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 陈平原
①随着时光流逝,前辈们渐行渐远,其足迹本该日渐模糊才是;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有心人的不断追忆与阐释,加上学术史眼光的烛照,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
②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距离太近,反而难辨清浊与高低;大风扬尘,剩下来的才是“真金子”。今日活跃在舞台中心的,20年后、50年后、100年后,是否还能常被学界忆起,很难说。作为读者,或许眼前浮云太厚,遮蔽了你我的视线;或许观察角度不对,限制了你我的眼光。借用鲁迅的话,“伟大也要有人懂”。就像今天学界纷纷传诵王国维、陈寅恪,20年前可不是这样。在这个意义上,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不管多厚的油彩,总会有剥落的时候。 那时,什么是“生命之真”,何者为学术史上的“关键时刻”,方才一目了然。
③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对于那些曾经作出若干贡献的先行者,后人须保有足够的敬意与同情。15年前,我写《与学者结缘》,提及“并非每个文人都经得起‘阅读’,学者自然也不例外。在觅到一本绝妙好书的同时,遭遇值得再三品味的学者,实在是一种幸运”。
④所谓“结缘”,除了讨论学理是非,更希望兼及人格魅力。在我看来,与第一流学者——尤其是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结缘”,是一种提高自己趣味与境界的“捷径”。举例来说,从事现代文学或现代思想研究的学人,多愿意与鲁迅“结缘”,就因其有助于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提升。
⑤对于学生来说,与第一流学者的“结缘”是在课堂。他们直接面对、且日后追怀不已的,同样并非是那些枯燥无味的“课程表”,而是曾生气勃勃地活跃在讲台上的教授们——20世纪中国的“大历史”、此时此地的“小环境”,讲授者个人的学识与才情,与作为听众的学生们共同酿造了诸多充满灵气、变化莫测、让后世读者追怀不已的“文学课堂”。
⑥如此说来,后人论及某某教授,只谈“学问”大小,其实是偏颇的。没有录音录像设备,所谓北大课堂上黄侃如何狂放,黄节怎么深沉,还有鲁迅的借题发挥等,所有这些,虽然都只能借助当事人或旁观者的“言说”,但搜集、稽考并解读这些零星史料,还是有助于我们“进入历史”,走近前辈大师。
⑦时人谈论大学,喜欢引梅贻琦半个多世纪前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何为大师,除了学问渊深,还有人格魅力。记得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有这么一句话:“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走出校门,让你获益无穷、一辈子无法忘怀的,不是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教授们的言谈举止,即所谓“先生的音容笑貌”是也。在我看来,那些课堂内外的朗朗笑声,那些师生间真诚的精神对话,才是最最要紧的。
⑧正因为此,除了井然有序、正襟危坐的“学术史”,那些隽永的学人“侧影”与学界“闲话”,同样值得珍惜。前者见其学养,后者显出精神,长短厚薄间,互相呼应,方能显示百年老系的“英雄本色”。老北大的中国文学门(系),有灿若繁星的名教授,若姚永朴、黄节、鲁迅、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沈兼士、刘文典、杨振声、胡适、刘半农、废名、孙楷第、罗常培、俞平伯、罗庸、唐兰、沈从文等,这回就不说了,因其业绩广为人知;需要表彰的,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的诸多先生,如游国恩、杨晦、王力、魏建功、袁家骅、岑麒祥、浦江清、吴组缃、林庚、高名凯、季镇淮、王瑶、周祖谟、阴法鲁、朱德熙、林焘、陈贻焮、徐通锵、金开诚、褚斌杰等先生。正是他们的努力,奠定了今日北大中文系的根基。
⑨没错,学问乃天下之公器。可有了“师承”,有了“同窗之谊”,阅读传世佳作,以及这些书籍背后透露出来的或灿烂或惨淡的人生,则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文字寿于金石,声音却随风飘逝,虽然当初五彩缤纷的文学课堂,早已永远消失在历史深处,但在感慨唏嘘之余,长久凝视着百年间前辈们那些歪歪斜斜、时深时浅、却永远向前的足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14.怎样理解“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不管多厚的油彩,总会有剥落的时候”这句话的含意?(2分)
15.作者在第⑥段提及黄侃、黄节、鲁迅等人,请问这有什么作用?(5分)
16.作者为什么说除了井然有序、正襟危坐的“学术史”,那些隽永的学人“侧影”与学界“闲话”同样值得珍惜?(5分)
17.请概括本文中的“大师”的共同特点。(4分)
18.鲁迅说 “伟大也要有人懂”。作者在本文中引用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你的知识积累或亲身体验,举例对这句话进行评价。(7分)
14.时间让我们(读者)不再被眼前浮云遮蔽视线,不再被视察角度限制眼光,从而看清“生命之真”和学术史上的“关键时刻”。
15.内容上:①后人论及某某教授,只谈“学问”,其实是偏颇的。②搜集、稽考并解读当事人或旁观者的“言说”,有助于我们“进入历史”,真正走近“前辈大师”。③黄侃、鲁迅等人是“大师”的典型代表。生动而直观地展现大师的音容笑貌,就丰富了“大师”的内涵。结构上:引出下文评价“大师”需要学问渊深和学问渊深两个标准。
16.(1)因为前者见其学养,后者显出精神。(1分)(2)前者与后者互相呼应,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大师。(3)(1分)同样珍惜这两者,也能彰显北大的本色。(1分)(4)作者对大师们人格魅力和北大中文系的充分肯定。(1分)(5)提醒读者(我们)通过阅读大师们的传世佳作、讲述大师们言行的传记等方式全面了解大师,向他们汲取精神的营养。(1分)
