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2019-05-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林徽因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奇女子,文中多处提到她在建筑、学问、诗人、作家等方面的成就。这也是作者佩服欣赏林的主要原因。
B.本文语言朴实无华,运用细致的笔墨对林徽因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突出表现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C.“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意思是说少女时期的林徽因只是像花一样美丽,成长后的她才真正的能够像树一样的坚强面对生活。
D.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林徽因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作为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专家给林徽因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但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坚忍、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没有阴暗、卑微、鄙俗的生命境界。
(2)文章题为“传奇女子--林徽因”,请您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其传奇之处?
(3)根据选文第五段,说说描写张爱玲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4)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请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生?
优质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形象.说的是钱的外表,并不是说科学家都要长相这样.A.错误;第五段作者也佩服欣赏她的每一个角色的魅力,所以她的成就应该只是主要原因之一;B.错误;“运用细致的笔墨刻画”说法错误,作者只在第四段、第五段简略地概括她的成就与她的人生,并未运用细致的笔墨刻画;C.错误;“只是像花一样美丽”说法错误,“花”主要指的是林的才华;“成长后的她才真正的能够像树一样坚强面对生活”说法于文无据;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题干中“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这句话所在的段落,然后根据段落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文章第一段,主要是描述林徽因的传奇特点,可从她的光辉成就、她的巨大凝聚力、她的人生经历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写主角以外的人物,通常是为了反衬主角;这里写张爱玲也是为了反衬林徽因;林徽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实完美,而且成就十分广泛;张爱玲虽也同样才华横溢,却“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4)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四段中,林徽因顽强面对苦难,在困难的环境下毅然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显示出不屈的意志;启示也应从“坚强不屈的意志面对生活苦难”出发;文章最后一段“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提示我们作为普通人,也会遇到许多曲折,应该像她那样以不屈的意志面对.
答案:
(1)DE
(2)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1分),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描述1分)②她的巨大凝聚力(1分),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描述1分)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1分),结婚后的林徽因,和丈夫辗转各地,颠沛流离,在贫病交加典当度日之时,坚强的面对生活.(描述1分)
(3)①运用的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张爱玲来反衬林徽因.②两人同样才华横溢,但张爱玲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③同时突出点明了林徽因作为女人的完整和完美,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4)(提出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2分),“人生”理解(2分).)
如:病痛与乐观心态,贫困与自尊,坚强面对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如:以不屈的意志面对生命中的一切苦难.(观点2分)
林徽因和梁思成虽然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能够以不屈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联系文本2分)
林徽因之所以真实,不是她的美貌与才华,而是历经生活磨难的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与梦想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分析2分)
作为一个人,首先他必须是一个普通的人.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许多曲折,但是曲折不是我们沉沦为平庸的理由.曲径通幽,以不屈意志,生命中苦难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真实.(联系现实2分)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形象.说的是钱的外表,并不是说科学家都要长相这样.A.错误;第五段作者也佩服欣赏她的每一个角色的魅力,所以她的成就应该只是主要原因之一;B.错误;“运用细致的笔墨刻画”说法错误,作者只在第四段、第五段简略地概括她的成就与她的人生,并未运用细致的笔墨刻画;C.错误;“只是像花一样美丽”说法错误,“花”主要指的是林的才华;“成长后的她才真正的能够像树一样坚强面对生活”说法于文无据;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到题干中“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这句话所在的段落,然后根据段落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文章第一段,主要是描述林徽因的传奇特点,可从她的光辉成就、她的巨大凝聚力、她的人生经历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写主角以外的人物,通常是为了反衬主角;这里写张爱玲也是为了反衬林徽因;林徽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实完美,而且成就十分广泛;张爱玲虽也同样才华横溢,却“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4)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四段中,林徽因顽强面对苦难,在困难的环境下毅然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显示出不屈的意志;启示也应从“坚强不屈的意志面对生活苦难”出发;文章最后一段“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提示我们作为普通人,也会遇到许多曲折,应该像她那样以不屈的意志面对.
答案:
(1)DE
(2)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1分),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描述1分)②她的巨大凝聚力(1分),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描述1分)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1分),结婚后的林徽因,和丈夫辗转各地,颠沛流离,在贫病交加典当度日之时,坚强的面对生活.(描述1分)
(3)①运用的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张爱玲来反衬林徽因.②两人同样才华横溢,但张爱玲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③同时突出点明了林徽因作为女人的完整和完美,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4)(提出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2分),“人生”理解(2分).)
如:病痛与乐观心态,贫困与自尊,坚强面对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如:以不屈的意志面对生命中的一切苦难.(观点2分)
林徽因和梁思成虽然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能够以不屈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联系文本2分)
林徽因之所以真实,不是她的美貌与才华,而是历经生活磨难的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与梦想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分析2分)
作为一个人,首先他必须是一个普通的人.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许多曲折,但是曲折不是我们沉沦为平庸的理由.曲径通幽,以不屈意志,生命中苦难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真实.(联系现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