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起重冶金和屏蔽电机安全要求
GB 20237-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20237-2006

中文名称:起重冶金和屏蔽电机安全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afety requirements of crane & metallurgical motors and canned moto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4-30

实施日期:2007-01-01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起重 冶金 屏蔽 电机 安全 要求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旋转电机>>29.160.30电动机

中标分类号:电工>>旋转电机>>K26特殊电机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49.0

出版日期:2007-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04-30

起草人:杨海龙、张才、韩元平、谭玉林、徐敏、范国林、祝俊锋等

起草单位: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国家起重冶金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归口单位: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规定了起重冶金电动机、升降机用电动机、塔什起重机及其它建筑机械用电动机、平车用电动机、锥形转子电动机和屏蔽电动机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起重机械及其它类似设备冶金辅助设备、升降机、塔式起重机及其它建筑机械、平车等电力传动用电动机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用于输送不含有固体颗粒的屏蔽电动机。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16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0237-2006
起重治金和屏蔽电机安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s of crane and metallurgical motors and canned motors2006-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起动与制动·
试验…
高压电动机·
屏蔽电动机
GB20237-2006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GB20237-2006
本标准主要参考加拿大的C100-95《电动机与发电机》和GB14711《中小型电机安全要求》作为制定依据。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重冶金和屏蔽电机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26/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起重冶金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沪电机厂有限公司、无锡市大力电机厂、上海联合电机(集团)公司人民电机厂、上海联合电机(集团)公司先锋电机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海龙、张才、韩元平、谭玉林、徐敏、范国林、祝俊锋、王维越、王殿友、苗峰、手淑华、夏亮。
1范围
起重冶金和屏蔽电机安全要求
GB20237-—2006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冶金电动机(含涡流制动器)升降机用电动机、塔式起重机及其他建筑机械用电动机、平车用电动机、维形转子电动机和屏蔽电动机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起重机械及其他类似设备、冶金辅助设备、升降机、塔式起重机及其他建筑机械、平车等电力传动用电动机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用于输送不含有固体颗粒的屏蔽电动机(在下述条款中以上所有电动机,包括涡流制动器统称电动机,部分特殊条款除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dtIEC60034-1:1996)GB/T8251988吊环螺钉(neqISO3266:1984)GB1971—2006旋转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IEC60034-1:2002,IDT)GB/T2423.4—1993
(eqvIEC60068-2-30-8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4207-2003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IEC60112-79,IDT)
GB/T4942.1-200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idtIEC60034-5:1991)GB/T5169.11-199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试验和导则(idtIEC60695-2-1/1:1994)
GB/T5169.12—1999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idtIEC60695-2-1/2:1994)
GB/T5465.2-1996#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idtIEC60417.1994)GB/T11020-1989
测定固体电气绝缘材料暴露在引源后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eqvIEC60707:1981)
GB/T13002—-1991
旋转电机装人式热保护旋转电机的保护规则(eqvIEC60034-11-1:1978)GB/T16422.2—1999
GB/T17948.12000