17.①曾上下求索,坚定前行;②与他们“结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趣味与境界;③学问渊深,有人格魅力;④曾生机勃勃的活跃在讲台。
18.作者应用这句话旨在说明,伟大的人物需要人们抛开世俗的偏见,站在正确的角度才能有正确而明晰的认识。(2分)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回答了为何那些伟大的“前辈们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同时也为后文揭示这些伟大人物共有的性格特质做铺垫。(2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重点要注意到“多厚的油彩”和“剥落的时候”的含意。原文中这句话的前后“在这个意义上”“那时”两词有提醒答案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根据文本提及这些大师时所用的词语,从它们的内容分析它们对表现文本主旨、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文本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仔细注意题干所说的“同样值得珍惜”中的“同样”一词。因为是“同样”,所以既要答前者,也要答后者,还需要答两者相结合。当然,还需要答深层次的原因。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充分注意文本所提供信息,不要遗漏。比如,从文本第1自然段中的“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曾上下求索,坚定前行;从文本第4自然段中的“与第一流学者——尤其是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结缘’,是一种提高自己趣味与境界的‘捷径’”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具备如此品格:与他们“结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趣味与境界;从文本第7自然段中的“何为大师,除了学问渊深,还有人格魅力”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学问渊深,有人格魅力;从文本第7自然段中的“那些课堂内外的朗朗笑声,那些师生间真诚的精神对话,才是最最要紧的”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曾生机勃勃的活跃在讲台。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14.时间让我们(读者)不再被眼前浮云遮蔽视线,不再被视察角度限制眼光,从而看清“生命之真”和学术史上的“关键时刻”。
15.内容上:①后人论及某某教授,只谈“学问”,其实是偏颇的。②搜集、稽考并解读当事人或旁观者的“言说”,有助于我们“进入历史”,真正走近“前辈大师”。③黄侃、鲁迅等人是“大师”的典型代表。生动而直观地展现大师的音容笑貌,就丰富了“大师”的内涵。结构上:引出下文评价“大师”需要学问渊深和学问渊深两个标准。
16.(1)因为前者见其学养,后者显出精神。(1分)(2)前者与后者互相呼应,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大师。(3)(1分)同样珍惜这两者,也能彰显北大的本色。(1分)(4)作者对大师们人格魅力和北大中文系的充分肯定。(1分)(5)提醒读者(我们)通过阅读大师们的传世佳作、讲述大师们言行的传记等方式全面了解大师,向他们汲取精神的营养。(1分)
17.①曾上下求索,坚定前行;②与他们“结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趣味与境界;③学问渊深,有人格魅力;④曾生机勃勃的活跃在讲台。
18.作者应用这句话旨在说明,伟大的人物需要人们抛开世俗的偏见,站在正确的角度才能有正确而明晰的认识。(2分)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回答了为何那些伟大的“前辈们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同时也为后文揭示这些伟大人物共有的性格特质做铺垫。(2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重点要注意到“多厚的油彩”和“剥落的时候”的含意。原文中这句话的前后“在这个意义上”“那时”两词有提醒答案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根据文本提及这些大师时所用的词语,从它们的内容分析它们对表现文本主旨、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文本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仔细注意题干所说的“同样值得珍惜”中的“同样”一词。因为是“同样”,所以既要答前者,也要答后者,还需要答两者相结合。当然,还需要答深层次的原因。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充分注意文本所提供信息,不要遗漏。比如,从文本第1自然段中的“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曾上下求索,坚定前行;从文本第4自然段中的“与第一流学者——尤其是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结缘’,是一种提高自己趣味与境界的‘捷径’”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具备如此品格:与他们“结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趣味与境界;从文本第7自然段中的“何为大师,除了学问渊深,还有人格魅力”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学问渊深,有人格魅力;从文本第7自然段中的“那些课堂内外的朗朗笑声,那些师生间真诚的精神对话,才是最最要紧的”一语,可知这些大师都曾生机勃勃的活跃在讲台。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