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大学的三种精神
宋石南
青年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尽管现状灰暗,我们依旧可以憧憬更明亮的未。也许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大学能够真正拥有独立地位、学术自由和批判精神,成为“追求真理的民主机构”。到那时,大学是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通识教育既要培养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的混乱和分歧。
E.大学里的师生都在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状。
2.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大学精神就是自由、通识、德性,三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
B.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所有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3.请分别概括大学精神之自由、通识及德性的内涵。(4分)
4.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工科学生要学习的人文课程占总课时的22%。请用文中的观点,对麻省理工学院这一要求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4分)
1.A D
2.B
3..①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不受权力、功力、庸俗的影响。②通识是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能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能运用知识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③德性是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4.①通识教育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课程,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健全地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公共生活。②大学教育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自省,教会学生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人文课程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做更有价值的人,尽力追求真善美。(每一点2分,文中观点、分析事例各1分)
1.
分 析:
B.原文“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是选择关系,而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C.主宾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E.强加因果和把未然说成已然。B项考查的是细节,一个词语的改变很可能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所以读书不能不注意细节;C项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成是一部争学术自由的历史,但学术自由的历史不等同于大学的历史,因为它可能是学术界或更广阔的的历史。E项是常考的模式。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
不是“不重视”,原文“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排除掉”和“不重视”是两个意思不同的短语,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是现代文阅读常见的内容。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分 析:
本题考查的是梳理筛选概况能力,首先要找到对应的段落,再根据题干要求分别筛选三个词语的内涵,自由对应的是第四段,通识对应的是第五六段,第七段是过渡,八段是德性,最后一段是总结。概况时一定要从正面简练概括地说,比如第四段中说“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概括时要改成自由“不受权力、功力、庸俗的影响”;五六段筛选之时会发现正面陈述通识的有两处,一处是主旨,一处是它解决的问题,如果把不准可以把两条概况到一起,如果根据题干要求的“内涵”能确定它是指主旨就只写第五段的内容就行啦;第八段找中心语句,可以发现答案。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分 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文中对应的观点,本文的观点有三,即大学精神中的自由、通识和德性。而和’规定工科学生要学习的人文课程”有关的观点应该是通识和德性。通识教育的意义就是大学这样安排的缘由,另外还要知道人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正和大学精神的德性相一致。所以要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A D
2.B
3..①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不受权力、功力、庸俗的影响。②通识是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能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能运用知识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③德性是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4.①通识教育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课程,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健全地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公共生活。②大学教育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自省,教会学生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人文课程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做更有价值的人,尽力追求真善美。(每一点2分,文中观点、分析事例各1分)
1.
分 析:
B.原文“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是选择关系,而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C.主宾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E.强加因果和把未然说成已然。B项考查的是细节,一个词语的改变很可能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所以读书不能不注意细节;C项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成是一部争学术自由的历史,但学术自由的历史不等同于大学的历史,因为它可能是学术界或更广阔的的历史。E项是常考的模式。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
不是“不重视”,原文“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排除掉”和“不重视”是两个意思不同的短语,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是现代文阅读常见的内容。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分 析:
本题考查的是梳理筛选概况能力,首先要找到对应的段落,再根据题干要求分别筛选三个词语的内涵,自由对应的是第四段,通识对应的是第五六段,第七段是过渡,八段是德性,最后一段是总结。概况时一定要从正面简练概括地说,比如第四段中说“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概括时要改成自由“不受权力、功力、庸俗的影响”;五六段筛选之时会发现正面陈述通识的有两处,一处是主旨,一处是它解决的问题,如果把不准可以把两条概况到一起,如果根据题干要求的“内涵”能确定它是指主旨就只写第五段的内容就行啦;第八段找中心语句,可以发现答案。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分 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文中对应的观点,本文的观点有三,即大学精神中的自由、通识和德性。而和’规定工科学生要学习的人文课程”有关的观点应该是通识和德性。通识教育的意义就是大学这样安排的缘由,另外还要知道人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正和大学精神的德性相一致。所以要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