(idtIEC60034-18-21:1992)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dtISO4892-2:1994)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散绕绕组试验规程热评定与分级GB/T18380.12001
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1:1993)GB/T18380.2—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单根铜芯绝缘细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2:1989)GB/T18380.3—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3:1992
JB/T7589—1994高压电机绝缘结构耐热性评定方法(eqvIEC60034-18-31:1992)JB/T9615.1-2000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巨间绝缘试验方法1
GB20237—2006
JB/T9615.2-—2000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限值JB/T10098-—2000交流电机定子成型线圈耐冲击电压水平(idtIEC60034-15:1995)TEC60034-18-22:2000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成型绕组的试验规程绝缘组分替代和改变的分级
IEC60034-18-31:1992旋转电机绝缘结构的功能性评定50MVA及15kV以下的电机的绝缘结构热性能评定和分级IEC60034-18-32:1992旋转电机绝缘结构的功能性评定50MVA及15kV以下的电机的绝缘结构电性能评定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
电气间隙
clearance
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最间距离。3.2
creepagedistance
爬电距离
两个导电部件
都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配高
注:两个绝缘材料部件间的接缝认为是表面部分3.3
工作制dulso
电机所承受
序等。
成型绕组的试验规程
成型绕组的试验规程
用于包括
用于包括
包括起动、电制动、空载、停机和断能及其持续时间和先后顺系列负载状况的说明,
cye ie duration factor
负载持续率
工作周期中的负载(包括起动与电制动在内)持续时间与整个周期的时间之比,以百分数表示。3.5
引线lead
绕组线圈与接线瑞人之间、绕组线圈之间或绕组线与引到电机内部其他导本间的连接导线。它们可以引到电机外的
线盒中
supply cord
引接软电缆(电源软线
从电机内直接引到电机外的用子供电的软线。A
一般要求
4.1本标准所规定范围内的电动机应符合GB752000文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4.2与电动机成为一个整体的电容器、制动器及监控装置认为是电动机的一部分。4.3电动机在室温、热态和受潮后都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的测定及考核按8.4的要求。4.4电动机在正常使用中,应不发生有害安全的电气或机械故障,绝缘应不损坏,联接件应不松动,弹性部件和外壳零部件应不老化失效。5结构
5.1总则
5.1.1电动机的电气元器件应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符合使用要求的型号、规格,或所用的电气元器2
GB20237-2006
件作为电动机整体的一部分和电动机一起进行试验。凡旋转的零部件都应能安全运行(包括超速)。凡与旋转部分不联接且不影响电气和机械安全的零部件可不作为电动机整体部分考虑,并且可以分别提供。
5.1.2如果电动机是构成其他设备的一个整体部件,则电动机的机座、外壳(包括接线盒)的功能可根据设备的结构来确定。
5.1.3空气自然冷却电动机,如果要求具有内置过热保护,则应按照GB/T130021991标准的规定设置过热保护。
5.1.4电动机应确保防止触及到交流30V以上、直流50V以上的裸露带电部件,其防护面板或罩盖只能用工具或钥匙才能打开。
5.1.5埋置式检温计的引线绝缴,对温度与所涉及的电压,应与电动机的其他部件所要求的绝缘等级相同。
5.2外壳
5.2.1电动机机壳上作何件的材料都应能承受正常工作状态时可能发生的高温和机械应力,不会因弯曲、螨变、变形而导或发生着火和触电危险5.2.2电动机按其使用要求选用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942.12001相应条款的规定。
5.3非金属材料构件
5.3.1用于支承和同定载流部件的绝缘材料构件,应能阻燃、耐热。耐电痕化性、防潮并有足够的耐电压强度及机械强
5.3.2由非金属材制成的电动机外壳、外风罩、接线盒等应能耐潮、耐油、阻然和附工作时的温度变化。应能承受8日的撞击试验8.11的老化试验、8.12的耐热变形性试验和13的燃烧试验。5.3.3电动机板的耐热温度应不低于表1的规定P
电培缘结构耐热等级
接线盒内腔、接线板工
除了全封困无通风之外的听有
接软电缆上充许的量高
封闭无通风外壳
电动机的色缘等级
单位为摄氏度
30境温度下确定的。发热试验可在0℃~40℃的任何室温下进行,所测得的温度注:最高温度是基于3
加上或减去试验室温低关或高天30℃的差值即为试验最高温度5.4接线盒(750V以下电动机)及接线装置5.4.1电动机接线盒可以是装在电动机外部的独立部件,也可以部分或整体是电动机外壳的一部分。5.4.2电动机接线盒应具有适当的可用体积以容纳接线装置,并使其电气间照与爬电距离不小于5.8的规定,并能承受8.5.2规定的冲击耐电压试验。5.4.3接线盒如是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且应满足8.8.4的试验要求表2
金属类型
薄钢板
最小厚度/mm
GB20237-2006
金属类型
表2(续)
对于一个大于15500mm的区域面或者任一边尺寸压铸金属
大于150mm
对于,个15500mm及以下的区域面或者任一边尺寸不大于150mm
最小厚度/mm
注:如果经检验显示其提供了等效刚度,则除了导线管人口处之外,可采用稍薄的钢板。5.4.4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接线盒应符合5.3.2的规定。接线盒与机壳的固定应和接线盒盖与接线盒的固定分开。5.4.5
5.4.6电动机的接线盒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4。当提供导线进线管装置时,应满足:5.4.7
对应于电动机明示的额定电流,导线管最小直径应不小于表3规定的尺寸,a
位于表面有一个平坦的足够大的区域,以满足衬套和防松螺母的要求,除非在电源线进人接线盒处,导线管进入孔适合于导线穿过且在进入处不需要使用保护导线绝缘的衬套。表3
单相电动机
满载电流/
导线管最小直径!
