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②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③,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
2019-05-02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②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③,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萨都剌:元代诗人。③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
(2)作者在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在“怀古伤今“的诗中主要的手法是“借景抒情”(渲染)、对比和用典.本题主要是考查“虚实结合”,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应先指出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一般作者看到的眼前之景是实写,想象的是虚写,最后应指出表达效果.“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以简洁的文字,以极富于代表性的事物“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云”,“白骨”“如雪”,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不论怎样,历史都会过去,那些龙争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应注意审题,“哪些”“分条概括”表明不是一种感慨,“简要分析”即应在指出情感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写出了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慨,也表现对战争残酷惨烈的心痛.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有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诗人用其借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上阕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下阕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上片:实写了石头 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2)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译文:
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写出了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慨,也表现对战争残酷惨烈的心痛.
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毛泽东当年站在橘子洲头看着眼前的大好江山咏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浑诗句,然而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因何在?无非是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如此一来,下文追述历史上的连年战乱也就顺利成章了.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以简洁的文字,以极富于代表性的事物“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云”,“白骨”“如雪”,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不论怎样,历史都会过去,那些龙争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宫,如今已是“东风辇路”皆芳草萋萋,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富贵繁华.“避暑离宫”前边加上“寂寞”,写出了“离宫”已是人去楼空,空冷孤寂.“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有力地衬托了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内院里宫殿之间的通道上,每到春风吹来,都要长出青青的野草,这还是皇上和宫女们饮酒歌舞享乐的地方了吗?不仅如此,诗人还以“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有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诗人用其借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
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但因萨都剌思笔流畅,再加之采取倒叙的手法,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使作品思路开阔,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在“怀古伤今“的诗中主要的手法是“借景抒情”(渲染)、对比和用典.本题主要是考查“虚实结合”,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应先指出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一般作者看到的眼前之景是实写,想象的是虚写,最后应指出表达效果.“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以简洁的文字,以极富于代表性的事物“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云”,“白骨”“如雪”,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不论怎样,历史都会过去,那些龙争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应注意审题,“哪些”“分条概括”表明不是一种感慨,“简要分析”即应在指出情感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写出了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慨,也表现对战争残酷惨烈的心痛.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有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诗人用其借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上阕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下阕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上片:实写了石头 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2)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译文:
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写出了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慨,也表现对战争残酷惨烈的心痛.
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毛泽东当年站在橘子洲头看着眼前的大好江山咏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浑诗句,然而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因何在?无非是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如此一来,下文追述历史上的连年战乱也就顺利成章了.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以简洁的文字,以极富于代表性的事物“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云”,“白骨”“如雪”,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不论怎样,历史都会过去,那些龙争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宫,如今已是“东风辇路”皆芳草萋萋,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富贵繁华.“避暑离宫”前边加上“寂寞”,写出了“离宫”已是人去楼空,空冷孤寂.“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有力地衬托了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内院里宫殿之间的通道上,每到春风吹来,都要长出青青的野草,这还是皇上和宫女们饮酒歌舞享乐的地方了吗?不仅如此,诗人还以“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有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诗人用其借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
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但因萨都剌思笔流畅,再加之采取倒叙的手法,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使作品思路开阔,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