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5382-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382-2008

中文名称: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要求及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erformanc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braking force of motorcycles and moped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0-20

实施日期:2009-04-01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摩托车 轻便 动力 要求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道路车辆工程>>43.140摩托车和机动自行车

中标分类号:车辆>>摩托车>>T80摩托车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5382.2-1996;部分代替GB 17355-1998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页

标准价格:24.0

出版日期:2009-03-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09-23

起草人:刘慧兵、朱晓明、徐峻

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以及相应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越野车和赛车除外)。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1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382—2008
代替GB/T5382.2—1996,部分代替GB17355-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
要求及试验方法
Performanc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braking forceofmotorcyclesandmopeds
2008-10-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4-01实施
GB/T5382—2008
本标准代替GB17355一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指标限值》中的第4.2条、第4.3条和GB/T5382.2—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试验方法制动力》。
本标准对上述标准所作修改:
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合并在一个标准中。技术要求增加了对制动所需操纵力的限制、对左右轮独立制动的正三轮摩托车左右轮制动力的平衡要求。
试验方法增加了试验前制动器磨合要求;允许制动力不足时增加附着力:补充用平板式试验台测试制动力的方法。
当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经台架制动力检验后对其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应用GB20073一2006规定的路试检验进行复检,以路试的检验结果为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慧兵、朱晓明、徐峻。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382—1985、GB/T5282.2—1996GB17355—1998。
1范围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
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5382—2008
本标准规定了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以及相应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越野车和赛车除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359.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两轮车质量GB/T535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三轮车质量GB/T537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试验总则GB20073一200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
GB/T5359.5、GB/T5359.6和GB20073—2006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制动力brakingforce
由制动器产生的,迫使车轮转速降低或将其抱死的摩擦阻力。3.2
轴载荷
axleloadVV99.net
整车整备质量加上一名驾驶员后前后轮轴所承受的载荷。4要求
4.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前、后轴制动力应不小于表1所列限值,表1制动力限值
轻便摩托车
60%轴载荷
50%辅载荷
a正三轮车在平板制动试验台检测时按动态轴载荷计算4.2制动操纵力限值应满足:
60%轴载荷
摩托车
55%轴载荷
a两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踏板操纵力应不大于350N,手操纵力不大于200N
b)正三轮摩托车,踏板操纵力不大于500N,手操纵力不大于200N。4.3正三轮摩托车制动力平衡的要求: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应大于20%,对后轴轴制动力按5.3.91
GB/T53822008
确定各个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的平衡指标、其中A不应大于24%,A不应大于8%。5试验方法
5.1试验用主要器具或设备
5.1.1滚简式制动力试验台(双滚简试验台应能记录全过程的测量值)或平板式制动力试验台。轴重分辨率:10N
制动力分辨率:10N
轴重准确度:≤土2%
制动力准确度:≤士5%
5.1.2操纵力计分辨率为1N,准确度不大于土2%。5.1.3其他试验用器具需符合GB/T5378中有关规定的要求。5.2试验条件
5.2.1受试车轮胎充气压力应符合该车技术文件的规定.外胎花纹深度磨损不应超过20%。5.2.2受试车的制动器、轮胎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煤、不应沾有泥沙、油污。5.2.3制动力检验台的摩擦表面应燥,不应沾有松散物质或油污,摩擦表面当量附着系数不应小于0.75。
5.3试验方法
5.3.1试验前的制动磨合
检测制动力前受试车可进行制动磨合,在70%最高车速时制动10次。在保证车轮不致被抱死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快减速。连续两次制动起点之间的距离应在500m以上。5.3.2称量载有一名驾驶员时的前后轴载荷,驾驶员坐姿及位置按GB/T5378中的有关规定。5.3.3试验时受试车制动器应处冷态.即制动器或制动鼓外侧的温度不超过100℃。5.3.4在进行制动力试验时,驾驶员不应改变坐姿及位置,允许同时操纵各制动器的控制装置。5.3.5正三轮每轴左右轮制动力测试应同时进行,并记录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制动力差的最大值
5.3.6前后轴制动力允许各测三次,有一次成功即可。5.3.7制动力的测试方法
5.3.7.1在滚简式试验台上测试
5.3.7.1.1受试车沿滚简垂直方向驶上试验台·前轮、后轮或边轮(有制动器时)分别驶入两滚简之间用夹紧装置固定非被检车轮。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允许在车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或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应不超过厂定最大装载载荷,且保证试验台轴荷在额定值以内,附加质量或作用力应对称作用于左右轮)。确定制动力指标、左右轮制动力平衡指标时附加质量不计人轴荷。5.3.7.1.2有空挡的受试车应挂空挡。5.3.7.1.3在制动器控制装置上逐渐加力,记录各轮制动力的最大值及操纵控制力的值。5.3.7.2在平板式试验台上测试
5.3.7.2.1受试车以5km/h~10km/h的速度驶上平板式制动试验台,有空挡的受试车挂空挡。5.3.7.2.2驾驶员根据显示器上提示的信息及时迅速踝下装有能显示操纵力的制动装置直至停车。5.3.8轴制动力与轴载荷比值的计算按下式计算轴制动力与轴载荷之比:A=三x100%
式中:
轴制动力与轴载荷之比,%;
轴制动力,单位为牛顿(N);
轴载荷,单位为千克(kg):
g一重力加速度,单位为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m/s)。5.3.9制动力的平衡性的计算
5.3.9.1后轴制动力不小于60%轴载荷时,按下式计算:A =LFi=Flx100%
式中:
Ai—平衡性指标,%;
同时测得的后轴左轮制动力,单位为牛顿(N);F2
同时测得的后轴右轮制动力,单位为牛顿(N);F后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单位为牛顿(N)。5.3.9.2
后轴制动力小于60%轴载荷时,按下式计算:A-F-F
式中:
平衡性指标,%;
同时测得的后轴左轮制动力,单位为牛顿(N):同时测得的后轴右轮制动力,单位为牛顿(N);后轴轴载荷,单位为千克(k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m/s)。计算值修约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记人附录A推荐的表格中。GB/T5382—2008
.(2)
GB/T5382—2008
试验记录编号
摩托车型号
装载质量
试验日期
试验地点
试验员
实验序号
采样点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制动力试验记录表(格式)
车架编号
kg前轮胎气压
试验设备
大气压力
GB/T5382-2008
制动力
最大值
kPa后轮胎气压(左)
最大操纵力
制动力
相对湿度
发动机编号
kPa后轮胎气压(右)
轴制动力与
轴载荷之比
制动力
平衡之比
轮胎花
纹深度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35338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力
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5382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
2009年1月第一版
印张0.5字数10千字
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5338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