50.-8(2)4
满载电流
三相电动机
导线管最小直径
满载电流/
单相电动机
导线管最小直径
表3(续)
对于短时或断续周期工作制,应为基准工作制时的满载电流满载电流/
三相电动机
GB20237—2006
导线管最小直径
63.5(3)
二或三根并联的电源线进人接线盒需要二或三根导线管,也可提供数量少但较大的导线管作为替代,5.5导线管衬套和等效的螺纹开孔5.5.1导线管的螺孔,可采用牙或锥牙管螺纹密封,其旋合长度应不少于3.5个螺距。进线螺孔的个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进线孔应配有绝缘套管,出厂时进线孔应以橡胶或类似材料密封。5.5.2不与金属机壳铸成一体的接线盒导线管衬套,或用于安装刚性金属导线管的螺纹导管开孔,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按8.8.5的规定进行试验判定。5.6引接软电缆(电源软线)
5.6.1如果电动机有供电软线,或为便于与其他设备联结,而提供伸出电动机机座(外壳)外的引接软电缆(电线),及需要时所带用于连接供电线路的插头均应符合该产品有关标准的规定或应符合该类设备的相关标准中对软线的要求。5.6.2除非不需要接地,否则这些软线束中应有一根接地导体。引接软线(含端头)应有不同的颜色或标记便于区分
5.6.3引接软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电动机最大工作电压,且其载流量应至少等于使用系数的负载电流或125%的满负荷额定电流(对于短时或断续周期工作制,应为基准工作制时的额定电流),取其中较大的电流。软线绝缘应能承受该电路的工频耐电压试验。5.6.4除另有消除可能受到拉力的措施或引接软电缆(电线)不露于电动机外,应在软电缆(电线)引出处设置绝缘保护层和夹紧装置,防止外部拉力传到内部接线和防止软电缆(电线)转动或位移造成事故。
5.6.5除另有保护措施外,应防止引接软电缆(电线)退人电动机内部5.6.6引接软电缆(电线)夹紧装置应用绝缘材料制成,若用金属材料,则应有绝缘内衬。5.6.7引接软电缆(电线)紧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检查并通过8.9中的拉力和扭转试验判定。5.6.8引接软电缆(电线)不应从进线孔硬性插入造成绝缘损伤。5.6.9在接线盒内,用于现场接线的散放引接电缆(电线),其自由长度至少应为150mm。5.7引线
5.7.1引线型式和尺寸
引线应有适当的载流量和长度,线圈引接线或类似的引线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于安装时供连接电源用的引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0.75mm;b)对于电动机内部接线,诸如内部器件或引到电源软线的引线或提供接线板的引线,其截面积可小于0.75mm.但不得小于0.30mm2。5
GB20237-2006
5.7.2引线绝缘
5.7.2.1对绕组、刷握等引线,由于较软和不能定位来确保其具有合适的电气间隙,故应采用绝缘导体或在两个支撑点之间用耐热和耐潮绝缘材料连续包扎,这些材料如:绝缘垫、绝缘软管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5.7.2.2引线的型号规格应适合于电动机将采用的工作电压。如果电动机的任何部件在正常运行中会产生瞬时高压,则此引线对该部件的这种高压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5.7.2.3引线应符合相关的引线标准,其耐热等级应不低于电动机的绝缘等级。5.7.3引线防护
5.7.3.1电动机内部引线(电线)应与线组妥善固定且不松散,两条以上同一走向的内部引线(电线)应捆绑在一起。内部引线(电线)不应放置在具有锐角和锐边的零部件上,并应能防止与活动部件接触。5.7.3.2内部引线(电线)的连接处,应有付合要求的绝缘套管和绝缘带妥善绝缘且可靠固定,防止电动机运行时因套管松动和接实脱妞导致事故,并能承受8.5规定的耐电压强度试验。引线(电线)与接线头应用冷压接。
