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却不一定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先也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比如三国时曹操那首著名的《短歌行》诗,有这么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里的“几何”就是多少的意思.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听说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他请教.1600年,他得到了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的消息,即专程前往南京拜访.
徐光启见到利玛窦,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向他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利玛窦看他是个读书人,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并热衷发展他为天主教徒,就同他交谈起来.他们从天文谈到地理,又谈到中国和西方的数学.临别的时候,利玛窦对徐光启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请求未置可否,却送给他两本宣传天主教的小册子.一本是《马可福音》,讲的是耶稣的故事,另一本是《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解释天主教义的书.徐光启心里明白,这是要他先加入天主教,然后才肯向他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后来,他经过三年之久的慎重考虑,为了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就全家加入了天主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他感到,我国的古代数学虽然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经验实证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如果能把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介绍过来,对我国数学的发展将是很有好处的.于是,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颇感犹豫,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早先曾有一个姓蒋的举人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得不半途而废.但是徐光启却很有信心,他认为只要肯下功夫,多动脑筋,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总是可以译成的.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也就同意了.
从1606年的冬天开始,他们两人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每天晚上,他们坐在灯烛之下,先由利玛窦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光启草录下来.译完一段,徐光启再字斟句酌地作一番推敲修改,然后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遇有译得不妥当的地方,利玛窦就把原著再仔细地讲述一遍,让徐光启重新修改.如此反复数次,直到认为满意了,再接着译下一段.徐光启对翻译非常认真,常常是到了深夜,利玛窦休息了,他还独自坐在灯下加工、修改译稿.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地就忙到天亮.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从大雪纷飞的冬季忙到来年桃李花开的春天,徐光启和利玛窦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徐光启想一鼓作气,接着往下译,争取在年内译完后九卷,但利玛窦却主张先将前六卷刻印出版,听听反映再说.付印之前,徐光启又独自一人将译稿加工、润色了三遍,尽可能把译文改得准确.然后他又同利玛窦一起,共同敲定书名的翻译问题.这部著作的拉丁文原名叫《欧几里得原本》,如果直译成中文,不大象是一部数学著作.如果按照它的内容,译成《形学原本》,又显得太陈旧了.利玛窦说,中文里的“形学”,英文叫作“Geo”,它的原意是希腊的土地测量的意思,能不能在中文的词汇里找个同它发音相似、意思也相近的词.徐光启查考了十几个词组,都不理想.后来他想起了“几何”一词,觉得它与“Geo”音近意切,建议把书名译成《几何原本》,利玛窦感到很满意.1607年,《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末清初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读书,对发展我国的近代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徐光启虽然没有能够再和利玛窦一起译出《几何原本》的后九卷,但他又陆续写了许多其他的科学著作,特别是《农政全书》这部巨著,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徐光启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就把他的家乡法华汇改名为徐家汇.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却不一定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先也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比如三国时曹操那首著名的《短歌行》诗,有这么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里的“几何”就是多少的意思.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听说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他请教.1600年,他得到了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的消息,即专程前往南京拜访.
徐光启见到利玛窦,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向他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利玛窦看他是个读书人,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并热衷发展他为天主教徒,就同他交谈起来.他们从天文谈到地理,又谈到中国和西方的数学.临别的时候,利玛窦对徐光启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请求未置可否,却送给他两本宣传天主教的小册子.一本是《马可福音》,讲的是耶稣的故事,另一本是《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解释天主教义的书.徐光启心里明白,这是要他先加入天主教,然后才肯向他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后来,他经过三年之久的慎重考虑,为了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就全家加入了天主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他感到,我国的古代数学虽然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经验实证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如果能把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介绍过来,对我国数学的发展将是很有好处的.于是,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颇感犹豫,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早先曾有一个姓蒋的举人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得不半途而废.但是徐光启却很有信心,他认为只要肯下功夫,多动脑筋,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总是可以译成的.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也就同意了.
从1606年的冬天开始,他们两人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每天晚上,他们坐在灯烛之下,先由利玛窦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光启草录下来.译完一段,徐光启再字斟句酌地作一番推敲修改,然后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遇有译得不妥当的地方,利玛窦就把原著再仔细地讲述一遍,让徐光启重新修改.如此反复数次,直到认为满意了,再接着译下一段.徐光启对翻译非常认真,常常是到了深夜,利玛窦休息了,他还独自坐在灯下加工、修改译稿.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地就忙到天亮.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从大雪纷飞的冬季忙到来年桃李花开的春天,徐光启和利玛窦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徐光启想一鼓作气,接着往下译,争取在年内译完后九卷,但利玛窦却主张先将前六卷刻印出版,听听反映再说.付印之前,徐光启又独自一人将译稿加工、润色了三遍,尽可能把译文改得准确.然后他又同利玛窦一起,共同敲定书名的翻译问题.这部著作的拉丁文原名叫《欧几里得原本》,如果直译成中文,不大象是一部数学著作.如果按照它的内容,译成《形学原本》,又显得太陈旧了.利玛窦说,中文里的“形学”,英文叫作“Geo”,它的原意是希腊的土地测量的意思,能不能在中文的词汇里找个同它发音相似、意思也相近的词.徐光启查考了十几个词组,都不理想.后来他想起了“几何”一词,觉得它与“Geo”音近意切,建议把书名译成《几何原本》,利玛窦感到很满意.1607年,《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末清初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读书,对发展我国的近代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徐光启虽然没有能够再和利玛窦一起译出《几何原本》的后九卷,但他又陆续写了许多其他的科学著作,特别是《农政全书》这部巨著,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徐光启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就把他的家乡法华汇改名为徐家汇.