2系统分类
根据用途不同,监测系统可分为:a)行人监测系统;
b)车辆(含公路运输集装箱车辆)监测系统;c)火车监测系统;
d)传送带式监测系统。
5技术要求
5.1电源工作条件
交流220V(85%~110%),47Hz~51Hz。5.2总体要求
5.2.1系统配置
一个监测系统可设计成由一个数据采集分析单元连接一个或几个探测立柱的形式,每个探测立柱中可包括一个或几个探测组件;探测组件可用于探测射线,或用于探测中子,或用于探测射线和中子;探测立柱与数据采集分析单元可邻近布置或置于一定距离以外。5.2.2系统功能
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a)当监测系统触发射线报警时,应采用红光闪烁提示并伴随报警声音。当监测系统触发中子报警时,应采用蓝光闪烁提示并伴随报警声音。当监测系统触发其他报警(如系统故障、本底计数率异常等)时,应采用黄光闪烁提示并伴随报警声音。b)
监测系统应能对由具有天然放射性的物质(如钾肥或陶瓷等)引起的系统报警给出提示。c)
监测系统应能提供本地及远程报警信号。在监测系统运行时,探测立柱和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单元可在100m内分开布置。应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有权限对监测系统进行校正或对报警参数进行调整。监测系统应能独立使用,不受远程监控站的任何操作模式或故障的影响。监测系统应能实时提供系统的状态信息。监测系统应能存储和显示历史数据。监测系统应能识别被测物体的到达。对于动态模式,监测系统应具备测量被检测物体速度的功能,同时,还应具备超速报警设置和指示功能;制造厂应提供满足监测系统技术指标所需的最大通过速度;用户可以通过改变超速报警设置对最大速度设置进行调整。k)
监测系统应能提供静态测量功能。1)监测系统应易于维护,且具有故障记录和故障提示功能。5.2.3探测区域
5.2.3.1行人监测系统
GB/T24246-2009
行人监测系统应具备一个能够对行人进行监测的探测区域,此探测区域的高度至少为设备安装地面上方0m2m。对于双侧探测立柱的监测系统,探测区域位于两侧对立放置的探测立柱之间。对于单侧探测立柱的监测系统,探测区域应至少覆盖垂直探测立柱表面1m的距离。在双侧探测立柱的监测系统的性能评估测试中,探测立柱之间的距离应为1m,双侧探测立柱监测系统探测区域示意图见图1。
探测区城
探测立柱
探测区域参考点
参考线
探测立柱
注:图中1~5双销头与通道方向平行,分别通过参考线的底端、中下位置、中心、中上位置和顶端,中下位置是指底端与中心之间的中点位置;中上位置是指顶端与中心之间的中点位置。图1双侧探测立柱系统探测区域示意图5.2.3.2车辆监测系统
车辆监测系统应具备一个能够对车辆进行监测的探测区域,此探测区域至少是位于两侧对立放置的探测立柱之间、高度为设备安装地面上方0m~4.5m。两侧探测立柱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m,对于将操测组件装载在可移动设备上的监测系统(可由单侧探测立柱或双探测立柱组成),其操测区域应满足:对于单侧探测立柱的监测系统,探测区域的高度为0.5m~4.5m,垂直探测立柱表面方向应距探测立柱表面5m;对于双侧操测立柱的监测系统,操测区域的高度为0.5m~4.5m,两侧操测立柱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m。
5.2.3.3火车监测系统
火车监测系统应具备一个能够对火车进行监测的探测区域,此探测区域位于两侧对立放置的操测立柱之间、高度为0.3m~6m(自铁轨轨面起)。两侧探测立柱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m5.2.3.4传送带式监测系统
传送带式监测系统具备一个能对被检行包、物品或航空箱进行监测的探测区域。监测系统可以采5
GB/T24246—2009
用在单方向装配探测组件/探测立柱的形式,也可采用在多方向装配探测组件/探测立柱的形式,如装配在探测区域的上方、下方、侧面。对于上方装配或下方装配的监测系统,此探测区域宽度方向与传送带宽度相同,与探测组件或操测立柱表面垂直方向距离不超过1.5m;或者对于侧面装配形式的监测系统,此探测区域是宽度覆盖传送带的宽度,高度与被检物允许的最大高度相同。5.2.4通过速度
5.2.4.1行人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在被检行人的通过速度不超过1.2m/s的情况下正常工作,5.2.4.2车辆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在被检车辆的通过速度不超过8km/h的情况下正常工作。5.2.4.3火车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在被检火车的通过速度不超过8km/h的情况下正常工作。5.2.4.4传送带式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在被检物的通过速度不超过1m/s的情况下正常工作。5.3辐射兼容特性
监测系统应具有与安装地点已装配的其他检查设备协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与基于辐射原理的检查设备,如集装箱(货物)检查系统、航空箱(货物)检查系统、小型物品(行包)检查系统或物品CT检查系统等设备协同工作时,监测系统应提供相应的功能或方法,避免其探测性能受到相关辐射设备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影响。
5.4外现与结构
5.4.1监测系统外观应完好,所有部件应安装正确、操作方便。系统各部分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无明显机械损伤。所有的控制和显示面板上的标记和字迹应清晰可辨。5.4.2所有装置的外盖板应便于安装和拆卸。框架等结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正常搬运后不发生明显变形。
5.4.3监测系统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2008中IP55的规定,5.5性能指标
5.5.1误报警率
监测系统Y和中子误报警率均不应大于0.1%(置信度95%)。5.5.2灵敏度一致性
5.5.2.1行人监测系统
在探测区域的高度范围内,Y探测灵敏度变化不应超过30%。5.5.2.2车辆监测系统
由安装地面至距安装地面1m范围内,Y探测灵敏度变化不应超过15%,由安装地面1m至距安装地面4.5m范国内,Y探测灵缴度变化不应超过40%.5.5.2.3火车监测系统
在探测区域高度范围内,Y探测灵敏度变化不应超过25%。5.5.3静态探测效率
5.5.3.1要求
各类系统的静态探测效率要求见表1~表3。5.5.3.2行人监测系统
将标准试验源置于探测区域参考点处,Y静态探测效率应满足表1的要求。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