5.7.3.3内部引接线应采取适当措施使用开口接线端头和键紧垫圈
5.7.3.4具有多股导
线接地或短路。
当接线螺栓或螺母松动时,应仍能使接线端头保持原位,不能只我的引线(电线)连接到接线端于时,应能保持在一定位置上,防止散乱的多股导5.7.3.5当内部引线(电线)穿过电动机机座时,应有绝缘子或其他有效措施在穿孔处与机座绝缘。绝无毛刺、锐边,并应可靠固定,通过全封闭电动机外部冷却室的引线应采用金属缘子表面应光滑圆格
电缆管道或类似的套首等措施子以适当保护防止损伤。5.8低压电动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高压电动机的要求见第9章)5.8.1下列电气间马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的规定,否则应特合5.8.2的规定a)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及空间的
b)在不同电压的操露带电部件之间或不相同极性之间的;在裸露带电件包括电磁线)和在电动机工作时接地(或可能接地)的部件之间的。5.8.2绕线转子电动机
转子绕组及离心开关,其电气间和爬电配离可能会小于表4的规定,但应保证不会产生有害的后
5.8.3导线连接器应防或移动,以防止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减小到小于58.1的规定。除非连接器左右移动30°时,电气问腹和遇电距离保持不变,或当连接器的螺杆是绝的时候,防止连接器转动措施可以省略。
5.8.4表4中指定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通过使用绝缘隔板来获得,这种隔板应由下列指定的材料制成。
如果裸露带电部件在绝缘隔板里面或可能进到里面与这种绝缘隔板相接触,则采用耐热、耐潮a
材料(如瓷瓶、酚醛塑料、聚脂、碳酸聚脂、尼龙、云母等):合适的耐潮纤维和类似的吸湿材料隔板,可用于不会与操带电部件(除电磁线之外)接触的位b)
置,其厚度应不小于0.66mm。如果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超过规定值的一半,则可以采用厚度不小于0.33mm的隔板:
其他的厚度小于0.33mm的绝缘材料如果通过检验·证实它们具有的机械和电气特性足以满足所有的正常使用条件,则可以被采用:d)厚度不小于0.25mm的纯云母可以被采用6
有关部件
接线端子
除接线端子外的其他零
涉及到的
最高电压/V
31~375
376-750
件,包括与这类端子联接
的板和棒
接线端子
除接线端子外的
件·包括与这类增
的板和替
31~375
376~750
不同电压的裸带
电件之间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免费标准下载网-唯久标准网vv99
最小的间距
非载流金属与裸带
电件之间
电气间院
机座号H90及以下的电动机
机壁号
H90的电动机
爬电距离
GB20237—2006
可移动的金属罩与裸带
电件之间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为是一个非绝缘的带电部件然而,在电压不超过375V的地方,被牢固支撑并保持就位注:十电磁线
的电孩线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通过空气或表面的最小间距为2.4m是合格的,在电压在线圈
不超过
的地方,当线圈已进行适当的浸炼处理或被囊谢,2,4m的间距是合格的注2:固体带电器件例如在金属盒子中的一极管和可控硅)与支撑的金属表面之间的爬电距高,可以是表4规定值的
礼推不得小手1.mm
5.9元器件
5.9.1电动机中的光器件,诸如电容器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或似的器件,应安装牢固并易于更换。
5.9.2电容器应置于质护章内且不应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相接触。如果电容器外壳是金属的,则应用附加绝缘将其与易触及直接地的金属部件隔开,电容器或其附加外壳应能防止电容器损坏时发生碎片飞散、火花或材料熔化
5.9.3由薄钢板制成的电容器罩的厚度应不小于0.5mm5.9.4当使用充油式电容器(非电解电容)时,为防止万一外壳破装,易燃介质溢出,而设置了一个内部压敏断路器,则应有附加的轴向扩展空间以使断路器端子能动作。此附加的扩展空间应至少为12.7mm,并且这是除表4规定的电气问距之外的附加要求。5.10保护接地装置
5.10.1电动机应有符合GB755-2000中10.1规定的保护接地装置,除非使用场所不需要接地保护。
5.10.2电动机机座与保护接地装置之间应有永久、可靠和良好的电气连接,当电动机在设备底座上移动时,保护接地导线仍能可靠连接5.10.3电动机若采用接线端子连接接地导线,该接线端子应符合5.12对接线端子的要求。5.10.4保护接地端子的连接必须可靠锁紧,应能防止意外转动和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减小。只有7
GB20237-—2006
用工具才能将其松开。
5.10.5保护接地端子除作保护接地外,应不兼作它用。5.10.6保护接地导体和保护接地端子及其连接装置的材料应具有相容性,能抗电腐蚀且是良好的导电体。若用黑色金属,则应电镀或用其他有效措施防止锈蚀。5.10.7保护接地导体应有足够的韧性,应能承受电动机的振动应力,并对其应有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在电动机使用和安装时产生危险。5.10.8保护接地连接应能保证确实贯穿油漆之类的非导电性涂料层。连接方式可为冷压接或其他等效手段,应不用饺链和仅靠锡焊。5.10.9穿透弹性橡胶底座的接地体应是金属,不能用导电橡胶接地5.10.10保护接地端子的螺钉和接地导体应有足够裁面,保护接地螺钉最小直径见表5,接地导体截面按表6的规定。
电动机额定电流
>20~200
>200~630
>630~1000
保护接地螺钉最小直径
5.11绕线转子电动机的刷握装置及其线端5.11.1刷握装置的连接导线与接线端子应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应不用铰链和仅靠锡焊,并且活动件与非载流金属件和带电体问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在使用中应不减小。5.11.2除电磁线外的裸露带电部件应由阻燃、耐热、耐潮、耐电痕化的绝缘材料支撑。表6
相线裁面积
接地导线或防护导线截面积
5.11.3刷握装置的接线端子导线应有止动措施。相线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
接地导线或防护导线截面积
5.12接线端子
5.12.1利用螺钉(螺栓)、螺母或类似装置外接电源电缆(电线)的导电连接螺栓型接线端子,其连接螺钉(螺栓)、螺母等应符合有关标准和5.12.3、5.12.4的规定。5.12.2导电连接螺栓型接线端子应不用于固定其他任何零件。在外接电源导线时,若不会引起电动机内部导线松动,则该接线端子也可用于夹紧电动机内部导线。5.12.3接线端子允许的持续电流与结构形式螺钉(或螺栓)的直径和材料有关,应分别符合表7(导电连接螺栓型)、表8(片状端子型)和表9(散放引出线型)的规定。8
允许持续电流/A
紧固螺栓最小直径/mm
允许持续电流
铜排单面接触
铜排双面接触
铜排最小宽度/mm
充许持续电流
电缆推荐截面积/
充许持续电流/
电缆推荐截面积/mm
螺栓最小直径/mm
GB20237—2006
螺栓材料
黄铜(H62)
钢(镀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